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陆作文网:专注于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美文句子等内容!

文章

高二900字应用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_高二读后感及相关题材文章推荐

日期:09-05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1611我来评论

导读:  读一本书,改变一个人。  今天终于把《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看完了,我怀着极其复杂难以捉摸的情绪,开始写这篇读后感。  从学校里接到涛哥阅读任务的时候,我并未在意,单纯这个题目也未深究,等到读到一半的时候,哦!才感.....

高二900字应用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_高二读后感及相关题材文章推荐

  读一本书,改变一个人。

  今天终于把《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看完了,我怀着极其复杂难以捉摸的情绪,开始写这篇读后感。

  从学校里接到涛哥阅读任务的时候,我并未在意,单纯这个题目也未深究,等到读到一半的时候,哦!才感觉到了葬礼-死亡的气息。主人公新月那甜美的笑容和脱俗的气质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我就想如果我会画画该有多好,把她那种超凡的微笑画出来,可是我又不忍,无奈,任何画笔都难以描摹新月那种美,还有那淡淡地忧郁。

  一代人,一家人,一个时代,两个民族。

  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天星,韩新月,这个穆斯林家庭;奇珍斋,“博雅”宅,燕大校园,这几个地方是主人公魂牵梦绕割舍不断的根基。哦,对了,还有楚雁潮,这个谈吐儒雅,细心热烈的年轻助教。

  一个人的生命难道如此脆弱吗?为什么灾难要一次又一次降临在这个纯洁美丽的十八岁女孩身上?为什么要让亲人离散,白发人送黑发人?韩子奇悲伤,韩太太悲伤,楚老师悲伤,悲伤的不应该仅仅是他们,还有那个时代!

  白手起家的小奇子,为了报恩,与师傅之女梁君璧结合,共同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家。但是,什么是爱情一直在韩子奇的心中打了一个问号。他只知道报恩报怨,从未体会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直到梁冰玉病重时的那一刻,当两双手相握,两颗心紧贴时,已到中年的已经有了妻室子嗣的韩子奇和正在青春热血的梁冰玉相爱了,这是一次不畏世俗的相爱,并且新月诞生,成为他们爱情的结晶,也是他们爱情的牺牲品!可怜的新月两岁便离开了生母,可爱的新月无忧无虑地成长,成长为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爸爸眼中的掌上明珠,得到了好姐妹陈淑彦所认为的“幸福”。要强的她没有填写第二志愿,直接考入了燕大,当然,也是她的“小姨”曾经就读的学校。她在二十七斋有了好姐妹,她在备斋有了亲爱的老师,爸爸是国家干部,哥哥是工厂工人,虽然不是非常富裕,但是在别人眼中也是相当perfect了。(起码我读到那里的时候是这么想的)

  然而故事却不会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波澜呢?我记得是这样的:天星操办婚事需要钱――韩太太逼迫丈夫卖掉乾隆翠――韩子奇重见乾隆翠悲愤交加意外出车祸――新月着急见爸爸心脏病发――新月在哥哥婚事后情加重――楚老师表白――韩太太阻止――姑妈突然离世――新月病危――新月抱憾而死――博雅宅覆灭――韩子奇离世――“小姨”回家,却是物是人非亲人离世――完

  还记得楚老师说过的话:“爱就是爱,它是人类自发的美好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藻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得强烈,爱得长久,这就是一切!”

  我今年才18岁,我不懂什么叫爱情,当然更没有体会过。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震惊了,不是因为它有华丽的辞藻,是它炽热的感情和真挚使我感动,爱不是自我牺牲,爱不是怜悯你,因为爱所以爱,不含任何的动机或者其他。

  ――当爱情叩动她的心扉的时候,却感到迷茫,“老师,这就是……爱情吗?我们之间是爱情吗?”

  望着这个纯真的少女,楚雁潮的心在颤抖:“新月,”他说,“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

  这是楚老师向新月表白时说的话,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老师给他病重的学生的安慰,是同情。前面我已经说了,他们的爱不存在同情或者怜悯,不允许梁君璧这种人来玷污。“一日为师徒,终生为父子。”老话说的没错,但是在这对炽热地向往事业与爱情的年轻人面前,不是所谓人们口中扯不清道不明的师生恋,而是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这份感情是梁君璧一辈子无法体会到的,这是梁君璧的悲哀,也是封建传统妇女受生活逼迫的那个时代的悲哀!试想一下,多么青涩的面庞,当爱情撞击她的心扉的时候,她是何等的激动和忐忑,“老师,这就是……爱情吗?我们之间是爱情吗?”

