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陆作文网:专注于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美文句子等内容!

文章

与《红楼梦》的约会_作文700字_高三读后感及关于抒情散文相关的作文精选合集

日期:09-05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2066我来评论

导读:  假如生命必然流逝,该如何对待指缝里的流年?  宝玉和黛玉的共同选择是:拿来爱一个人。所以黛玉“泪竭而死”,宝玉“遁身空门”。他们的爱经得起“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誓言;经得起“多情.....

与《红楼梦》的约会_作文700字_高三读后感及关于抒情散文相关的作文精选合集

  假如生命必然流逝,该如何对待指缝里的流年?

  宝玉和黛玉的共同选择是:拿来爱一个人。所以黛玉“泪竭而死”,宝玉“遁身空门”。他们的爱经得起“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誓言;经得起“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生离死别,却经不起"涸辙之鱼,相濡以沫"的幸福.

  鲁迅说,华林之内,便被悲凉之物,呼吸感知于其间,唯有宝玉一人.难道说,黛玉不知道吗?

  黛玉,只是出于女子的矜持,荣国府的礼教,只能将此情深埋于心。

  宝玉,贾府上下对他百般宠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成长,自然少不了些戾气.后人对他这样描述:“行为偏僻性乖张。”

  初见宝钗,湘云,宝玉那种公子哥的轻佻表现的淋漓尽致”,黛玉不言语,而是用血和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愤。

  假若宝玉和黛玉,人生若只如初见,他还是他的“怡红公子”,她还是她的“潇湘妃子”,定不会,这般凄美惨绝。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一个“风骚绝伦”的凤姐便活灵灵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或许是那个背景,或许是天性。凤姐是那样精明的操纵着贾府,就连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不忘显现出自己的位高权重。

  曹雪芹笔下的凤姐与封建女性的相夫教子截然不同,他刻画了一个奸诈,奢侈,贪婪的女性。但凤姐如若不是这般奸诈,又怎会在贾府里生存的如此安顺?可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样一个“八面玲珑”的女子,到最后,落了个如此下场。这一点从侧面向我们强调,封建社会是那么的黑暗与腐朽。

  曹雪芹笔下的宝钗是一个封建社会下的淑女。一颦一笑是那样的大方得体,与府里的人关系极其融洽,但从“金蝉脱壳”中,陷害黛玉,可见她的城府极深。虽然最后如愿与宝玉结为夫妻,但因两人的性格万全不和,宝玉又始终忘不了红颜知己,黛玉。最终,宝玉选择了出家为僧,而宝钗,只得抱恨终生。

  诗人或许很容易了解《红楼梦》中人物的痛苦,但未能体会到他们在痛苦中的境界。

  ?

  ?一、

  ?主题内容(30分)???

  ?二、

  ?体裁结构(20分)??

  ?三、

  ?语言表达(20分)??

  ?四、

  ?创新和亮点(30分)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提到《红楼梦》,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串串熟悉的画面,金陵十二钗更是个风姿绰约、个性鲜明,而我今天要说的是一个乡下老太太―刘姥姥。

  刘姥姥是一个引人非议而又不可或缺的人物,开始刘姥姥因家境贫寒而去投奔贾府,而被王熙凤招待一番,凤姐知道了刘姥姥此次的来意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就把她打发走了。刘姥姥非常感激,于是用这二十两银子开垦土地,到了收获的季节,她便把辛辛苦苦种的粮食用袋子装上送给贾府来报答他们。

  而贾府则是留她相聚在大观园,刘姥姥因为是庄稼人被众人笑话一番,众人在潇湘馆时,刘姥姥因为不敢走石头路,便独自走在长满青苔的土路。只听“咕咚”一声刘姥姥摔了一跤,又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这时,很多人会认为刘姥姥就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老太太,没有什么稀奇的。我开始也是这么认为,可后来我对刘姥姥的看法变了。

