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陆作文网:专注于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美文句子等内容!

文章

学与思_作文1300字_高三议论散文以及关于类似说明文题材的作文

日期:09-04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3740我来评论

导读:  学与思是人生飞越知识海洋的两个翅膀,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论语》有一句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学与思的重要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决思大致是,孔子说:那些只学习而不思.....

学与思_作文1300字_高三议论散文以及关于类似说明文题材的作文

  学与思是人生飞越知识海洋的两个翅膀,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论语》有一句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学与思的重要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决思大致是,孔子说:那些只学习而不思考的人,无法深入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要义,学得越多,疑惑也就越多,结果就会越迷惘;而那些只知空想不去学习的人,因没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就会越想越迷糊,结果也无法取得有效的进步。由此可见,惟有做到学习与思考并重,才能成为真正有智慧的人。

  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常常是有效思考的基础,而思考则是深入学习的手段。朱熹说:“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其中的“读”就是指学习,朱子的这句话说明了在人生求知的旅途上,学与思是相得益彰的,只有学与思双管齐下,才能步入知识的圣殿。

  一般来说,学习是在吸取他人的智慧,而思考是在形成自己的智慧。一位传记作家曾问爱因斯坦是怎样建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回答说:“空间、时间是什么,小学的课本就解释得很清楚了,但我智力发育迟,所以比别人想得多了一些,把从书本里学到的,思考了近十年,才弄懂了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爱因斯坦的话正说明了他是在“学与思”并举的过程中,把物理学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准上。

  对学与思的关系,可以用“采光”与“照亮”来作比喻,学习就是一个不断采光的过程,有人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就像面对着一个充满光亮的世界,却不知如何发挥这些光的作用,结果只能被这些光刺得目炫,感受的仍是人生的迷茫;有的人则思索到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照亮,他们一边努力去采光,一边用光去照亮黑暗的世界,结果找到了人生的光明与意义所在。

  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无不重视学与思的作用。中国的孔子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老夫子整日不吃饭不睡觉,削尖了脑袋的想,结果还是没有裨益,终于觉得,还是学吧!孔子这是在强调学的重要性。伏尔泰则说过这样一句话:“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越多,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你知道得很少,从而更加努力。”伏尔泰的这句话说明了要使学习更加深入是离不开思考的。他这是在强调思的重要性。

  我们再用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下学与思的关系。在日本江户时代,有位著名的剑客宫本武藏。一天,他的弟子柳生又一郎问他:

  “师父,以我现在的努力,何时可成天下第一剑客?”

  “十年。”宫本武藏答道。

  “那么我再加一倍努力的话,多少年可成天下第一剑客?”

  “三十年。”宫本武藏又答道。

  柳生又一郎又问:“那么从今天开始,我除了吃饭和睡觉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练剑,多少年可以成为天下第一剑客呢?”

  宫本武藏说:“永远也不可能。”柳生又一郎很是不解地问:“师父,为什么我越是努力,离成功反而越远呢?”

  宫本武藏说:“你终日练剑,只会使招数更加娴熟。而一名真正的剑客,光有娴熟的招式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学会用智慧来运用这些招式,进而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新招式。那样才可能成为天下第一剑客。你只知一味苦练,却不知思考与反省,如何能成为天下第一呢?”

  这个故事已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诠释得非常清楚,人类的所有进步与成功都是在学与思的携手并进下取得的。

  人人都知道,读书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因为书籍本身记载了几千年来前人对人生、社会的思索和体悟,是他们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他们的知慧,我们就会少走许多弯路。但是,古人的经验也有其局限性,所以我们还要认真思考当下的现实情况,修订以前的错误之处,通过自己的思索创新,创造出更加正确的新成就和新成果,从而为人类的进步引领正确的前行方向。

  学习是思考的源泉,思考是学习的深化。人生就是要在学与思的有机结合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在早学社,我学习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读书不思考,会变得很迷茫,只思考不读书,也是有害的。但是我却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思考。