  唉!我知道,新月不想走,她有她所热爱的事业,她有她所热爱的姐妹和亲人,她有她所思年的生身之母,更有她的爱――楚雁潮。但是没人能够救她了,包括她的楚老师,她受的苦还不够吗?!为什么这么多的身世迷茫这么多的冷嘲热讽要压在一个柔弱而又表面坚强的肩膀上!?公平吗!?

  偌大的北京城,偌大的中国,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不会铭记这个不起眼的小丫头,时代的脚步不会因为她而停留,甚至连她的“拉赫”(坟墓)后来也夷为平地。所有的这一切好像不是为了这个姑娘而准备的,她悄悄地从伦敦的产房里来,又悄悄地从简陋的“旱托”(尸床)走,留给世人什么呢?

  她热爱的翻译事业,她陶醉的小提琴《梁祝》,她的爱,也都随着临走前不安的喘息和羸弱的身躯一并进入了泥土。接受真主的审判,相信她一定能进天园的吧!摁,一定的!

  在这里,我不想大谈特谈见解,更不敢对爱情下个定论,只能浅薄的说一下我的理解。亲情爱情友情,人是感情动物,不能像老子庄子所倡导的那样“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而是生活在集体环境里,需要情感来浇灌,接下来就看处理这些感情的方式了。

  韩子奇性格难以捉摸,他可以让在牛津大学就读过的妹妹深爱,他可以让奇珍斋重现往日辉煌,他是玉王,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但同时他的懦弱和反复令梁冰玉愤而离去,令新月屡次受“妈妈”的伤害,对梁冰玉和梁君璧来说,他不是个称职的爱人,对新月天星,他也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梁君璧是个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她亲手筹划断送了儿子天星的幸福,而且亲手把新月送上了绝路,这一切的一切足以使真主愤怒,但是她却执迷不悟,一心以为自己这是为孩子好。难道她的命令比儿子的幸福更重要?她的面子比女儿哪怕是说外甥女的性命更重要?糊涂!

  韩天星那种性格外弱内强,是个有责任心的老实人,他顾家顾父亲顾母亲顾妹妹,但是为什么不果断制止母亲对新月的偏见?(当然,我说这些可能肤浅了,我暂时未能真正理解更深层的原因,我相信作者霍达前辈一定有她自己的写作目的的。)

  而最perfect的新月却是一个最最最弱势的人,把光辉集中在一个最柔弱最容易摧毁的人身上,可能也是一种手段吧!她清纯可爱,我看来是那种不施粉黛便能使周围的人神清气爽的女孩儿,楚老师谈吐文雅,而又积极上进,他表面的文静衬托的是内心的刚强与炽热,他热爱诗人拜伦,尊敬导师重视执教,又不放弃自己额外的翻译梦想。鲁迅的《铸剑》开始翻译的时候,新月刚跨入燕大,是何等的活泼可爱健康,而当故事新编中最后一篇《起死》结束的时候,新月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早早的告别了这个世界,这个令她留恋又使她心生畏惧的世界,走时带着生母不曾见面的遗憾和对爱情的希望。

  《起死》中:“庄子为什么要给五百年前的骷髅‘起死’?”

  “也许,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虽然艰难,生命毕竟可贵。庄子认为人生应该像鹃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那么,请你再给新月起死吧!!!!!

  悠扬的小提琴在回族公墓响起,一首《梁祝》,或许在地下长眠的新月能够感受到楚老师那凄婉的琴弦吧……

  题外话:为什么悲剧才会让人铭记?《哈姆雷特》里的莪菲丽亚,《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朱丽叶,牛郎与织女,千百年来重复的一个话题――悲剧。或许悲剧才会引发人们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对时代的反省吧!写到这里不禁佩服这本书的作者――霍达

  感谢她写了这部奇书,有人曾说:“读一本书改变一个人。”今天,我宁愿接受这改变,受一次人格与智慧的“大净”。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家族六十年的盛衰兴亡,三代人的命运沉浮。而最终,这个家族也演变成了悲剧。在书中,霍达将回族人对玉的那种痴迷,对宗教的信仰,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描写的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如:新月死后的凄惨,家里人的泣不成声,楚雁潮的独守墓地,以及新月的亲生母亲梁冰玉结局时的凄婉与无限悲哀,都无一不在扣动着我的心弦……