  话说贾府因吃了官司,宝玉,凤姐等都被关在牢里。刘姥姥知道后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又用自己全部家当把巧姐赎回来,这才是我佩服刘姥姥的地方,贾府衰败后所有人都避之不及,只有她不计前嫌把巧姐救出来。而当初贾府上上下下都只是拿她当作一个笑柄而已,根本不放在心上。

  这些都能充分证明刘姥姥是一个知恩图报,见义勇为的人。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红楼梦里的人物

  这今天翻阅了几篇《红楼梦》,不禁感叹里面的人物大多数心态放不端正。先说最为典型的林黛玉,小心眼儿早就在大众口里传得满天飞了。看见人家贾宝玉和薛宝钗稍微近乎一点点,嫉妒心就出来了。在这一点上我不太欣赏他,他的种种表现让我感觉他是那么娇气,好像每个人都要围着他转似的,还得天天哄着她不成?当然这个问题也造成他病逝的悲惨结局。

  再说王熙凤吧,红楼梦在“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一回中一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的评价令我印象颇深。这句话实质上就是说他聪明反被聪明误吧。我觉得他在整个故事中就扮演着一个女强人的角色。他的才华的确值得人称赞,但是倘若她把心态放低一些,放平和一些,则么会出现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果呢?归根结底还是心态问题。

  还有妙玉,一个自视高洁而不被社会所容最终还是落了个落入泥潭的悲剧的人。文中说“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我想这已经很好地说明了他太过高傲的性格了,然而这一性格与心态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书中还有许多的人物也有同样的问题,最终才上演了这样一出悲剧。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因竞争,压力等因素导致心态不好。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正视每一个问题,跨过自己的绊脚石,那么就“心”朝大海,春暖花开了。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历史典故:《红楼梦》中人名拾趣,希望读者喜欢。

  历史典故:《红楼梦》中人名拾趣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曹雪芹起名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化,用字奇,字面广,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是花名,有的是宝珠玉器的名字,丰富多彩,富贵高雅。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

  四大家族的故事一开始是通过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由远及近,从外到里去讲述的,不管贾家还是江南的甄家,这四个人讲述的故事都是“真(甄)假(贾)难⑴(冷)留(刘)”,意味着四大家族一败涂地的悲惨下场。

  再如宝玉、黛玉、宝钗和妙玉,这是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曹雪芹的起名,可谓煞费苦心。钗、黛都和妇女妆扮有关,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封建少女。“宝玉”二字,一分为二,“宝”字和“钗”相连,成了宝钗:“玉”字则和“黛”字相连,成了黛玉。这种设计,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红楼梦》中的情节:宝玉本钟情于黛玉,结果却与宝钗联姻。妙玉和宝玉,在思想性格上有极其相似之处,故两人都有一个“玉”字,妙玉成了宝玉的一面镜子。

  《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地使用了谐音。例如甄士隐和贾雨村可以理解成“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类似现代小说或电视剧中出现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之类的免责声明。贾政是“假正(经)”,是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而贾宝玉则是“假宝玉”,是一块具有反叛精神的“真顽石”。贾链的名字则更直接暴露了其本质“假廉”,是个不知廉耻的荒淫之徒。王熙凤是“枉”为(言语、秉性)“犀”利“锋”快的女人。另外,有人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首字理解成“原应叹息”,感叹四人短暂的青春年华,也有人将这四个字理解成“原因探析”,大概是探析封建社会衰败直至灭亡的原因吧!至于上文中提到的“妙玉”是庙中的玉石,表明了她的身份,原是出家人。秦可卿则是“情可钦(亲)”,冯渊是“逢冤”,袭人是“戏”子(蒋玉函)的“人”。平儿是“瓶儿(摆设)”,秦钟也是个“情种”,卜世人就是“不是人”,詹光就是“沾光”,地名“青埂峰”则是“情根峰”等等。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1、《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代作家_____,相传后40回是_____所作。