  第二天,我在学校学习了《望洞庭》这篇古诗,虽然我已经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诗人的资料,但是却理解不了前几句诗的意境。

  中秋佳节,我和家人们坐在院子里吃月饼,我正准备坐下吃时,却发现人还没有齐。然后我就跑出去找人,我跑到湖边时,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正准备回去,抬头发现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中,明月倒映在湖中,四处树木葱茏。藤萝摇曳,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远远望去,像一个巨大的花环中有一个小小的玉盘。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湖水和月亮相互辉映。原来有一点儿阴暗的小湖,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

  刹那间,一阵风吹来,湖面就像在水墨画中加了一滴黄色的颜料,正在慢慢地渲染开来。过了一会儿,湖面渐渐地平静了下来,就像一个白玉盘中有着一块黄澄澄的小月饼。又像是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使我想到了刘禹锡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这首诗的意境啊,我不禁感叹,学与思,真的都很重要。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这样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习中,倘若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收获。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这两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为”。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与思想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在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大地的时候,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在汲取马列精髓的同时,结合中国实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试想,革命先辈们如果不是学与思、思而再实践,而是一味生搬硬套,教条主义,那么中国革命怎能成功?文艺复兴的大科学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能在当时产生?人类能够及早挣脱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学而思,思而学,正是这些伟人成功的经验,同样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源。

  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因此,美国教育界正在努力改革原有教学体制,力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明天的科学;欧洲、日本纷纷不其后尘,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明天的创造型人才,正是要从今天学生中培养起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来等候明天的选择。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而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国在明天得以崛起的希望。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法国著名小说家的这句名言,深刻的揭示出了学与思的关系。德国著名文学家普朗克先生也曾说过:“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先生也讲了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采取这种态度。所有的一切都说明思维在人认识客观世界乃至于科学的发明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读书是易事,而思考是难事,但二者缺一便全无用处。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正如人摄取食物一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食而不化,难以吸收,所学知识无法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与思的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灵感的源泉。古时候,叙拉古国王亥厄洛让金匠为他制造一顶金冠,制成后,他怀疑黄金被金匠偷走了部分,又苦于没有证据,于是他把阿基米德找来,请他帮忙。阿基米德很快得出结论:假如黄金里掺进了白银,制成的王冠一定比同重的纯黄金的要大一些,只是王冠表面不平整,不容易从外表判断,为此,他陷入了苦思冥想之中。一天,他去洗澡,当把身体浸入盛满水的浴盆时,水从盆沿溢出来一部分,他连忙跳出,浴盆的水位又下降了,“浴盆中溢出的水不正好与自己的体积相同吗?”就这样,他完成了国王的任务,同时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定律。思考是打开未知世界的金钥匙爱迪生幼时就爱观察、爱思考,同时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上学不久,有一次上算术课,老师对学生说:“二加二等于四。”他站起来发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呢?”老师被问得目瞪口呆。老师不仅不认为爱思考是打开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反而认为爱迪生是在捣乱。因此,他上学才三年就因“成绩不佳”被勒令退学。然而他凭着艰苦的思考和探索,终于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我们要思考,但不是神思漫想,而要切合实际。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富于理想,又必须脚踏实地去奋斗。我们活着,终日都为寻找打开这些锁的钥匙而奔波忙碌。于是,我们需要学与思的毅力,学与思的洗礼,学与思的考验,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学与思,对陶治人的情操,提高自身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从中你会发觉:没有知识的人常常议论别人无知,有知识的人时时发现自己无知。学习,为求进取;思考,才有发展。面对宏观与微观世界的扩展,知识和信息的爆炸,我们脑袋这架“计算机”就必须有一个很好地处理问题和信息的最优程序,不然我们就会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无法更好的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古人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今人也言: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一些学不到。可见,学习在我们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然而,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学习和思考密不可分,在学习中有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理论论据