  书中的女主人公韩新月让人心驰神往,她的确是如一轮新月一般,清新脱俗,纯真善良,而又敢于冲破家族观念追逐自己的理想。她是美的,是新颖的,却又是可怜的。在北大上学的岁月,一切莫不静好。画舫平临岸阔,飞楼俯仰柳阴多。央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她青春,她优秀,她出众。她有一个美好的家庭:爸爸,妈妈,哥哥,姑妈,都是她亲密的家人;她有一个可以诉说一切的知己,一段真挚的友情;她还有一个懂她的恋人,楚雁潮。一切的一切对于她这样年龄的少女来说,美得如梦如幻。

  可惜命运不会永远眷顾她,美丽的花儿还未及绽放,便遭遇了倾盆灭顶之雨,年幼的新月被发现患有心脏病,整个家也跟着颓废,而给她致命的一击是,她爱了二十年的母亲却不是她的亲生母亲!且她的妈妈,一直不知去向……

  在家族,宗教的巨大阻碍下,新月仍然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诗人艾青说:理想狡猾的像蝴蝶。但它却会一直存在于你的生命中,直到你的呼吸停止。理想,是灵魂的伴侣,是人的一种至高境界。就像书中所描述的一般,它就是超越了生命,并居于生命之上的。而它,难就难在,你可以拥有它,却不可以接触它。无论是逆水行舟还是淋着暴雨奔跑,困难,永远都不能成为你放弃它的理由,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紧拳头,继续向前冲!高中三年,漫长而短暂,我的理想就像前行路上的一道光,不惧风雨,始终为我指清方向。而我,亦如奔跑中的新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穆斯林的葬礼》就是这样一本书,在冷静叙述故事的字里行间,给我们震撼人心的力量。它是一个穆斯林家族的生活轨迹,是一本艺术,是回族人的骄傲。读它,是徜徉在一条穆斯林的长河,是一个艺术享受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升华的过程。

  霍达曾这样描写自己的写作状态: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曾费尽心力塑造的主人公,看似陌生新颖,其实谁身边没有一个“她”呢?有时甚至自己就是她吧!人生在世,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那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毕竟经历了对自己心灵冶炼的过程,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更何况她还活出了自我的状态,真我的追求。人就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啊!

  人生匆匆,若能读懂一本书,读懂一个故事,读懂一个人,那也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吧!走进她吧,走进《穆斯林的葬礼》,你会发现一个从未有过的世界。然后你会坚定的告诉我,不负此行!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玉之洁,冰之净

  ——题记

  一路艰辛,一生不顺。琴声的回荡,如清泉淙淙流过,如细语呢喃,如春蚕吐丝……一生的崎岖不平;一块“玉石”的精心雕琢。细心的雕磨一块玉,也许只是一种安慰,却没发现角落在悄悄碎裂……

  平静的生活变成向往,喷出的火舌在天空中炸响,玉的不慎碎裂,只在一刹那,心血瞬间化为灰烬,云团被生命染红,让红了洁白的云团。

  持续的侵华降临在这里,日月不停,留下伤痕累累的城市在被曙光染红的黎明中包围。无情地推到房屋,留下它们东倒西歪的立在那里。

  它是那么无情,不管是绿地,是鲜花,还是血和肉的生命,或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或有温馨的梦和美好幻想的地方。原先本就不完整的玉石,再一次碎裂,一点,一点……

  人们平时对生活的绝望,可是人们偏偏在这个时刻却充满了对死的恐惧、对生的依恋。到处躲藏,感谢活着,平静后又渐如绝望;离别,打散了家庭的安心。毁后重雕,雕后碎裂,无法复原,随时间逝去……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反复地雕,用心地磨,仅仅只为坚守职责,雕其碧玉……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从前以为《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通篇向人们灌输“真主安拉是宇宙间唯一的神”的小说,乘着这个假期通读了一遍,才发现我以前的想法是错误的。书名中的“穆斯林”指的仅仅是主人公的身份。而故事的主线是一段玉器世家的爱恨情仇。

  我觉得此书中最让我感到新奇的部分,并不是穆斯林,这一特殊的身份斯林。而是作者对文章章节的安排方式。本书以月字头和玉字头,交错形成章节。以月字为头的章节主要讲述第二代人韩子奇,梁君玉和梁君璧之间的故事。以及第三代人韩新月和楚雁潮之间无结果的爱情故事。以玉字开头主要讲的是玉器的故事。