  2、《红楼梦》又名_____、_____、_____等。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_____、 _____。

  4、金陵十二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_____

  6、“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_____,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_____。

  8、《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_____ _____。

  9、《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_____和_____,社长是_____。

  10、《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

  11、《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_____;“神瑛侍者”是_____

  12、《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_____

  13、《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_____

  14、《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说的是_____

  15、潇湘妃子指的是_____,蘅芜君指的是_____

  16、“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_____、_____

  17、《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_____

  18、《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_____

  19、《红楼梦》中,“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是_____

  20、《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_____

  21、《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_____,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_____,最具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_____

  22、《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_____

  23、《红楼梦》中有两位小姐当上了王妃,此二人是_____,_____

  24、“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_____,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_____,最后出家为尼的是_____

  25、“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

  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

  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

  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参考答案】

  1、清、曹雪芹、高鄂

  2、《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3、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5、薛宝钗

  6、林黛玉

  7、李纨

  8、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9、海棠社、桃花社、李纨和林黛玉)。

  10、贾宝玉、林黛玉

  11、林黛玉、贾宝玉

  12、贾宝玉

  13、贾宝玉

  14、史湘云

  15、林黛玉、薛宝钗

  16、林黛玉、薛宝钗

  17、袭人、晴雯

  18、袭人

  19、晴雯

  20、晴雯

  21、史湘云、王熙凤)、贾探春

  22、贾探春

  23、元春、探春

  24、迎春、探春、惜春

  25、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以下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红楼梦文学常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1.“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2.《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袭人。

  13.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14.《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李纨和林黛玉。

  15.《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16.《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贾探春。

  17.《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说的史湘云。

  18.潇湘妃子指的是林黛玉,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

  19.《红楼梦》中被人称为“病西施”的是林黛玉。

  20.《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贾宝玉。

  21.“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

  22.《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史湘云;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王熙凤;最具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贾探春。

  23.《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24.《红楼梦》中有两位小姐当上了王妃,此二人是元春、探春。

  25.《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晴雯。

  26.《红楼梦》中,“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是晴雯。

  27.“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

  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28.《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人是林黛玉。

  29.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袭人。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她就是刘姥姥。

  30.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31.《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我们已经习惯把《红楼梦》当成爱情悲剧来解读。早在1904年,王国维在他的《红楼梦评论》中明确指出:“《红梦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其实,《红楼梦》也是一出喜剧。

  喜剧根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以倒错、乖讹、自相矛盾的形式显示生活的本质的一种美学艺术形式。“寓庄于谐”是一切喜剧艺术的共同特征。鲁迅从讽刺性的角度给喜剧作了精辟的阐述:“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一理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喜剧文体和喜剧艺术的本质内涵,而且明确地界定喜剧概念的外延,在中外戏剧学和美学史上显示了独特的地位。”

  一、“顽石”的无价值性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无价值”就是客体的存在对于主体没有意义,无法满足主体的需要。具体说来,人的生存价值,就是为促进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人的生存发展创造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说贾宝玉的存在并没有多少价值,从客观性来看,他不过只是一块“顽石”,是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来的一块多余未用五色石,被遗弃青埂峰下。对于补天的说,它是无用的,虽然后来经过自行煅炼有了灵性,但还是感觉到“自己无材不堪入选”,就“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即使化成贾宝玉,在贾母等人看来,嘴里衔着的那块宝玉是块宝贝,是命根子,是一件罕物。但僧人道士最清楚了:“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贾宝玉自己心里也清楚:“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知道“这不是个好东西”。从主观需要看,女娲辛苦锻炼出来,却是多余的,不能用于补天,不能满足补天的需要。等到化成宝玉,其存在价值也不是为了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只是羡慕人世间的荣耀繁华,只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他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它不但是没有价值的“顽石”,甚至还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惹下不少的麻烦,造下不少的孽,犯下不少的罪。这样一块无价值的“顽石”,最终“枉入红尘若许年”,变成价值连城的“宝玉”,无用变无价,这就是一种讽刺。

