朋友圈作文800字_高三写人作文精选作文合集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导读: 朋友以性情相近而聚,以兴趣相投而会,以识学相彰而拢,却为何会被功利、庸俗不堪的字眼纠缠?“圈”于朋友乎?!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王羲之与友人一聚,饮酒赋诗,酒酣余兴未消之际挥毫而作《兰亭集序》,这是
柒陆作文网:专注于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美文句子等内容!
日期:08-30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4707我来评论
朋友以性情相近而聚,以兴趣相投而会,以识学相彰而拢,却为何会被功利、庸俗不堪的字眼纠缠?“圈”于朋友乎?!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王羲之与友人一聚,饮酒赋诗,酒酣余兴未消之际挥毫而作《兰亭集序》,这是知音相伴时的愉悦与豪情。醉翁亭中的“觥筹交错,颓然就坐,不知日之入”的随性洒脱,便也是欧阳修真性情的表现。旧时纵有官场的黑暗污浊,却也还有能一起畅饮抒怀之人,而在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与人在信息交互中拉近了距离,却也无奈地发现带入了其他因素。朋友间的交往不再纯粹了,如何称之为朋友?
灯火阑珊处不用等伊人,因为等待的时空可以用手机通话来填补。灯红酒绿地的饮酒狂欢,并不是与朋友相见的欢愉,而是希望在热闹的人群中慰藉寂寞空虚的心灵。
朋友数目多了,而人情淡了。朋友距离近了,而人心远了。因为在不断演化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时代,我们变功利了。欲望的变异使我们不自觉地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渴望从所做的每一件事中获得些许东西,以试图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然而,当这些功利与庸俗填满了我们内心的欲望时,当我们为自己的物质收获而沾沾自喜时,心灵已然被空虚的身体所掩盖。几颗空虚寂寞的心在一起,如何交心,如何动以真情?
因为欲念,我们渐已麻木却浑然不知。如同罂粟美艳的外表,诱惑其人而腐蚀其心,我们沉沦于变形的陶醉中。
或许是这样了,古人总会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片净土,或与朋友交往之时有所展露,或一人独处之际沉静品味,才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悠然自得,才有“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无奈惆怅。而当代,我们自鸣得意于手机“朋友圈”中长长的名单,却无奈发现少有纯粹的情意。这只是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悲哀吗?手机短信聊天却不愿见面,甚至用程序中“搜寻附近的人”的功能妄图找得可聊之人。这似乎真成了一种悲哀。殊不知,距离在键盘上渐行渐远,心灵在打字时肆意放逐,真情在手机中无处安身,我们却在为发现一周边“朋友”而欣喜。
朋友是心的慰藉,何必要用“圈”将它固定,何必要为“人缘好、人脉广”而泛交。客来何友?草草三杯酒,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
愿以真情填补欲望的罅隙。
愿道“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高中作文:朋友圈
醒来,天还没有完全亮。我习惯性地从床头抓起手机,睡眼蒙 地扫了一眼,6时17分,一堆微信朋友圈新信息,多到没有显示数量。
每分每秒,朋友圈里都有人发微信,从昨晚睡前的最后一瞥,到刚刚看手机前的两分钟。我躺着,开始刷屏。各种小道消息、八卦、励志故事、心灵鸡汤、个人感悟、生活细节、瞬间情绪还有各种群里的观点争论、时局探讨、家长里短、晚餐食谱、出游信息、饭局通知、语音留言
三年来,微信里加了很多新朋友。他们像时代丛林里的鸟儿,站在各自的枝头,或打理羽毛、或忙于捉虫、或搭窝筑巢,乐此不疲。而我,像个光阴里沉默的遗少,只作壁上观。
刚接触微信朋友圈时,它确实让我跟许多疏于联络的朋友重新有了交集,但我们再次熟悉了的,只是手机里的那个人,只是他愿意扮演和展示的某个微小的部分,他真正的处境和心情,远在我们的视线之外。
那些人还是喜欢抛头露面的:吃一碗羊肉烩面,看一场流星雨,听一曲老歌而我都会把心情摊在阳光下,让大伙检阅。任何事物都有保鲜期,一如当年的偷菜游戏,新鲜劲一过,便开始在微信里隐身,不再发表情感宣言,也不再没有原则地点赞,仿佛我从来没用过微信。
人类一思考,答案就失望。不少年轻人指望电磁波中走出女神维纳斯,有空就掏出手机“摇一摇”。我觉得它形同摇奖,只怕摇松了后盖,也难得一见心灵碰撞的火花,摇出一段苦痛孽缘的事例倒是听说过。与其只爱陌生人,还不如问问身边的同事芳龄几许,府上何方,休闲时是逛街还是看书?我就试着问过一个女同学,你喜欢听雨吗?