  此书中人物塑造最丰满的,恰恰是梁君玉。梁君玉的性格因故事发展而不断改变。从一开始的天真活泼,到嫁为人妇的温婉,当得知自己的丈夫和妹妹在一起时的尖酸刻薄以及对待自己妹妹和丈夫所生的女儿的飘忽不定的态度,攘读者时时刻刻感受到任务的温度。初次阅读时,我为她的精明世故和愚昧无知而感到愤怒,因为她的愚蠢最终导致了韩新月的死亡,更是让我有一种无力的感觉。但仔细想想,是动乱的社会和她丈夫的所作所为而合理造成的,也就不难理解了。

  作为第三代的主角韩冰月塑造的太过于完美,昭示了她的悲剧结局。我觉得她和楚雁潮之间的恋爱情节像极了旧时的琼瑶小说中的故事。我不太喜欢这种把恋情和爱人看做自己生活中的全部的态度。

  虽然最后的部分有一种不尽人意的感觉,但故事还是十分精彩的。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霍达说:“我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而更愿意相信,是因为读者在阅读中融入了自身的感悟和经历,和作者共同创造了文学。”的确,能令人内心产生巨大波澜、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洗礼般的作品,总是让人爱不释手。

  我宛若置身那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与书中血肉鲜明的人物共同经历了人生世事。天星在顿悟自己的爱情葬送在母亲手中时,满腔怒火,他想为他尚未来得及结果就已被厉风刮残的花朵般的爱情讨个说法,只是,他不能。他知道母亲爱他,妻子把身心都交付给他。所以,他只能行尸走肉般游荡在街上,任凭雨点在他身上肆虐,任由无奈在啃噬他的心,放手让一切把他狠狠打击。他是家中长子,他的不满与委屈只能在这倾盆大雨中洗净,大雨过后,他还是要面对一切,但是,他是在风吹雨打中更加挺拔傲然的腰杆,证明他已是真正的男子汉了。生活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哪能一受挫就摞挑子不干呢?一场撕心裂肺过后,即使拖着残躯,也要直面挫难。惟其如此,才显得对生命尊重,对生活热爱,对坎坷坚韧。

  我们赤条条来到这世上,也只能赤条条归于黄土。韩子奇在云游传教的途中,在前往麦加朝觐的途中,被虚幻的凡尘蒙蔽了双眼,在珠宝钻翠、奇石美玉中度过了自己痴迷的一生。直至弥留之际,他才醒悟过来,可是,人生的路已经不能返回去了,他只剩下一具疲惫的躯壳,一个空虚无物的灵魂,一颗伤痕累累的心……我们总会迷恋一些东西,甚至为此而干出骇人惊俗的事情来,可是我们终究会明白,刻骨铭心或如痴如醉,终会被时间洗刷得不留痕迹。正如《哈姆雷特》中所说:“谁造出东西来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坚固?掘墓的人!因为他造的房子可以一直住到世界末日。”我不相信人死后会有天堂、轮回,我只知道人死了,便是死了。无论生前富贵辉煌与否,都只能化为一黄土。

  如此一想,我似乎有点明白佛家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味了。当你的心灵不被繁华世俗所约束时,也就无需净化心神了。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掩卷长叹,仍萦绕在心头的悲伤,挥之不去。

  我听到一声深深的叹息,来自九天之上。来自九泉之下,来自天地之间,其实只来自于书中,几乎一口气读完《穆斯林的敬礼》的我,在掩上最后一页的时候,心中的复杂情感,说不清,道不明,只隐约感到一丝悲凉。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在这本书中,我似乎明白了那么一点。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远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提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整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整本书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荡气回肠。

  读完这本书,我只能用“震撼”两个字形容自己的感触,也就难怪冰心称“这是一本奇书”,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难释手,书中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以及他们的下一辈韩新月,楚雁潮的爱情悲剧、牵扯着我的情思、不忍、同情,到最后却只能悲叹。我钦佩韩新月与楚雁潮的敢爱敢恨,追求自由,我喜欢他们的坦荡与执著,欣赏他们的才华,感叹他们的不幸。这样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梁君璧?还是梁冰玉?还是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许谁也无所谓对错,无所谓幸与不幸,毕竟时代是无法改变的。

  记得刘白羽先生这样评价梁君璧:“也许因为我是北京人,我生长在曾经富极一时而终又凄凉零落的大家庭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使我懂得梁君璧,她表面上显露着压人的威势,其实内心隐藏着一腔悲痛。”也许时代不同,也许是我们看问题的深度不同,也许是他有一般这样的经历,而我只是一个听故事的人,所以我是探不到梁君璧的那一腔悲痛的,我觉得她对梁冰玉的爱极恨极,很是不应该地用在了无辜的韩新月身上,拆散了她与雁潮这对苦命的情人,也断送了她本就不长的生命。我无法理解梁君璧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韩新月感到着凉。

  从书中,再折射到现在,又会有多少这样以悲剧收场的爱情呢?还有多少人这追求灵魂自由的呢?