  自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没人说宝玉是反面典型。普遍认为他是封建家族的叛逆者,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是那个时代的先进人物。但宗春启在《反看红楼梦》一书中指出,贾宝玉本是作者批评的对象。曹雪芹不厌琐碎、不厌细腻地讲述贾宝玉的故事,目的是给贵族青年、纨绔子弟们树立一个反面榜样:如果像贾宝玉这样富贵不知乐业、辜负大好时光,不通世务、不读文章,甘心做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废人,最后难免落得个“贫穷难耐凄凉”的下场。宗春启是反读《红楼梦》读出来的观点。其实,无需反读,只要按正常心态去品读,就能解读出《红楼梦》真正的主旨――作品已明白无误地明确了主旨:“寄言纨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这部巨著,应该说一直被世人反着读了。世人过于神化作品,总以为作品高深莫测,犯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错误。其实,作为潦倒不堪的曹雪芹,他自己最能感受到富贵不知乐业、辜负大好时光的恶果。他在“贫穷难耐凄凉”的处境里,更多的是自我反省、检讨,甚至是悔恨。如果只把宝玉作为一个正面形象欣赏,就与作者自己的心境不一致了。言为心声,这是创作的一个共性;知人论事,这是解读文本的一个常识。

  将一块“顽石”变成“宝玉”,无用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它还是一块“假”宝玉。作品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所以是一个喜剧,一个闹剧。

  二、在“倒错”中撕破无价值的“宝玉”

  宝玉是一个反面形象,作品在表现其无价值时,采用了“言是若非”的“倒错”手法。宝玉原本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被女娲女神炼成五色石。五色石是珠圆玉润、小巧玲珑、晶莹透明的,似玛瑙,似樱桃,又似翡翠。被神化了的石头原本应该发生质的变化,但它却没有被用来补天,以其无用表明它本质还是一块石头。在“倒错”之中,言是若非,先故意将它拔高、神化,再将它贬低。在大起大落之间,最终撕破了它神化的面纱,暴露出无价值本来面目。

  宝玉的第二次“倒错”是一僧一道所为。一僧一道,仙形道体,并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他俩也是神仙般的人物。他们明知“顽石”动了凡心去受享荣华富贵会后悔,明知“顽石”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只好踮脚而已,但仅凭一点慈心,便大施佛法,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虽说从形体上看倒也是个宝物了,但还是没有实在的好处。于是就再镌刻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所谓的“通灵宝玉”其实只是一块石头,一块“没有实在好处”的石头。所谓通灵,其实并不通灵。“言是若非”的“倒错”,起到了强烈的反讽效果。这种欺世盗名的行径,演义出一场滑稽可笑的喜剧。

  宝玉的第三次“倒错”是贾府所为。以贾母为代表的贾府,把宝玉当成心肝宝贝、小祖宗、贾府未来接班人看待,但他只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生性“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并不想自己是男子,须要为子弟之表率。”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他拒绝进入男性的社会角色定位,性格缺少男性应有的阳刚之气,更多地呈现出阴柔、软弱、无能、没有责任感等特征。他以女性化的闺房生活为乐,“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他胆小,怕见父亲,怕见生人,怕晚上一人睡觉;他遇事无主见,既缺乏基本的应变能力,又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金钏儿被打被撵、晴雯被冤,尽管他心里颇觉不公,但却无胆量挺身而出为她们辩解,当然更无能力去保护她们。除此之外,贾宝玉的多愁善感也相当突出。他常常发呆、掉泪,常常触景生情,感伤不已。他的女性心态与性格特征,表现为“性倒错”。这种男不男女不女的形象,就是一种讽刺。贾府对他的期望越高,他给贾府的回答越微弱。在期望与失望之间,又是强烈的“倒错”。