她对我嫣然一笑。我很满足,就像一个大胡子诗人所说:你对我微笑却不语,为了这个,我已经等待好久了。
大多数人转过心灵鸡汤,它是集减压、醒脑、点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十全大补,偶尔来一碗,恰似醍醐灌顶,但喝多了,肯定消化不良。在文友QQ群里,隐藏着不少擅长写感悟的民间高手,他们的作品上过主流杂志,炮制一份微信鸡汤,该不是什么难事。在任何一碗鸡汤后面,都有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朋友,笨拙地想对你表达他的关切和善意。如果上天赐予他和你一样的品味,一样的文采,一样的周旋能力,那么,他还为什么要和你交朋友呢?鸡能炖汤,也可爆炒,就像正话亦能反说。你视若圭臬的经书,只是写手谋生的盒饭。二十岁的孩子看看倒也罢,一个在社会的油锅里煎熬多年的老油条,再去重返鸡汤罐,只能理解为他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我常把心灵鸡汤当小品,一笑而过。
朋友圈里最常见的还有晒图。当相框里温馨的家庭照,变成满屏的“寻人启事”,一个讨人欢喜的英子易容为遭人侧目的祥林嫂,这不是逼着人去相见不如怀念么?至于类似游戏弹窗的微商广告,看不懂――姐姐,今夜,我不关心容貌,只想和你的灵魂私奔。
不能不说这些朋友圈里的怪异现象总会折射出当下的社会心理。在社会压力和繁重学业的高压锅沸煮当下,一个人内心孤独越是无处诉说和寄托,越是会在第三方虚拟构架上寻求自我满足感。也就是说,一个人越缺少什么就会越炫耀什么的存在。无论物质需求或者情感。这也是幼稚,无主见,但又偏自恋的表现。也有些人的人际关系欠缺,希望通过“晒”获得认同、满足自我,积极地建立人际关系。朋友圈里也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常常散播负面情绪,满腹牢骚,对生活和社会现象常常不满,这源于内心焦虑,渴望获得理解。那些每天发太多信息,时刻期待别人点赞,有可能是自卑作祟,希望建立稳定
的社会圈子,增强自我价值感。
当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微信,将天涯变成咫尺,现在的我却固执地希望在某个闲暇的午后,拨通一个号码,对着话筒,送出自己的“鸡毛信”:嗨,别来无恙?!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自从有了微信,当然少不了虚拟的朋友圈。在手机普及的情况下,几乎每个人在拥有手机的同时,也拥有了一个网络上的朋友圈。
我的外公却是个例外。自从搬家后,我们几个月才见一次面。我没有他的手机号码,外公的老年机也无法下载微信,所以无法和外公联系,只有思念之情紧紧相连,于是母亲就给外公买了一部苹果手机。在外公眼里,手机是个新奇玩意,他已经用惯了老年机,对新式手机一窍不通,只能用手指笨拙的在屏幕上滑来滑去,最后只能“求助”母亲。母亲一次又一次教他怎么用手机和微信,越教越是不耐烦。终于,外公可以像背书一样疙疙瘩瘩地使用微信了。当天晚上,外公加了亲戚朋友的微信,他发了第一个朋友圈,收到了许多的问候和点赞。外公甭提多高兴啦!
已经很久没与外公见面了,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和外公视频通话。于是我就这么做了,但是反反复复打了好几个视频通话,仍没接通。我有些急了,赶紧告诉母亲,母亲向他打了个电话,外公在电话的另一头带着愧疚的语气回答:“我忘了怎么用微信了。”
时间回到现在,已经有很多老人学会使用手机了,他们在微信上发朋友圈、晒生活、发短信、看新闻、聊天,不亦乐乎,而外公却仍然对此一窍不通,但他丝毫不在意。
我去外公家看望他,在路上跟他碰个正着。他的身子仍然硬朗,只是双鬓多了一些青丝,他与周围的老人聊着天,也不知在聊什么,惹得他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这是多么美好的笑声,多么真实的画面啊!这时,我突然醒悟了:在网络上,一切都是虚幻的,你只能在其中适当的获取快乐,不能沉迷其中。相比之下,生活却无比重要,在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和精神。
所以,比起在虚拟的网络中,不如在生活中建起一个“朋友圈”,这才是最真实的,这才是生活。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朋友圈”逐渐失去了它的乐趣和温暖。朋友圈泛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直接、更走心的交流。下面一起随第一范文网小编来欣赏关于“朋友圈”的作文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朋友圈已经不再是“朋友”圈,里面有了同事甚至上司,有客户或者乙方,有某次饭局上“扫了一扫”的不熟悉的人,有某个群里说过几句话然后互相关注的陌生人,或者因为某件事要联系而临时加上的人——有些甚至连面都没见过。
有天,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问我最近怎么样了,说“怎么都没看见你更新动态了”。我知道她说的是朋友圈,回答说因为最近都没啥大变化或新情况,所以就没有发什么消息。
退出对话窗口后我点开自己的微信相册看了眼——因为近期没发什么内容,一划就划到了大半年前。相比起现在,我以前还真是个话唠。看了一部电影,会在朋友圈写长长一段观感;和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吃一段饭,会回忆一下与之的相遇相识;即便是一次花落或一阵秋风,都忍不住写一段三行诗;还有遇到不顺心或挫败后的抱怨、吐槽、负能量……还真是把这里当成了一个可以记录生活点滴的地方。
而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地不再在朋友圈里发这些配图的文字了。最多也只是随手转发一下某个时事热点或娱乐事件,写一两句无关痛痒的话甚至连文字都省略了。
于是,我在朋友圈写了一段话,表示了下这样的改变。好友Carolyn看到后说,她也是,越来越少在朋友圈发东西。我文艺而矫情地说道,那是因为我们现在内心更加充实了。她很直白地回复我:“充实个鬼,是微信里加了太多不想加的人,越来越不方便发而已!”