  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倾听,用心去审视,我眼中的《穆斯林的敬礼》,是一个家庭不幸的命运,一个时代悲剧的收场。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很早以前就一直想看看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触很多,和各位分享。接下来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以上,欢迎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以上篇一

  很早以前就一直想看看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可惜在高中那种紧张迎考的时期找不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闲。终于在进入大学的某个周末,从图书馆找到这本书欣喜地捂着然后跑回宿舍,拉上床帘,隔开尘世的干扰,静静地把自己放进穆斯林的那份神秘和时代的凄凉中。

  一口气完成了那漫长的40万字旅程,在书里的主人翁都得到应有的结局时,我的心并没有随着书的最后一页的闭合而释然。我把书在从头翻了几遍,思绪也开始烦乱,我忽然发现这本书本不是为了简简单单地向读者阐述几个回族的穆斯林之间恩爱情仇的故事,它好像在借那几个悲惨的人物向世人表达着什么,呼喊着什么。

  同宿舍的朋友在讨论着人间爱情。我隔着薄薄的帘子,窃听着。有人说:“如果存在不吵架的恋人她们就一定如陌生人般达不到爱情的最顶峰。而最深刻的爱情却是给予对方最大极限的自由。”我也许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爱情,无法体味这话里的真谛,但是《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对韩子奇的爱却是令我感到畏惧和寒心。我也不赞成梁冰玉不顾一切的爱,为了自己的爱不惜毁了姐姐的家庭。她的爱是自私的。不要说是在思想封建的四五十年代,就算在新事物飞速发展的21世纪,这样没有限度的爱也是为人们所唾弃的。但君璧为了卫自己的爱而不惜扼杀儿子、女儿的真爱。为了挽回自己未能得到的爱,用母亲的身份强行安排儿女的爱情。更为了阻止丈夫对妹妹的爱而强行赶走了妹妹。但这又得到了什么,她只留住了一具没有心的躯壳,她这一辈子再也没有得到丈夫的爱。她的人生是悲惨的,为了守住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她的一生没有反抗,没有挣扎,她把因为丈夫和妹妹的背叛而产生的那份怨恨都深深埋在了心底。最后回归土地时再一并带进泥土……

  而韩子奇的人生却更富戏剧化。他从一无所有的到来至两手空空地离去,霍达给了他一个回归原始的命运。他的一生虽然曾经辉煌过。但他却是懦弱的,在战争到来时为了自己的收藏,为了固守自己的那份追求不惜抛开家庭,抛开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救国救难的义务藏身于英国。他是在战争中保住了那些玉,可结果又怎样呢?他还是一无所有地孤独离世。而他的爱情却更是失败。他的背叛使两个女人生活在痛苦中。更因为他的固执,最终决定了他最爱的女儿新月无法幸福。

  新月如她的生母一样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她的命运是悲惨的,老天让她在人生得意时接受了突如其来的大难。在失去母亲关爱的同时还被一颗不健康的心脏牵累着,在追求爱情路上她走的坎坷又甜蜜。虽然母亲那句:“我宁愿你死也不要你跟楚雁朝在一起的话”让她的心凉到了极点,但是在她辞别人世20xx年后的忌日,还有个楚雁朝在她坟前拉那曲《梁祝》。还有凄美的小提琴的旋律诉说着楚雁朝对她深深的爱恋。而同此时她的生母也回来看她了。一生爱她的两个人的出现使她的结局虽悲却不惨。

  相反一直说她命苦的天星实际上却是书中最苦的人。他的所爱因为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而被亲生母亲拒绝。当最亲的母亲精心策划摧毁他的幸福时他居然毫无所知。为了妹妹,为了他并不爱的淑彦的幸福,他在得知自己苦难来源后却无法反抗。他是个老实人骨子里却并不懦弱。是时代的局限,是穆斯林的那份虔诚注定他一辈子都要活在痛苦里。他无法得到幸福,却默默地给她人制造了幸福。