  思考与勤学结合则事半功倍。

  正有成就的人是善于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独立思考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种必备能力。

  只有经过积极思考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

  思考问题要坚持自主原则。

  自己通过思考接受知识比被动的学习更富有成效。

  思考有时是一种乐趣。

  没有思考就没有判断和创造。

  经过自己仔细的研究、思考,与从来不动脑筋而请教别人,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松下幸之助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王夫之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采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雨果

  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就能迎来一线晨曦,见到万顷光明。——培根

  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牛顿

  少年好学,将成大器。——林肯

  读书是易事,思考是难事,但二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普朗克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的最高成就就是,把可知的事物弄个水落石出,对不可知的事物敬而远之。——歌德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聪明的人好学习,愚蠢的人好为人师。——契诃夫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尔泰

  学习与思考二者必须结合起来,不可偏废。单思不学,会变成空想、妄想;单学不思,又会变成书呆子。——蔡尚思

事实论据

  “惟一的腿”

  ——思考是灵感的源泉

  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才华横溢,可是有一次为了描绘一个孤独的男子怎样保护和疼爱他的心上人,苦思冥想了两天,还是一无所获。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又想得头昏脑涨,在睡梦中,他忽然吟出了下面的诗句:

  我将保护和疼爱

  你的身体,

  就像一个在战争中残废了的,

  对任何人都不需要了的兵士爱护着

  他惟一的腿。

  将爱人比作伤残士兵的“惟一的腿”,形象生动,感情深沉,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孤独和惆怅。所以如果你在写作时埋怨自己没有灵感,那只是因为你缺少了苦苦思索。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惟一的腿”

  ——思考是灵感的源泉

  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才华横溢,可是有一次为了描绘一个孤独的男子怎样保护和疼爱他的心上人,苦思冥想了两天,还是一无所获。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又想得头昏脑涨,在睡梦中,他忽然吟出了下面的诗句:

  我将保护和疼爱

  你的身体,

  就像一个在战争中残废了的,

  对任何人都不需要了的兵士爱护着

  他惟一的腿。

  将爱人比作伤残士兵的“惟一的腿”,形象生动,感情深沉,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孤独和惆怅。所以如果你在写作时埋怨自己没有灵感,那只是因为你缺少了苦苦思索。

  史丰收与快速计算法

  ——从思考到发明

  我国青年速算专家史丰收赛过电子计算机。他在小学二年级时就想到了一个“怪”问题:读、看、写都是从左到右,从高位开始的,而运算为什么要从右往左,从低位算起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他对数学的强烈兴趣,从此,他把玩的时间都用到思考和计算中。正是这种强烈的兴趣,使史丰收创造了快速计算法。

  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每时每刻都要思考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它,自定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学外语,天天泡在图书馆。他沉浸在数学王国里常常达到入迷的程度。有一次,管理员临走时大声叫喊,问里面还有没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景润啥也听不见,于是被反锁在里面。等他想离开时发现大门紧锁,只是毫不在意地笑一下,又不知疲倦地回到书堆中去了。还有一次,陈景润边走路边思考,一不小心迎面碰到了对面的树干上,他还以为撞到了什么人,忙不迭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小高斯巧解算术题

  ——思考才能找到最佳办法

  高斯是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小时候他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

  还是上小学时,一次一位老师想治一治班上的淘气学生,他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学生从 1+2+3 ……一直加到 100 为止。他想这道题足够这帮学生算半天的,他也可能得到半天悠闲。谁知,出乎他的意料,刚刚过了一会儿,小高斯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完了。老师一看答案, 5050 ,完全正确。老师惊诧不已,问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

  高斯说,他不是从开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 1 和 100 相加,得到 101 ,再把 2 和 99 相加,也得 101 ,最后 50 和 51 相加,也得 101 ,这样一共有 50 个 101 ,结果当然就是 5050 了。聪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苹果落地的思考