哈,她一语道破天机。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才不是什么内心充实到不用在朋友圈倾诉,也不是生活忙碌到没有时间,而是我们的通讯录里多了许多与我们的生活不相干的人,而我们的这些想法、情绪潜意识里根本就不想被他们看到。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朋友圈已经不再是“朋友”圈,里面有了同事甚至上司,有客户或者乙方,有某次饭局上“扫了一扫”的不熟悉的人,有某个群里说过几句话然后互相关注的陌生人,或者因为某件事要联系而临时加上的人——有些甚至连面都没见过。
我们的“朋友圈”逐渐失去了它的乐趣和温暖。我依然还记得曾经忽然发现本来失去了联系的旧友加我的提示并且再见到他/她的近况时的激动和感慨;也记得看见某人下面有另一个朋友的留言而得知我们原来有共同好友的惊喜和意外;还有心情不好或受挫的内容下,得到朋友们的安慰和鼓励,甚至在路过我的办公楼下时为我带一杯咖啡的温暖和感动。
但是现在,我必须接受,当微信用于联络通讯的功能越来越普及时,就别指望它能再起到交流情感的作用了,甚至是别一不小心起了反作用。就像有次我在一个闺蜜发的照片下写了一段闺蜜之间的对话,我们的一个共同朋友看到后,自以为某个意思地回复了我。我说话向来是个直性子,恰恰那天心情可能不太好,就语气略生硬地告诉他理解错了。然后,我就发现那个人把我拉黑了。
朋友小K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因为工作关系缺席了同学S在老家的婚礼,大概半年后,她在朋友圈里很期待地说要去外地参加另一个同学的婚礼。结果这条文字被S看见了,S留言很生气地说小K这么积极地去外地参加别人的婚礼却不参加她的,真不够朋友,并果断地屏蔽了小K。小K 看了后,百口莫辩,真是又委屈又无奈。
再讲一个小Y的遭遇。有一次她的两个同事聊天,同事A说小Y最近好像谈恋爱了,因为发在朋友圈的东西特别多愁善感。同事B说,她怎么从来没看到过,于是点开微信一看,发现原来小Y把她设为不让看朋友圈了。后来小Y知道了这件事,每次面对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B,都觉得别扭又尴尬。
记得有一首歌里唱:“有些故事 不必说给 每个人听,有些情绪 是该说给 懂的人听”。而通讯录里这么多不是“懂的人”的人,屏蔽他们若被知道了似乎更麻烦,于是,为了避免他们因“听不懂”而造成的误会,为了不用费心费力地去维护表面的礼貌,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发言。
同时因为加了越来越多的人,我们也越来越多地被“看到”各种与我们无关的生活、各种我们并不需要的信息,分散了精力,浪费了时间。于是乎,采取与“不说话”相同的处理方式,那就是开启“不看此人的朋友圈”。
忘了在哪本书里看到过,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在一段时间里面能维系的朋友关系至多只有15个。我们总是误以为把某个人加进自己的通讯录,他/她就成了自己的朋友——这种错觉如同我们买了一本书放在自己的书架上,就以为自己看过了这本书似的。好友小娴有次和我抱怨有个人在很多朋友的照片下的评论都是类似几句话,我笑她怎么会介意这个,因为人家的评论根本就是不走心的呀,“你自己觉得你跟这个人熟吗?” 。
是啊,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深交的人却越来越少;点的赞越来越多,其实是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通讯录里的名字越来越多,却渐渐失去了我们真正想关心的人的消息。我们偶尔转发一条当下最热的话题表示下合群和互动,但不再会提起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真实想法;我们习惯在某个人发的照片下说一句“改天聚聚啊或找个时间一起去啊”,然后,便没有了“然后”。有时候,忽然的一个瞬间,我们会想起很久又没有某个朋友的消息了。
记得以前还看过一篇文章叫作“住在手机里的朋友”,说的是通信时代,我们习惯互相交换手机号码。我们的手机里保存了很多人的号码,但是除了逢年过节群发的祝福短信,便再无交流和往来。直到某一天,其中一个人手机被盗或换了手机失去了对方的号码,便又重新变回了茫茫人海之中的陌生人。而在比通信时代更加快餐化的互联网时代,在通过屏幕就能对话,戳戳手指头就能点个赞的社交工具里,我们似乎更容易渐行渐远。
