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因为疫情,已经有半年多没有走进电影院,昨天拿着读书打卡兑换的电影票终于观看了2023年第一场电影—八佰。实实在在地被感动哭了,怎么能这么好。
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能被记住的角色多达十几二十个,却一点不凌乱,很多情节点通过个体以及几个群体间自由切换的视角下得以完整顺畅呈现,不得不说,管虎导演为这个故事选取的视角以及所做的视角转换是一剂叙事的良药。一部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
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四百二十余人固守上海。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八百壮士”愿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开头,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界。河的这边断壁残垣满目苍痍,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八百壮士,真实又热血。不是神剧,他们是真实的人,会死,会害怕,也想逃,一堆男人在一起也想讨媳妇,也看着对面一河之隔的美女眼神发直。这群真实的人,守着一个仓库,守护上海群众的信念。明知是死,还拼尽全力的样子,有着让人无法直视的美。我们都知道现实,可是若在现实里完全丢失了理想,就真的有点无趣,是吧?!
战场的刻画从小角色入手,角色有成长,最后家国之情是自然的流露。电影首先展示他们是普通的真实的人,伴随着他们亲历了一些事情,最后都成长为英雄。坚韧的抉择与觉醒在重压下更显弹性, 每一个底层士兵的人性被解析重构,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气节未曾改变。我歌颂每一位英雄。
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2023年能够在影院看到《八佰》都意义非凡,久违的热血浪漫,愿世间再无喧嚣。
电影《八佰》影评
电影《八佰》中,至少有三个角色将情感表达诉诸传统戏曲。一个是小湖北,他多次幻想自己的哥哥端午是骑在白马上赵子龙式的人物。另一个是李晨扮演的山东兵,爱好唱皮影戏,当欧豪扮演的端午把捡到的皮影修好还给他时,两人还聊起赵子龙和“光复汉室”等三国演义话本。再就是团长谢晋元,他背后河对岸租界里的戏台上,起初一直唱《走麦城》,四行仓库鏖战后换成了《长坂坡》。上述片段构成影片中一条看似不起眼的重要线索。
那么,这条线索有何作用?《走麦城》《长坂坡》等传统戏曲,在元末明初日渐兴盛,是中国式市民社会的通俗文化。这种通俗文化伴随中国社会近现代化,到清末民初在全国范围达到比较高的普及程度。在抗战初期,文化现代化远没有实现时,调动小湖北、端午、山东兵这些普通国家认同感的,依然是戏曲这些传统文化资源。
因此,小湖北等人口中的“光复汉室”,是其对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文化心理反应。影片也是通过这些来表达“中华民族不能亡”的同仇敌忾。所以,片中传统戏曲看似“下里巴人”,其实连接着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
图片
市民社会的通俗文化在二战前后,逐渐演变成大众文化意义上的通俗流行文化,开始与现代传播媒介紧密结合,例如电影和电视等。二战结束后,这种通俗流行文化更加商业化。好莱坞也正是在二战后,从通俗流行文化领域开始向外滋蔓,进而掌握世界范围通俗流行文化的话语权。
当前全球范围的新一轮通俗流行文化浪潮,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直播、短视频和游戏推动,通俗流行文化的中国经验,也已经开始在许多领域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世界各国间的文化竞争日趋激烈。从《八佰》中的传统戏曲,到今天的直播、短视频和游戏等,其背后是通俗流行文化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发展脉络,它们在相当程度上关乎一国的文化身份认同和文化软实力。
《八佰》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厦外石分附小501班 蔡凯思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是刀枪火海的浴血战场,对面租界则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形成鲜明的对比。国民革命军为了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以相差许多的日本军队进行战斗,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仅仅只有四百多人的部队就要面临30多万的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这就是影片开头,用鲜血染成的两个字“八佰”,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那四百多人,让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誓死保卫祖国,热爱祖国的心,这部电影没有主角,但每一个人又都是主角,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刻在我的记忆当中。
比如,陈树生,当时在敌军的猛攻下,渐渐的,部队就要战力不支了,他毫不犹豫地在身上绑上不下七八个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那是因为他考虑到他自己,别无选择,自己的牺牲会给部队带来更大的胜利。还有端午,他以为他只是来上海清理战场的,只想着能够跟着弟弟小湖北好好的活下去,一起来上海拍照,等和平之后再去英国旅游,可是他为了让国旗升起,他也冲到战场与敌人大战,可最终中弹而亡。还有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他带领部队要冲过桥到租界,可是中途不幸中弹,在他倒地前还撕破喉咙地喊着“全体冲桥!全体冲桥!”
租界那边的爱国人士也尽心帮他们:杨慧敏游过苏州河给军队送国旗,赌场的老板给他们送药,热心的市民也捐赠物品……瞧,桥对面最突出的是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向对面的战士们敬礼,四行仓库这边的战士们看到纷纷站起来立正向小女孩敬礼,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又一次深深地震撼了我。
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且行在血雾中,唤醒了沉睡的麻木的自以为是的中国人民。“八佰”不仅仅是八佰人,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
电影《八佰》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今天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的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牺牲的英雄。它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个日夜,誓死保卫祖国防线的事情。整个过程扣人心弦,还有许多情节让我们不由的流下了泪水。
这一段是最让我振奋的----当时四行仓库已被日军包围,而且到处都是激烈的轰炸声,然而驻守仓库的国军就连一面国旗都没有,这时河对岸有人把国旗绑在自己的身上,冒着生命危险把它交给到了战士手中,国军英雄不惧牺牲把国旗在四行仓库的顶层高高升起,民众们也为此而感到振奋,他们在不停地欢呼,每个人都咬着牙,含着泪!