  ——科学发现是深入思考的结果

  1666 年秋季,牛顿为避鼠疫回故乡暂住。一天傍晚,牛顿正坐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忽然,一阵微风吹过,一个苹果“噗”地掉了下来。此时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一会儿便有好几个苹果先后落地。这引起了牛顿的注意,他想,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前后左右掉,而偏偏是垂直往地上掉呢?肯定是地球在吸引它……这一简单的生活现象,引起了牛顿的深入思考,最后引导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爱迪生的思考

  ——思考是打开未知世界的金钥匙

  爱迪生幼时就爱观察、爱思考,同时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上学不久,有一次上算术课,老师对学生说:“二加二等于四。”他站起来发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呢?”老师被问得目瞪口呆。老师不仅不认为爱思考是打开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反而认为爱迪生是在捣乱。因此,他上学才三年就因“成绩不佳”被勒令退学。然而他凭着艰苦的思考和探索,终于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开卷有益

  ——学习贵在坚持

  宋太宗赵匡义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召集文人学者编写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太平御览》。该书编成后,尽管国事繁忙,宋太宗还是坚持每天阅览三卷。有时因事耽误了,他还要在闲暇时再补上。有人认为他实在太辛苦了,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后来,“开卷有益”就成为鼓励人们刻苦读书的至理名言。

  读书如攻坚

  ——学习如征战

  在学习中,许多人视难题为敌人,视读书为攻坚。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提出“八面受敌”法,将学习对象当作敌人从八面分割包围。此法曾受到毛泽东赞扬。毛泽东在 20 世纪 30 年代也说过,学习中要“攻书”,把书本上艰深的问题看作敌人的堡垒,坚决攻下来。 董必武在诗中曾写道:“学习当如卒过河。”也是提倡用进攻精神读书。集中表达了这一观点的还有叶剑英的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王安石的指点

  ——写诗须先勤读书

  北宋时,有位读书人很喜爱杜甫的诗,自己专门模仿杜诗写了不少习作,但都感到不能令人满意。他向当时的著名文学家王安石请教说:“杜甫的诗为什么那样精深神妙呢?使后世之人难以超越他。”王安石答:“杜甫写诗的诀窍不是已经在他的诗中说出来了吗?”那人问:“是什么呢?我怎么不知道?”王安石说:“杜诗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不是说得很清楚了吗?”那人恍然大悟。此后他刻苦读书,在写诗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陆游的书巢

  ——处处皆有书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他晚年时体弱多病,仍勤读不辍。他将自己的住室命名为“书巢”,题写了“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的联句以明夙志。朋友问他为什么取巢为名,他回答说:“我的房子里到处是书,或者放于箱内,或者置于桌上,床上铺的是书,枕的也是书,信仰四顾,没有无书之处。”朋友进屋一看,果然到处都堆着书,一不小心还碰倒了一摞书。朋友不由得笑着说:“真是个书巢啊!”

  孙中山酷爱读书

  ——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酷爱读书。他流亡国外期间,虽然仍在为革命奔忙,但只要一有空暇时间,他就一头钻进书里。在伦敦时,他经常到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 看书。他的生活费也经常用于买书。有一次,他的钱用完了,衣食无着,还是几位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凑些钱给他。但是不到三天钱又用完了,因为他又买了一些急需阅读的珍贵书籍。他曾经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

  通用公司服务客户的故事

  ——思考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

  有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客户服务部收到一封信,“这是我为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我不会怪你们没有回信给我,因为我也觉得这样别人会认为我疯了,但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我家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餐后,都会以冰淇淋来当饭后甜点。由于冰淇淋的口味很多,所以我们家每天饭后才投票决定要吃哪一种口味,决定后我开车去买。