我有些怀念可以在朋友圈畅所欲言的时候,也有些遗憾,但这改变不了我再也不想在朋友圈说话。还好我一直是个对旧事物旧方式有些偏执的人,所以,我一直非常老土地记着朋友们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我依然每年都会更新好友的通信地址,用看起来有些古老的书写的方式,来传递我想对他们说的话。
其实遇到一片晚霞一阵清风的时候我还是会碎碎念,只不过我写在了微博里;看完一部好的电影我还是会有很多想法,只不过我发给相同的电影爱好者;做成了一件事或收到一件礼物的时候我还是很开心,只不过我直接告诉某个人或者某个相关的朋友群。比如今晚我见到了一个从远方来的老友,我没有再在朋友圈里发类似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概,但我把重聚的快乐都直接都说给了这个朋友听。
朋友圈泛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直接、更走心的交流。因为,没有什么比面对面的沟通更交心更有乐趣了。就像这一季的《爸爸去哪儿》吸引了很多人,因为真人秀里的孩子依旧是孩子自己,没有假装的表象,也不需要粉饰的太平,喜欢就是喜欢,不乐意就是不乐意,可以拉着手说“我喜欢你,我们做好朋友吧”,或者紧紧抱着对方说“我们是好朋友”,可爱,真实而纯粹。
对了,那一次我写在闺蜜照片下面的话是——在我老了的时候,我要天天去你家蹭饭。因为她发了一张令人馋涎欲滴的黄酒烧河蟹的照片。我真的希望,不管是现在还是老了以后,都可以打一个电话就去好友家吃饭,而不是在一张图片下互相留言;我希望朋友们想要聚会时,定下时间地点就能聚到一起,而不是聊天群里一长串对话下的不了了之;我希望我的老朋友们,虽然可能几年都不曾联系,再次见到时依旧像从未分开过一样。
自从各类社交平台产生后,我们寻求被他人发掘和认可的欲望有了无限可能:人人网的页面浏览数告诉大家,我是一个受关注的人;微博上有成千上万粉丝的大V告诉大家,我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微信更是开辟了供个人经营的公众平台,告诉大家,我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粉丝数、浏览量、转发率、赞、评论……我们开始用这些数字来衡量自己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价值,这些数字仿佛比它背后所度量的那件事更具有说服力。而自从有了这些数字,我的朋友圈里仿佛每个人都成了占地为王的一方诸侯,时刻都在用一种貌似谦虚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优秀。
“这是我前一阵写的稿件,又被转载了。总有人约出书,到底答应不答应呢?”
“小伙伴非要给我做专访,只好答应了,其实也没做出什么成就来。”
“最近又上了两个节目,拍了美片,你们可不要说我胖啊!”
“诸事不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体味人生。”(附自拍)
而紧跟着这一条条新鲜事的,是评论里此起彼伏的男神女神、人生赢家。
前一阵一个大学学妹申请加了我,通过后一声招呼没打,一句问候未说,出于好奇,我点进她的朋友圈转了一遍,差点就没能回来:今天我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今天我创办了创新性的公众账号……今天老板让还是新人的我独自去谈客户……今天我之前写的稿子被北大引用了……看得我后背起阴风,脑门落冷汗,满心都是被年轻一代的优秀所捶挞的震撼:我活至今日,竟不知世上还有如此优秀之人。然而略略转念,若是按钮一划,将朋友圈屏蔽,你在我的人生中莫说捶挞,怕是连撩拨都算不上吧。
有时看到些自秀好感的言论,我总是想有一个匿名送鸡皮疙瘩的选项,只可惜朋友圈的功能设置总能轻易地让朋友“圈”了你,看不过去、懒得理甚至觉得恶心的,最多也就是不赞而已——谁会真的撕破脸皮告诉你“拜托美图秀秀磨皮都磨平了的自拍就不要发了”或是“求你同一篇文章发在不同的账号上就不要每次都自转一遍了”,毕竟退一万步讲,大家都还是“朋友”。
在纷繁杂乱看不到背后真相的朋友圈,尤其是自媒体的存在,让每个人都成了能讲故事的人,把自己做的事说与他人听,以此来体现:我的经历值得被惦念,我的努力让世界改变,我的人生绝不如水般寡淡,我的未来会让所有人闪瞎眼。可是亲爱的,如果这个瞬间,我屏蔽了你的朋友圈,你是否还能如此这般信誓旦旦?