  所有不幸的爱情都只因为一个穆斯林的身份。新月与楚雁朝是这样。如果新月不是一个穆斯林,或者楚雁朝是个穆斯林,那么梁君璧就没有借口阻止他们的交往,新月的生命也许就不会这么快结束。而如果奥力弗是个穆斯林,那么他的诚心已经感动了冰玉,他们也必将结合,奥力弗就不会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也许准确的说是不会成为穆斯林规矩的牺牲品。那么这以后一切的不幸就不会发生。

  再翻开书的时候注意到韩子奇的忏悔。在临终时他再也无法继续埋藏心底的秘密。那个韩子奇自己守了几十年的秘密最终曝光让梁君璧整个身心受到巨大的震撼。这个一辈子以穆斯林身份自居的老太太在晚年才得知与自己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丈夫居然不是一个穆斯林,那么她一辈子用穆斯林的规矩要求自己和家庭,她一辈子对真主安拉的朝拜又算什么呢?她用这个逼死了女儿的做法又得用什么来解释呢?

  终于我发现对标题上的葬礼开始可以得到一点解释了。那不是对穆斯林的葬礼,而是对穆斯林繁乱规矩的葬礼。韩子奇用自己的一生,痛苦的一生埋葬了那些属于穆斯林的礼节。虽然在他临死之际他恳求身为穆斯林的妻子原谅,乞求真主的原谅,但这些不能删除他所走过的轨迹。这本书看完了,眼泪也跟着停了,有人说所有文字的最后都是对人生的思考,我想这句话应该是对的。那么现在我应该思考些什么呢?

  舍友们关于爱情的讨论也接近了尾声。她们终于统一意见:爱情是不可以等待的,无论男女对爱情都有主动权,如果你发现了爱情就必须勇敢的去追求。对啊,就向新月还有梁冰玉,在她们身上没有爱的怯弱,没有时代的被动。她们算是勇敢的。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以上篇二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一直很遗憾没有真正认真拜读过,这次偶然的机会,终于使我幸的一睹其风采。

  昨天,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的啃起来。书的序言是由伟大的冰心女士题词的。开开始阅读此书的时候,使我大为惑解:作者选用的是一直极为特殊的写作手法。比如说;作者在彼章写当今,而后一章又开始着重写过去。就如此的一环扣一环的。这样的一种构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使我开始对小说写作的一些结构、布局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伴随着对这本书的强烈的感知欲望,使我放下了手头上正在忙的工作。于是,抽出两天下午的时间,匆匆的赶完了。

  首先,我被书中美丽的言语和措辞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于环境的衬托,作者运用的词语都那么的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再有,作者虔诚的宗教情节也深深的感染着我。在这之前,虽然自己对于伊斯兰教也有过一知半解,却从来没有了解有关穆斯林的那种深深的宗教情节,以及更多的有关宗教本身的内容。因此,从这方面来讲,我觉得自己又学到了不少知识,增长了见识。

  第三,最令我震撼心灵的是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从一开始的师生情深,发展到最后的心灵盟友,乃至灵魂密友,在阅读他们两人的言语和对白的同时,我内心深处也被一种深深的,同时又极为强大的情感震撼着。我不能不承认,我被这种高尚的爱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随着主人公的心情也不禁的随之变化。说实话,我很羡慕,甚至向往他们两人之间的那种相儒以沫,这样的爱情神话或许也只能发生在小说或者电视剧中吧!但不管怎样,它给人勇气和信心去追求自己内心中的爱情。即使现实生活中不会拥有如此美丽的巧合,但至少让人生多一些希望吧!

  第四,楚老师与新月之间那种对文学,对翻译事业的热忱也正是我深深向往的。基于对文学和英语的共同爱好,这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目标和理想。是不过,与他们相比,我自渐形秽。相比之下,自己的水平是多么低微啊!文学知识的无知,英语水平的局限,都使我一次次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北大啊,北大,你的确是人才汇集的宝地啊,你将会是我一生执着的追求!那么美的拜伦的诗,那么经典的沙翁的台词,足可见作者文学素养之不一般!漫步于文学的殿堂里,我还有太多需要追求的东西,古代之浩瀚的文学宝库的确值得我用一生去探索和挖掘,但愿我可以用一颗不断汲取的心在文学的道路上步步攀登!