  但自从我买了新的庞帝雅克 ( 编者注:这是通用旗下的一个牌子 ) 后,我去买冰淇淋的这段路程问题就发生了。

  每当我买香草口味时,我从店里出来车子就发动不了。但如果买其他口味,发动就顺得很。我对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尽管听起来很猪头:为什么当我买了香草味冰淇淋它就罢工,而我不管什么时候买其他口味,它就一尾活龙 ? 为什么 ? ”

  事实上,客服部的总经理对这封信还真的心存怀疑,但他还是派了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当工程师去找这位仁兄时,很惊讶的发现这封信是出自一位事业成功、乐观、且受了高等教育的人。

  工程师安排与这位仁兄的见面时间刚好是在用完晚餐的时间,两人于是一个箭步跃上车,往冰淇淋店开去。那个晚上投票结果是香草口味,当买好香草冰淇淋回到车上后,车子又秀逗 (shut down) 了。这位工程师之后又依约来了三个晚上。

  第一晚,巧克力冰淇淋,车子没事。

  第二晚,草莓冰淇淋,车子也没事。

  第三晚,香草冰淇淋,车子“秀逗”。

  这位思考有逻辑的工程师,到这时还是死不相信这位仁兄的车子对香草味过敏。

  因此,他仍然不放弃继续安排相同的行程,希望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工程师开始记下从头到现在所发生的种种详细资料,如时间、车子使用油的种类、车子开出及开回的时间……

  根据资料显示,他有了一个结论,这位仁兄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其他口味的要少。

  为什么呢 ? 因为,香草冰淇淋是所有口味中最畅销的,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很快的取拿,将香草口味特别放置在店的前端;至于其他口味则放置在后端。

  现在,工程师所要知道的疑问是,为什么这部车会因为从熄火到重新激活的时间较短时就会秀逗 ? 原因很清楚,绝对不是因为香草冰淇淋的关系,工程师很快地由心中浮现出,答案应该是“蒸气锁”。

  因为当这位仁兄买其他口味时,由于时间较久,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口味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引擎太热以至于还无法让“蒸气锁”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戴震问学

  ——思考,就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真正学有成就的人是在学习中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清代大学者、思想家戴震 10 岁才上私塾。他在私塾学习时,听老师讲授《大学章句》。讲完 《右经一章》 ,老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

  戴震问道:“老师,凭什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又由曾子记录的 ? 又凭什么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 ? ”

  老师告诉他:“这是先儒朱熹的注释里写的。”

  他又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 ? ”

  老师答:“南宋。”

  他追问:“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 ? ”

  老师答:“东周。”

  他又追问:“周与宋相距多少时间 ? ”

  老师答:“大约两千年吧 ! ”

  戴震接着又问:“既然时间相距这么远,那朱熹怎么会知道两千年以前的事情呢 ? ”

  老师无言以对。

  戴震学习肯于动脑,对疑惑的问题,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他不迷信老师,不迷信先贤朱熹,也不迷信孔子、曾子。后来他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并对经学、语言学做出重要贡献。

  洗澡得到的启示

  ——触类旁通,启发思考

  古时候,叙拉古国王亥厄洛让金匠为他制造一顶金冠,制成后,他怀疑黄金被金匠偷走了部分,又苦于没有证据,于是他把阿基米德找来,请他帮忙。阿基米德很快得出结论:假如黄金里掺进了白银,制成的王冠一定比同重的纯黄金的要大一些,只是王冠表面不平整,不容易从外表判断,为此,他陷入了苦思冥想之中。一天,他去洗澡,当把身体浸入盛满水的浴盆时,水从盆沿溢出来一部分,他连忙跳出,浴盆的水位又下降了,“浴盆中溢出的水不正好与自己的体积相同吗 ? ”就这样,他完成了国王的任务,同时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反复研究、思考,发现科学规律

