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湘江》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这部电影是一个历史题材的作品。说实话,我对这种类型的作品无感,可能是小时候抗日神剧看得太多了吧。但这部电影却是不太一样的。 没有“手撕鬼子”(这部电影好像也没鬼子喔)“裤裆藏雷”这种诡异的情节后,国共内战——便成了残酷而惨烈的战争。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局面,八万共产党人与五十万国民党的对峙,再加上共产国际派来,对中国抗战局势一点都不了解的,又或是年轻自负而毫无实战经验的李德、博古等人,这怎么看都是一场必败的惨仗。 但有人一直在用全力挽回这种糟糕的局势。
电影主线有一家人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也许忘记了他们姓什么,我只记得那位戴着圆片眼镜的老爷爷,带着他的四个儿子来到了红军。他相信毛主席,相信红军,所以他倾尽所有来支援前线抗战。我只记得他说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战死沙场,但他没有害怕,也没有后悔,和剩下的两个孩子参加了红军。毛主席对他道歉,但这个老爷爷丝毫没有在意。他说:“参加了红军才好嘞,不来才是真的后悔。”
我只记得在最后渡江时,他的三儿子举着机枪扫射,已经走到桥中间的他,毅然回头当儿子的“人肉枪架”,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丝毫没有惧怕。最后的最后,父子俩在江边倒了下来,儿子耗尽最后一丝力气为他的父亲戴上军帽——就像开头有一幕,为濒死的红军将士戴正帽子一样。父亲的镜片被磨损,看不清他的眼神,只能看到他在最后的时候歪着头,看着躺在身边的儿子。父子相视,却再无力气与对方说一句话。
天还下着雨,但当黎明的曙光划破天际,雨停了——就好似为这场惨烈的战争划上了休止符一样。湘江边蓝绿色的江水被鲜血染成紫红色,尸横遍野,对岸是幸存的红军,他们看着湘江上的桥被炸毁——那也许是种告别,与曾经战友的告别。这种对比鲜明而惨烈的画卷,似乎昭示着未来更加艰苦的奋斗……
左倾的错误思想,两军实力的天差地别,最后的突围是靠红军战士的血泪换来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经历了太多,付出了太多。生命只有一次,他们却不惜宝贵的生命,换取祖国的安宁。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