  第五,对于人生的悲哀和对于命运的不可预知,也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惆怅。整本书中,看到最后,充满了对于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无奈,同时也预示着命运的残酷和渺茫。尽管每一个人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任凭人的力量,人的信念一再的抗争,最后也无法抗衡命运的安排。唯一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这些苦难的人们,心中还有一个真主安拉,这至少为活着或死去的人都提供了不小的安慰。真主安拉真的存在吗?不管事实如何,人生在世,心中拥有一丝信仰和追求未免是一件坏事!

  话外音:在这大量文字的背后,更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可贵。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于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老一代妇女的代表,壁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使我不得不为之悲哀……俗话说:“一部伟大的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文学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确实是显而易见的。由此说来说如何让自己更具文学修养和文学素质,是一个仔细考虑的问题了。就当下来看,当然理应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的走好自己现在的每一步,从而使自己以后的人生走的更加从容和潇洒!拥有生命,便是人生之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公比起来,我们不幸福很多吗?最起码,我们还活着,还拥有着生存的权利,这样说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运呢?也许,你的人生之旅正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也许你现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满荆棘,但无论境遇如何,请学会潇洒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还呼吸,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你打败!除非,你选择了自我放弃或是自我消亡……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以上篇三

  《葬礼》中有两处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描写,父亲韩子奇在临终时是半信半疑地念着“清真言”去世的;而女儿新月在临终时则义无返顾地呼唤着她所爱的老师“楚燕潮”的名字去世。

  这两幕不起眼的伏笔其实是在暗示作者要表达的意图:

  穆斯林的上一代还在受着伊斯兰——这道宗教枷锁的控制,虽说半信半疑,但是无法完全摆脱。

  而穆斯林的新一代则已经大胆地冲破这道束缚美好爱情的枷锁——伊斯兰,将其彻底抛弃。

  两幕临终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要表达的正是被她称为穆斯林的回回民族,在前进中的巨大的变革,回回民族要想发展,要想享受现代文明的主张如爱情之上等等,作者看来必须抛弃伊斯兰的枷锁。而伊斯兰又是回回祖祖辈辈守望着的信仰,在抛弃时必然产生强烈的镇痛。回回民族在这场抛弃与守望互相冲突的镇痛中获得新生。新月死了,可是在作者的笔下,新月是为了改变回回民族陈腐的现状而死的,她是回回民族变革发展的最前卫的烈士——用生命换取美好的爱情。作者在暗示回回民族要改变现状,像其他民族一样文明先进,不受宗教的束缚,必须要经过牺牲,像火凤凰一样的死去,然后获得新的生命。

  这是作者的理想,她爱自己的这个民族,但她的爱法与回族的穆斯林不同。她不认为回族的发展壮大在于恢复回族人对于伊斯兰的信仰,相反,她认为回族不像汉族等人那样享受美好的爱情与所谓文明的生活,障碍正是伊斯兰。因此这个民族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抛弃伊斯兰的枷锁。

  韩子奇(代表回族的第一代革命者),没有完全的抛弃伊斯兰传统,但是他的伊斯兰传统已经有了动摇。

  韩新月(代表着回族的新一代革命者),已经完全地抛弃了伊斯兰传统,义无返顾地走向她的理想。这正是作者的希望——新一代的回族正在抛弃伊斯兰教的束缚,回回民族的希望正在前方。

  无疑,作为穆斯林后裔(户口本上是回族),我有幸回归了伊斯兰信仰,我同所有具有真正伊斯兰信仰的穆斯林后裔一样,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我们深信,伊斯兰才是所有民族文明强大的保证,因此不仅穆斯林后裔(回族)的改变,需要伊斯兰的引导。所有民族脱离堕落,走向真正的人类文明,都离不开伊斯兰的引导。

  因此《葬礼》的问世,给穆斯林后裔(回族)中两种人的矛盾做了注脚。一种是不信仰伊斯兰的穆斯林后裔(回族卡菲尔),一种是继续信仰伊斯兰的穆斯林后裔(回族穆斯林)。一种是视伊斯兰为束缚的人,一种是视伊斯兰为出路的人。他们两者究竟谁能成为这个群体的未来,是被回族卡菲尔改变为与其他人一样的“现代文明者”,还是被回族穆斯林改变为信仰伊斯兰的乌麦,现在还没有答案。