  当戴维·本生、基尔霍夫等化学家已经做了足够多的实验,发现了 63 种元素时,门捷列夫试图从理论上做一些思考。在长达 20 年的时间里,他潜心思索,反复揣摩,把每一种元素的名称、性质、原子量等写在 9 张牌上。这副牌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终于他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表面上看不过是一堆五彩乱纸,花花绿绿,实际上有两条暗线将它们串在一起,第一条暗线是原子量,可以根据原子量的大小将它们排成一条长串,第二条暗线就是每列元素的化合价相同。这 63 种元素原来就是暗暗地由原子量这条线串起来,又分成不同的族,每族有相同的化合价,按周期循环,这就是周期律。人们正是据此规律又发现了不少种元素。

  善于质疑的笛卡尔

  ——打破教条,独立思考

  凡是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以善于思考、大胆怀疑著称于世的。法国科学巨匠笛卡尔,就是其中之一。还在少年时代,他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除了学好老师规定的课程外,还阅读了大量的科学书籍。在学习中他从不墨守成规、信奉书中的教条、盲从书本上的见解,而是大胆地怀疑一切,甚至怀疑自己已经学过而且记牢了的东西。在他看来,怀疑是无处不存在的。正因为他在权威学说和传统观念面前能敢于破除迷信和不盲从,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才在科学的领域里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成为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并创立了解析几何理论。

  独立思考

  ——思考是创新的前提

  清代初年进步思想家唐甄初为举人,在山西长子县任县令,造福社会,深得民心。丢官之后,生活艰苦,常常无以果腹,只得采枸杞叶煮着吃,衣衫褴褛,但他排除困难,埋头研究学问,著有《衡书》共 97 篇。全书“上观天道,下察人事”,语发内心,而又联系实际,有许多创新见解。他认为皇帝也是常人,“天子之尊,非天帝天神也,皆人也”。他认为历代皇帝中,励精图治者少,大都是暗君、情君、邪君、暴君。他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是杀人的罪魁祸首。他还把君主看成“公仆”,“匹夫”才是“上帝”。他还提出了“富民”的经济制度,反对“虐政亟行,厚敛日加”的压迫和剥削。这些民主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反映了他独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的学习精神和创新勇气。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惟一的腿”

  ——思考是灵感的源泉

  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才华横溢,可是有一次为了描绘一个孤独的男子怎样保护和疼爱他的心上人,苦思冥想了两天,还是一无所获。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又想得头昏脑涨,在睡梦中,他忽然吟出了下面的诗句:

  我将保护和疼爱

  你的身体,

  就像一个在战争中残废了的,

  对任何人都不需要了的兵士爱护着

  他惟一的腿。

  将爱人比作伤残士兵的“惟一的腿”,形象生动,感情深沉,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孤独和惆怅。所以如果你在写作时埋怨自己没有灵感,那只是因为你缺少了苦苦思索。

  史丰收与快速计算法

  ——从思考到发明

  我国青年速算专家史丰收赛过电子计算机。他在小学二年级时就想到了一个“怪”问题:读、看、写都是从左到右,从高位开始的,而运算为什么要从右往左,从低位算起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他对数学的强烈兴趣,从此,他把玩的时间都用到思考和计算中。正是这种强烈的兴趣,使史丰收创造了快速计算法。

  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每时每刻都要思考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它,自定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学外语,天天泡在图书馆。他沉浸在数学王国里常常达到入迷的程度。有一次,管理员临走时大声叫喊,问里面还有没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景润啥也听不见,于是被反锁在里面。等他想离开时发现大门紧锁,只是毫不在意地笑一下,又不知疲倦地回到书堆中去了。还有一次,陈景润边走路边思考,一不小心迎面碰到了对面的树干上,他还以为撞到了什么人,忙不迭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小高斯巧解算术题

  ——思考才能找到最佳办法

  高斯是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小时候他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

  还是上小学时,一次一位老师想治一治班上的淘气学生,他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学生从 1+2+3 ……一直加到 100 为止。他想这道题足够这帮学生算半天的,他也可能得到半天悠闲。谁知,出乎他的意料,刚刚过了一会儿,小高斯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完了。老师一看答案, 5050 ,完全正确。老师惊诧不已,问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