亲爱的朋友,请不要再把你自己的优秀说与我听,这个世界之大,明眼人之多,我相信以你的出色,我会无法回避那终有一日铺天盖地的影响力。若是我暂未接收到关于你的信息,想必你尚需再锻炼些功力。当然这些话是批判也是自我反省,虚荣的人性让我们都无法逃脱对那些赞美之词不能自拔的上瘾。可罗素说:“我们为什么而活?”
因为爱,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下一次,不如想想那甚至未曾有过手机的人群,他们仍在温饱线上举步维艰。所以请让你的优秀散发到这个世界中去,最好能在人类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等到那一日来临,我自然会发自心底地给你一个点赞的爱心。
作者:渡渡渡大爷
一直以来,我觉得比起微博,微信更为可怕得多。
在现在这个见面说了没几句,就会热络地说“你有微信吗”的世界,交换微信都成了一个基本礼节。有时候哪怕你不想,但是对方只要有了手机号,加你的微信易如反掌,那么你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呢?
我妈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她不喜欢别人在微信朋友圈里面老是转发链接,有一次她很抓狂地指着一个人的朋友圈对我说:“这个人的人生中就没有一点自己想说的话吗?”
我想了一会儿,对我妈说:“也许不是别人没话要说,只是觉得不合适说。”
以前刚开始用人人和微博的时候,一有不开心就会发上来。上课太困要发,作业太多要发,半夜复习还要问一句有人在吗?不久前翻看了一下所有的微博,才发现自己原来发了好多现在看起来都很蠢的话,转发了无数矫情的言论。以前觉得非说出来不可的事情,现在觉得也就那样。
再也看不到有人会发状态抱怨说和男友吵架,质疑对方是不是真的爱自己;也不会有人说一些生活里遇到的尴尬事,或是轻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目之所及,毕业以后,朋友圈的味道就变了。留学的小伙伴们做起了代购,进了银行的小伙伴开始每天发哪个产品的利率高,去他们银行存钱怎么划算,贷款怎么便宜。进了外企的每天都是“满满正能量——Fighting”或是“品牌新闻”,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例如做回归身心、做养颜护肤的,那就是每天都在刷屏的节奏了,宣传自家的产品有多好,让人起死回生、返老还童,也不知道他们自己会不会相信。
除了工作以外,就是“今天去哪里吃饭了好幸福”、“今天去哪里度假了好开心”,最差的也是“今天要做一个有收获的人”,到处都是一片虚假繁荣,大家开始只po开心的事情,那么不开心的事情呢?
人长大了之后,朋友圈就再也不是只有朋友了,长大了,就算再难过,也不会共享情绪了。
那些一往无前的“我有话要说”,通通变成了“今天我很好”,倒像是那夕阳下的奔跑,是我逝去的青春。
以前那个会抱着我哭的唐再也不见了。会飞奔到我寝室和我挤一张床的唐消失了。她没有了情绪化。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些怀念那时候的她。许是我也并不愿意承认,在毕业之后我们不再那么亲密无间,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们很少见面,大多就是在朋友圈里互相留个言。
唐,这是成熟了吧。
原来社交媒体,终究是为了社交而存在的。你无法在上面看到你朋友的真实生活,你无法了解到你的父母是否真的快乐。朋友圈也好,微博或是其他也罢,都是一句“请组织放心”的保证。如果真的还顾及他们的话,多给他们打打电话,多见见面,每一种都会比通过朋友圈点赞来得自然。
从前误以为,社交媒体拉近了人的距离。现在却发现,它把我们的真实越推越远。破坏了温情脉脉的交流,简化了彼此间的体贴,我们住进了社交媒体,就像住进了一个玻璃房子,四周看到的都是拿着剧本的演员,然后我们也开始按照剧本来进行同样的表演。
一开始没想过,到头来,朋友圈弄丢了朋友。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曾读过北岛的一首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爱情,关于环游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我觉得这才像我的朋友圈,一起做梦,一起环游世界,最后一起品尝青春因不羁和鲁莽带来的苦涩。
也曾听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句话:“我们首先应该真诚,其次应该友善,最后是不要互相遗忘。”
我觉得这也是我的朋友圈所具有的特质,我的朋友圈不正是由一个个朋友这个元素而构成的么?我们不需要陈胜“苟富贵,无相忘”的豪情,也不需要“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深情,不需要伯牙掷琴的柔肠寸断,也并不需要杜工部伏泣的为裂肝胆。贯穿我的朋友圈的,不过是友情这条最简单而纯洁的丝带。