  不过,随着伊斯兰的兴起,穆斯林后裔的回归意识将有助于后一种人的胜利,而现代文明的无孔不入,也让前一种人获取信心。作为有伊斯兰信仰的穆斯林后裔(后一种人)的一员,我不仅希望整个被称为回族的穆斯林后裔拥有伊斯兰信仰,而且我希望所有民族的儿女都拥有伊斯兰信仰,我也将为之奋斗不已。让包括穆斯林后裔在内的所有民族信奉伊斯兰,是我们的理想,作为信仰伊斯兰的穆斯林后裔来说,我觉得他的使命在于正确的向同胞传达真正的伊斯兰,而不是去传播影响伊斯兰声誉的、造成爱情悲剧的、造成愚昧僵化的民族主义、神秘主义或宗派主义等非伊斯兰思想。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地去为消除这些误解多做工作。早日将传教的方向针对教外,不要在族内迂回不前。冲出民族的圈子,向全体世人积极传教,才能消除伊斯兰是少数民族的信奉的误解,才能使伊斯兰在中国真正普及开来。

  那个时候,原来不信伊斯兰的民族都变成了穆斯林了,那么与伊斯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穆斯林后裔恐怕早就回归先民的信仰了。

  反之,如果信奉伊斯兰的穆斯林后裔(或称回族穆斯林)还在继续宣扬错误的东西,还在以宗教为名禁止通婚,制造《葬礼》类的悲剧,还在将回族和穆斯林划等号,把汉族等民族与卡菲尔划等号,还在通过繁衍传承伊斯兰信仰,那就只能给第一种人——回族卡菲尔们制造冲破伊斯兰传统对回族的束缚的理由,这样,恐怕失败的只能是回族穆斯林。

  《葬礼》给世人造成的影响是恶劣的,无数青年男女因此对活在现实中的回族倍加同情,而对制造爱情悲剧的凶手——伊斯兰却憎恨万分,尽管伊斯兰从未禁止过不同民族的通婚,尽管回族本身就和汉族有着悠久的通婚历史,但是由回族穆斯林对教义的误解,和对回族与穆斯林的简单等同造成的错误的罪名,却让伊斯兰承担了。人们把伊斯兰当成了元凶,无疑,这对伊斯兰在中国的传播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师大的校园里,贴着一张海报:一部曾以伤害民族感情为由而遭禁演的作品、一部讴歌伟大爱情的巨片《穆斯林的葬礼》终于开禁了!

  海报前大学生们熙熙攘攘叽叽喳喳,而我的心却无比酸楚,因为我知道这场悲剧的真正受害者是被描写成恶魔的我深爱着的纯洁的伊斯兰,我也知道只要回族人不停止这种悲剧,不重塑伊斯兰的形象,这场电影将会一直演下去。

  令作者欣慰的是她看到的是北京的穆斯林后裔的状况,北京作为无神论的心脏,在左倾时期伊斯兰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上百座被拆毁的清真寺有许多再也没有恢复。伊斯兰在许多人那里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传统,号称二十万穆斯林的北京开斋节参加会礼的不足三万,回民公墓不时会看到亡人的后代在坟上洒的冥钞。北京的这一切都让霍达女士这个深爱着回族的,盼望着回族得到新生的善良女人感到欣慰。然而,她忽视的是一场遍及全球的伊斯兰复兴正悄悄来临中华大地。

  这个势不可挡的萌芽正在成长,中国许多拥有伊斯兰信仰的穆斯林后裔渐渐在觉醒,蒙主的引导,许多的新穆斯林也同他们并肩作战。他们已经认识到了穆斯林自身衰落的症根,也意识到只有回归古兰经的教导,才能够改变穆斯林的衰落,才能够使伊斯兰传播祖国大地的各个界角落。担负这个使命的人群正在不断的壮大,他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仅以陈克礼烈士的话与所有热爱伊斯兰的兄弟姊妹共勉:使命太艰巨了,力量太微弱了,微弱得像大戈壁里的驼铃,我们必须跨过敬爱的逝者……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高二900字应用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_高二读后感及相关题材文章推荐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柒陆作文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2029 www.7l6.cn 【关于柒陆作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8888888号

声明: 柒陆作文网 所有作文和句子来自互联网 ,和网友个人上传,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柒陆作文网

展开

高二900字应用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_高二读后感及相关题材文章推荐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

导读:  读一本书,改变一个人。  今天终于把《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看完了,我怀着极其复杂难以捉摸的情绪,开始写这篇读后感。  从学校里接到涛哥阅读任务的时候,我并未在意,单纯这个题目也未深究,等到读到一半的时候,哦!才感

上一篇:1000字高二读后感:《小王子》_高二读后感及相关题材文章推荐

下一篇:900字高二年级《忠诚胜于能力》读后感_高二读后感及相关题材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