  高斯说,他不是从开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 1 和 100 相加,得到 101 ,再把 2 和 99 相加,也得 101 ,最后 50 和 51 相加,也得 101 ,这样一共有 50 个 101 ,结果当然就是 5050 了。聪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苹果落地的思考

  ——科学发现是深入思考的结果

  1666 年秋季,牛顿为避鼠疫回故乡暂住。一天傍晚,牛顿正坐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忽然,一阵微风吹过,一个苹果“噗”地掉了下来。此时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一会儿便有好几个苹果先后落地。这引起了牛顿的注意,他想,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前后左右掉,而偏偏是垂直往地上掉呢?肯定是地球在吸引它……这一简单的生活现象,引起了牛顿的深入思考,最后引导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爱迪生的思考

  ——思考是打开未知世界的金钥匙

  爱迪生幼时就爱观察、爱思考,同时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上学不久,有一次上算术课,老师对学生说:“二加二等于四。”他站起来发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呢?”老师被问得目瞪口呆。老师不仅不认为爱思考是打开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反而认为爱迪生是在捣乱。因此,他上学才三年就因“成绩不佳”被勒令退学。然而他凭着艰苦的思考和探索,终于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开卷有益

  ——学习贵在坚持

  宋太宗赵匡义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召集文人学者编写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太平御览》。该书编成后,尽管国事繁忙,宋太宗还是坚持每天阅览三卷。有时因事耽误了,他还要在闲暇时再补上。有人认为他实在太辛苦了,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后来,“开卷有益”就成为鼓励人们刻苦读书的至理名言。

  读书如攻坚

  ——学习如征战

  在学习中,许多人视难题为敌人,视读书为攻坚。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提出“八面受敌”法,将学习对象当作敌人从八面分割包围。此法曾受到毛泽东赞扬。毛泽东在 20 世纪 30 年代也说过,学习中要“攻书”,把书本上艰深的问题看作敌人的堡垒,坚决攻下来。 董必武在诗中曾写道:“学习当如卒过河。”也是提倡用进攻精神读书。集中表达了这一观点的还有叶剑英的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王安石的指点

  ——写诗须先勤读书

  北宋时,有位读书人很喜爱杜甫的诗,自己专门模仿杜诗写了不少习作,但都感到不能令人满意。他向当时的著名文学家王安石请教说:“杜甫的诗为什么那样精深神妙呢?使后世之人难以超越他。”王安石答:“杜甫写诗的诀窍不是已经在他的诗中说出来了吗?”那人问:“是什么呢?我怎么不知道?”王安石说:“杜诗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不是说得很清楚了吗?”那人恍然大悟。此后他刻苦读书,在写诗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陆游的书巢

  ——处处皆有书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他晚年时体弱多病,仍勤读不辍。他将自己的住室命名为“书巢”,题写了“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的联句以明夙志。朋友问他为什么取巢为名,他回答说:“我的房子里到处是书,或者放于箱内,或者置于桌上,床上铺的是书,枕的也是书,信仰四顾,没有无书之处。”朋友进屋一看,果然到处都堆着书,一不小心还碰倒了一摞书。朋友不由得笑着说:“真是个书巢啊!”

  孙中山酷爱读书

  ——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酷爱读书。他流亡国外期间,虽然仍在为革命奔忙,但只要一有空暇时间,他就一头钻进书里。在伦敦时,他经常到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 看书。他的生活费也经常用于买书。有一次,他的钱用完了,衣食无着,还是几位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凑些钱给他。但是不到三天钱又用完了,因为他又买了一些急需阅读的珍贵书籍。他曾经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

  通用公司服务客户的故事

  ——思考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

  有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客户服务部收到一封信,“这是我为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我不会怪你们没有回信给我,因为我也觉得这样别人会认为我疯了,但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我家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餐后,都会以冰淇淋来当饭后甜点。由于冰淇淋的口味很多,所以我们家每天饭后才投票决定要吃哪一种口味,决定后我开车去买。