这是我对朋友圈的理解,也是我对其持有的美好幻想。当我回到现实中,我总会发现我的朋友圈在不断出现裂口。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有时迫于现状南辕北辙,有时因为梦想分道扬镳。任何时才能安静的坐下来,在自己的圈子里好好生活上一段时间呢?就像巴乌斯托夫斯基与友人去赏故园的霜,或是罗曼罗兰与友人一起去看旭日东升……人何必要因为各种各样的欲望而放弃自己的朋友圈呢?这难道不算是舍本逐末么?正如黑格达所说“人生本多轻微,都是被这欲望拖累了”。或许身边之人都有成为挚友的潜质,然而我们实在是无心经营朋友圈这块薄利的生意了。
我想起狄金斯的一首诗:心儿找个安处,没有一支歌,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跳跃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我突然发觉,似乎精神世界中的朋友圈才能长久,每当我早晨一个人看日出的时候,看起来很孤独,然而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福拜楼和罗曼罗兰正和我一起看日出;每当我展现出童年的幼稚时,歌德也陪我一起“返老还童”;每当我难过忧伤时,我也并不孤单,叔本华, 海生陪我渡过这难眠之夜……这才是我真正的朋友圈,它永远生活在我的心里,犹如一张古朴的羊皮卷,指导我不断挖掘精神宝藏,又犹如一盏青灯,陪我彻夜通明……我时刻感谢这样的朋友圈,这,有我和我的朋友们。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过:“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既然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像竹林七贤那般志趣相投,为何不在心中修篱种菊,与朋友们“促膝长谈”?
精神不死,朋友圈就在。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在纷繁杂乱看不到背后真相的朋友圈,尤其是自媒体的存在,让每个人都成了能讲故事的人,把自己做的事说与他人听,以此来体现:我的经历值得被惦念,我的努力让世界改变,我的人生绝不如水般寡淡,我的未来会让所有人闪瞎眼。下面一起随第一范文网小编来欣赏关于“朋友圈”的作文吧。
准确地说,微信和我还没有发生直接关系,但发生了间接关系。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至今没有微信。我有4G手机,也有博客,但都没有开通微信。不是我守旧,而是我觉得它对我用处不大,而且也有别的途径部分替代它的功能。所以我就不开微信了。
但我与微信发生了间接关系。我的妻子,我的一些朋友,都在用微信,于是我与它发生了间接关系。
妻子家务繁忙之暇,喜欢刷微信,乐呵呵的。她曾给我欣赏她微信上的小学同学毕业二十周年聚会照,让我羡慕不已。相比之下,不玩微信的我,小学同学星散各处,音讯寂寥,无从访觅。有时看她很沉醉地聊微信,我就想:这也是妻的一种精神享受啊!
但我还是没有开微信。我生性好静,平时忙于教书、读书,不愿把时间耗在微信上。去年末,我的正读大三的学生回校聚会。他们告诉我对微信的普遍感受:“很浪费时间!正在上课,每隔五分钟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看看上面挂了什么新内容。”我听了,暗暗庆幸自己不开微信。
我知道微信是亲朋好友间极好的交流方式。可我也觉得,感情的维系,并不一定要仰赖于时时刷新的微信。鲁迅先生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之慨,而我板起手指头细算,则很自豪自己有六位知己。我的这些知己,都不在微信上联系感情,甚至逢年过节,亦无客套问候。可彼此都知道对方是知己,在心里盛着,永不褪色。我有一位远在大城市打拼立业的知己,我们的友谊近三十年了,平时我们各忙各的,几无联系,可我们都把彼此当兄弟看。
而且我知道,微信上的“朋友圈”,成分很混杂,并不全是“真朋友”。我看网上报道说,一些人无论见了谁,都要拉进微信“朋友圈”,为的是卖面膜。这就恶心了。我问妻子有没有这种事。她说有啊,但不理它就行了。但她又说,有一回她在“附近的人”里,看到了她单位的一位领导,猛向她发了不雅信息,什么“出来玩玩呀”,还有黄色图片。“他不知道我是谁,但我凭他的微信认证照认出了他。这人样貌猥琐,没想到行为更猥琐,”妻子说,“后来听同事说,他还在外面包了‘二奶’。”我听了直摇头。
微信的“附近的人”、“摇一摇”功能,为我们广交朋友提供了方便,但也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定力。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微信私密往事:已为人夫、人父但风流不减的他,在“附近的人”中遇到一位已为人妻、人母但丈夫远在他方的寂寞少妇,于是二人暧昧地交往起来。“那段日子最怕老婆翻看我的微信了,偏偏我老婆是最喜欢检查我微信的,”朋友心有余悸地说,“我只好把‘她’设为男性的名字。”这段由微信引发的婚外恋以女方的热情难禁、男方理智将女方从微信中删除而告终。“就差最后一步没有迈出。也幸亏这最后一步没有迈出,要不然,两个家庭都毁了!”朋友拍额称庆。不过,他近日又在微信上结交了一位气质样貌俱佳的外地贵妇。我有点担心他这次真的把持不住了。
微信和我,迄今未发生直接的关系。可即使是身边这些间接关系,也足使我深切感到:微信确实是个好东西,它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交流方式;可如不能理智对待,它也会给我们带来事业、伦理、精神的危害。