  作品无情地将宝玉无用的本来面目一一揭露出来,将其无价值的一面撕破给世人面前。他与薛蟠争香夺玉,争风吃醋,于是大闹学堂;他和袭人的苟且之事,那并不是因为有爱,而是暴露王孙公子的普遍陋习;他害死金钏儿,私藏优伶蒋玉菡,激怒忠顺王爷,无端招来政治纠纷。正是“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他不仅没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更是一个罪恶累累恶人。作品就是要表现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贾府最终没落被抄家,应该与宝玉的“混世”“祸胎”有关的。

  宝玉的第四次“倒错”是被高鹗所为。高鹗续写的《红楼梦》,虽然也很了得,但多少有点境界不高,有点画蛇添足之感,给《红楼梦》弄了个“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光明尾巴,落入大团圆结局的窠臼。在他续写的《红楼梦》里,他也进行了一次“倒错”:把宝玉捧得很高,参加科举,一举夺了一个第七名,很是了得。但他骨子里就是一个“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蠢物,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废人。当他出了考场,与一僧一道飘然而去,真正证明他就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不顾亲人的担心,无情离去。兴盛时,只安富尊荣享清福;衰败时,就“树倒猢狲散”,一走了之。

  在几次拔高又撕破面目的倒错中,几起几落,似乎是故意要将无价值的东西拔高成有价值的东西,最终却被现实无情地暴露出来,起到了讽刺的效果。

  三、不笑的喜剧更深刻

  喜剧艺术创作得深沉,也不一定就是为了简单地引人发笑。“不能说喜剧的美学特征就是笑”,也“不是任何一个欣赏主体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喜剧都会产生笑”。它也是一种战斗武器,能够揭露社会生活中的严重缺点和错误,表现反动、腐朽、伪善,起到警示教育人民的作用。《红楼梦》是一部喜剧作品,因为它的主旨是“寄言纨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具有较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喜剧艺术也要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质。但它采用“倒错”的形式,使假象并不掩盖本质,而是揭露本质,在“欲盖弥彰”的情况下,达到了讽刺的目的。

  宋子俊在《论“寓谐于庄”的创作风格》一文归纳指出,《红楼梦》具有喜剧色彩,缘于“曹雪芹本人性格中有善戏谑的一面”、创作动机有“‘消愁破闷’‘悦人耳目’之意图”、“主张‘适趣’的创作理念”等。从这个层面分析,曹雪芹创作出一部喜剧,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但许多人总体上都把《红楼梦》当成悲剧来看,只把其中的细节当喜剧看,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整个作品以“宝玉”贯穿。抓住这一中心环节,就能发现作者是将无价值的“顽石”撕破给世人看,真正认识其无用的本来面目,告诫世人不要被其外在的高贵华丽所欺骗。

  《红楼梦》之所以常被认为是悲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不取悦于笑。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总体上不笑就是悲剧。不取悦于笑的喜剧,才是更为深刻的作品。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与《红楼梦》的约会_作文700字_高三读后感及关于抒情散文相关的作文精选合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柒陆作文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2029 www.7l6.cn 【关于柒陆作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8888888号

声明: 柒陆作文网 所有作文和句子来自互联网 ,和网友个人上传,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柒陆作文网

展开

与《红楼梦》的约会_作文700字_高三读后感及关于抒情散文相关的作文精选合集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

导读:  假如生命必然流逝,该如何对待指缝里的流年?  宝玉和黛玉的共同选择是:拿来爱一个人。所以黛玉“泪竭而死”,宝玉“遁身空门”。他们的爱经得起“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誓言;经得起“多情

上一篇:《最美的一课》读后感_作文550字_高三读后感及关于抒情散文相关的作文精选合集

下一篇:当雷锋成了一种精神_作文750字_高三读后感及关于抒情散文相关的作文精选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