  但自从我买了新的庞帝雅克 ( 编者注:这是通用旗下的一个牌子 ) 后,我去买冰淇淋的这段路程问题就发生了。

  每当我买香草口味时,我从店里出来车子就发动不了。但如果买其他口味,发动就顺得很。我对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尽管听起来很猪头:为什么当我买了香草味冰淇淋它就罢工,而我不管什么时候买其他口味,它就一尾活龙 ? 为什么 ? ”

  事实上,客服部的总经理对这封信还真的心存怀疑,但他还是派了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当工程师去找这位仁兄时,很惊讶的发现这封信是出自一位事业成功、乐观、且受了高等教育的人。

  工程师安排与这位仁兄的见面时间刚好是在用完晚餐的时间,两人于是一个箭步跃上车,往冰淇淋店开去。那个晚上投票结果是香草口味,当买好香草冰淇淋回到车上后,车子又秀逗 (shut down) 了。这位工程师之后又依约来了三个晚上。

  第一晚,巧克力冰淇淋,车子没事。

  第二晚,草莓冰淇淋,车子也没事。

  第三晚,香草冰淇淋,车子“秀逗”。

  这位思考有逻辑的工程师,到这时还是死不相信这位仁兄的车子对香草味过敏。

  因此,他仍然不放弃继续安排相同的行程,希望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工程师开始记下从头到现在所发生的种种详细资料,如时间、车子使用油的种类、车子开出及开回的时间……

  根据资料显示,他有了一个结论,这位仁兄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其他口味的要少。

  为什么呢 ? 因为,香草冰淇淋是所有口味中最畅销的,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很快的取拿,将香草口味特别放置在店的前端;至于其他口味则放置在后端。

  现在,工程师所要知道的疑问是,为什么这部车会因为从熄火到重新激活的时间较短时就会秀逗 ? 原因很清楚,绝对不是因为香草冰淇淋的关系,工程师很快地由心中浮现出,答案应该是“蒸气锁”。

  因为当这位仁兄买其他口味时,由于时间较久,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口味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引擎太热以至于还无法让“蒸气锁”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戴震问学

  ——思考,就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真正学有成就的人是在学习中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清代大学者、思想家戴震 10 岁才上私塾。他在私塾学习时,听老师讲授《大学章句》。讲完 《右经一章》 ,老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

  戴震问道:“老师,凭什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又由曾子记录的 ? 又凭什么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 ? ”

  老师告诉他:“这是先儒朱熹的注释里写的。”

  他又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 ? ”

  老师答:“南宋。”

  他追问:“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 ? ”

  老师答:“东周。”

  他又追问:“周与宋相距多少时间 ? ”

  老师答:“大约两千年吧 ! ”

  戴震接着又问:“既然时间相距这么远,那朱熹怎么会知道两千年以前的事情呢 ? ”

  老师无言以对。

  戴震学习肯于动脑,对疑惑的问题,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他不迷信老师,不迷信先贤朱熹,也不迷信孔子、曾子。后来他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并对经学、语言学做出重要贡献有关学与思的议论文论据。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学与思_作文1300字_高三议论散文以及关于类似说明文题材的作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柒陆作文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2029 www.7l6.cn 【关于柒陆作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8888888号

声明: 柒陆作文网 所有作文和句子来自互联网 ,和网友个人上传,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柒陆作文网

展开

学与思_作文1300字_高三议论散文以及关于类似说明文题材的作文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

导读:  学与思是人生飞越知识海洋的两个翅膀,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论语》有一句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学与思的重要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决思大致是,孔子说:那些只学习而不思

上一篇:气质品格_作文700字_高三议论散文以及关于类似说明文题材的作文

下一篇:生命的品格_作文950字_高三议论散文以及关于类似说明文题材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