作者:王旭明
时下,特别流行在微信里给孩子或学校获得某项荣誉拉票。有的家长在自己的朋友圈持续数日发微信为孩子拉票;还有学校为了评比名次要求家长必须为学校微信投票,并让老师监督;甚至,还有的家长因微信投票没完成老师下达的指标,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等等,不一而足。
为给孩子或学校获得某种莫须有的荣誉,竟然如此弄虚作假、不择手段,这不是在教育、在育人,而是在反教育、负育人。
人们无论是办教育还是培养孩子,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什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在他的文章中反复强调一个观点,那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看学生的实际表现如何,但靠亲友团拉票,这样的假成功就是教孩子追求虚荣。
其实,为孩子和学校拉票除了与教育目标和本质相违背之外,也与科学的育人方法和规律相违背。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心理认知特点,施以相适应的育人方法,是培养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规律。不少学校和家长就是不认识这一点,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想让孩子迅速成功,走向辉煌,完成人上人的家长使命。
像为孩子拉票如此违反教育规律的事在学科教学中也普遍存在,再来看一例。
语文教育是这些年最热闹、最花哨,也是最时髦的一门学科。但在这花哨、时髦和热闹的表象下,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语文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以笔者最近了解和听到的语文课为例,什么主题语文、情境语文、诗意语文、绿色语文、逻辑语文等,生生把一个语文学科弄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带来表面的和虚假的繁荣。笔者听课后随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情况后发现,老师对所讲内容云山雾罩不知所云,甚至连关键字词句段的关系和含义都搞不清楚,学生更是不知一堂课下来学到了什么,师生糊糊涂涂,何以成为语文?
语文学科的规律是什么?就是姓语名文,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为目标,以字词句段篇和语言、修辞、逻辑为手段训练学生并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学科。在当下的不少语文课堂上,不仅有许多让学生说大话、空话和假话的引导,在形形色色的语文观指导下,把语文课上成了四不像课,而且还充满了对语文教育规律的粗暴践踏和违背。
无论是拉票还是语文课上让学生说假大空的话,无论是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还是不会字词句段篇的教学,都是对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育人规律的粗暴违背和无知践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违背规律的办教育、抓人才的方式方法,在周围还有不少。尽管我们费了不少力,投入也不断增加,活动一个接一个,经验亦不少,表面上一派繁荣,背后却是教育内涵减少和质量得不到提升。究其原因,就是不遵照客观规律办事,甚至对客观规律无视和篡改。如此循环下去,就陷入一个怪圈:越重视、越给钱、越豪华、越热闹,教育质量越不行。为孩子微信拉票之类的行为蠢在何处?就蠢在这里。
不能像搞运动那样搞教育,也不能像抓行政工作那样抓育人。按照教育自身规律办教育是简单、明白的事情,也是智慧和必需的事情。
自从各类社交平台产生后,我们寻求被他人发掘和认可的欲望有了无限可能:人人网的页面浏览数告诉大家,我是一个受关注的人;微博上有成千上万粉丝的大V告诉大家,我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微信更是开辟了供个人经营的公众平台,告诉大家,我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粉丝数、浏览量、转发率、赞、评论……我们开始用这些数字来衡量自己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价值,这些数字仿佛比它背后所度量的那件事更具有说服力。而自从有了这些数字,我的朋友圈里仿佛每个人都成了占地为王的一方诸侯,时刻都在用一种貌似谦虚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优秀。
“这是我前一阵写的稿件,又被转载了。总有人约出书,到底答应不答应呢?”
“小伙伴非要给我做专访,只好答应了,其实也没做出什么成就来。”
“最近又上了两个节目,拍了美片,你们可不要说我胖啊!”
“诸事不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体味人生。”(附自拍)
而紧跟着这一条条新鲜事的,是评论里此起彼伏的男神女神、人生赢家。
前一阵一个大学学妹申请加了我,通过后一声招呼没打,一句问候未说,出于好奇,我点进她的朋友圈转了一遍,差点就没能回来:今天我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今天我创办了创新性的公众账号……今天老板让还是新人的我独自去谈客户……今天我之前写的稿子被北大引用了……看得我后背起阴风,脑门落冷汗,满心都是被年轻一代的优秀所捶挞的震撼:我活至今日,竟不知世上还有如此优秀之人。然而略略转念,若是按钮一划,将朋友圈屏蔽,你在我的人生中莫说捶挞,怕是连撩拨都算不上吧。
有时看到些自秀好感的言论,我总是想有一个匿名送鸡皮疙瘩的选项,只可惜朋友圈的功能设置总能轻易地让朋友“圈”了你,看不过去、懒得理甚至觉得恶心的,最多也就是不赞而已——谁会真的撕破脸皮告诉你“拜托美图秀秀磨皮都磨平了的自拍就不要发了”或是“求你同一篇文章发在不同的账号上就不要每次都自转一遍了”,毕竟退一万步讲,大家都还是“朋友”。
在纷繁杂乱看不到背后真相的朋友圈,尤其是自媒体的存在,让每个人都成了能讲故事的人,把自己做的事说与他人听,以此来体现:我的经历值得被惦念,我的努力让世界改变,我的人生绝不如水般寡淡,我的未来会让所有人闪瞎眼。可是亲爱的,如果这个瞬间,我屏蔽了你的朋友圈,你是否还能如此这般信誓旦旦?
亲爱的朋友,请不要再把你自己的优秀说与我听,这个世界之大,明眼人之多,我相信以你的出色,我会无法回避那终有一日铺天盖地的影响力。若是我暂未接收到关于你的信息,想必你尚需再锻炼些功力。当然这些话是批判也是自我反省,虚荣的人性让我们都无法逃脱对那些赞美之词不能自拔的上瘾。可罗素说:“我们为什么而活?”
因为爱,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下一次,不如想想那甚至未曾有过手机的人群,他们仍在温饱线上举步维艰。所以请让你的优秀散发到这个世界中去,最好能在人类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等到那一日来临,我自然会发自心底地给你一个点赞的爱心。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时间如沙,从指间悄悄溜走,一去不返。思念像一缕缕丝线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越缠越紧。凝望天际的夕阳,闭上眼,感受着时间的流逝,我的朋友们啊,可还安好,因为有了你们的陪伴,我往昔的生活才变得有滋有味。
狮子女王——懿
我的班长大人,一个狮子座女孩,性子也如狮子般高傲,绝对是班中最具有号召力的女王。但请不要将忽视她的脾气,那发起火来可比狮子还可怕呢。我可没少受她的“河东狮吼”啊。想当初,班会课上老师开会去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样,那叫一个人声鼎沸啊。忽然,懿的眉头越皱越紧,手也紧握成拳,一见懿这架势,我因受她长期的折磨,立刻下意识用手掩住耳朵,果不其然,一声“嘭”的巨响,懿拍案而起,一身的霸气外露:“谁再说话,立刻给我出去!”一瞬间教室里鸦雀无声,那些男孩子的嘴闭的比上了锁的门还紧。
当然啦,能和我这个“神经大条”的人玩到一起,懿也有疯的一面啦,不过为了班长大人的面子和免受“狮吼功”的伤害,我还是闭口为妙啊。
风流“公子”——俊仪
可不要误会俊仪是男生哦,否则她一定会和你“讨论讨论人生”的。嘴角边总挂着坏坏的笑,一头利落的短发。瘦长的身材,没错,你没有看错,是她而非他。俊仪的风流在我们班铁定排名第一啊。我们班有几个女孩子没被她的“咸猪爪”挠过痒痒呢?
一下课,俊仪那只祸害了全班女生的手便立刻袭向了懿,被懿一下拍开后又不知悔改地袭向了佳。唉,俊仪这风流性子可能永远也改不了了吧?
如果你因此断定她不学元术,那你就大错而特错了。俊仪的数学绝对杠杠的,我拍马不及啊。每次向她请教问题总会被她的“咸猪爪”挠痒痒,弄得我哭笑不得,这个损友啊。
“佳妈妈”——佳
佳可以说是我们几个人中最正常的了。佳的性子不急不躁,很是温柔。不要小看她那纤细的身子,只有她才能管住正在“发疯”的我们。佳心思细腻,每次放学时她总会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们收拾好作业。于是乎,班长赐名“佳妈妈”,佳总是风轻云淡的样子,嘴角绽开的温柔笑意,每每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我们志趣相投,性格互补,懿的性格严谨,俊仪性子大大咧咧,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佳的心思细密,而我是“神经大条”。只有我们四个凑在一起才是黄金搭档,最默契的朋友圈,那可是赛过“诸葛亮”的团队啊。
我是幸福的,我有一个小小的属于我的朋友圈,我们无话不谈,我们知己知彼,我们心意相通。我的朋友们啊,希望我们能永远一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
|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