这时日军也发动了更加疯狂,残暴的进攻。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英雄们也组织了敢死队,他们把炸药绑在自己的身躯上,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身阻挡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对岸的民众看到此景都愤怒的攥紧了拳头,真想冲上去同他们一起战斗,此时的人们心中是多么的愤怒,多么的悲痛!而我们的英雄又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无畏!
日军眼看久攻不下,又开始用轰炸机对仓库狂轰乱炸,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炸掉我们的国旗,摧毁我们的意志,而我们的军人毫不退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旗帜,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中国不会亡。
影片结束时,我的心一直是激动的,愤怒的,拳头也是紧握的!
最后我想说:同学们,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父母、老师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懂得感恩,报效国家!向为了和平而流血牺牲的先烈致敬!
电影《八佰》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今天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的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牺牲的英雄。它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个日夜,誓死保卫祖国防线的事情。整个过程扣人心弦,还有许多情节让我们不由的流下了泪水。
这一段是最让我振奋的----当时四行仓库已被日军包围,而且到处都是激烈的轰炸声,然而驻守仓库的国军就连一面国旗都没有,这时河对岸有人把国旗绑在自己的身上,冒着生命危险把它交给到了战士手中,国军英雄不惧牺牲把国旗在四行仓库的顶层高高升起,民众们也为此而感到振奋,他们在不停地欢呼,每个人都咬着牙,含着泪!
这时日军也发动了更加疯狂,残暴的进攻。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英雄们也组织了敢死队,他们把炸药绑在自己的身躯上,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身阻挡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对岸的民众看到此景都愤怒的攥紧了拳头,真想冲上去同他们一起战斗,此时的人们心中是多么的愤怒,多么的悲痛!而我们的英雄又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无畏!
日军眼看久攻不下,又开始用轰炸机对仓库狂轰乱炸,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炸掉我们的国旗,摧毁我们的意志,而我们的军人毫不退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旗帜,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中国不会亡。
影片结束时,我的心一直是激动的,愤怒的,拳头也是紧握的!
最后我想说:同学们,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父母、老师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懂得感恩,报效国家!向为了和平而流血牺牲的先烈致敬!
《八佰》电影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整场电影看完,心情无比沉重,久久不能平复。
回想小时候,爷爷跟我讲述他们在战场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说白洋淀百姓在日军侵略时对枪炮声的恐惧。至今还记得他们最喜欢看电视剧是《长征》。
电影《八佰》场景高度还原历史,代入感非常强烈,给人一种置身苏州河对岸的真实感。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战役的最后一役,留下的是以谢晋元为首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坚守四行仓库,他们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仓库,一个特殊的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灯火辉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陆离,歌舞升平;一边是浴血奋战的四百战士,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一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场历史直播战役,通过电影形象描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战士们保家卫国,壮怀激烈的决心,电影中微观战场的刻画,击爆无数人泪点,蝼蚁尚且贪生,影片中就连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却在赴死,为抵挡日军进攻,陈树生抱着两捆炸药包,纵身一跃,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在他之后,一个个战士拉响身上的炸药包,大喊着自己的姓名,跳下仓库。“护旗手”坚毅的守护旗帜,整个过程,就像是接力赛,那面飘扬的旗帜却更显悲壮。
电影的燃点与泪点太多,战士们保护的不是旗帜,而是民族尊严,战士们激发的是整个民族的血性!这场电影用历史警醒我辈,勿忘国耻,奋勇前进。
电影《八佰》心得体会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后期,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50余名官兵(对外以声势为意称共1450名官兵,故称“八百壮士”),坚守上海闸北的四行仓库,即四行仓库保卫战,亦为整个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弹丸之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
影片以湖北保安团进入上海市区支援淞沪会战为开场,以国民革命军524团整建制退入租界为结局,以天(‘日’)为单位切割叙事及影片时间轴,分别讲述了1937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间所发生的事件与战斗。影片中所叙述的四行仓库所在的位置面向当时已经沦陷的上海,背对上海公共租界的苏州河南岸,以苏州河为界,已到无路可退之局面。电影以国民革命军524团以及沿途收拢的各路逃兵,散兵的视角描述了四行仓库内部所发生的事以及回击日本军队进攻;以苏州河对岸的中国民众,外国记者及英国士兵从第三视角叙述了战场的整体情况和各种不同职业、性别、国籍之人士的视角;以日本上海派遣军的视角叙述了日本军队对四行仓库的进攻以及偷袭。
陈树生
湖北通城李满仓
孩儿不孝了
娘!
湖南浏阳王金斗
俺叫赵孟良
俺叫刘北五
湖北通城孙守财
世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我七岁那年,和大人们一起看对面的楼里打仗,
那时岸边挤满了人,都在看对面的那栋楼,
我父亲告诉我,楼里的人都是英雄,
都在拼了命的保护大家……
……
现在父亲不在了,
每年我都会来仓库,
点上一支蜡烛,
放上一碗酒酿圆子,
因为我知道,
他们都在保护我们呢……
————八佰
整个影片都十分震撼,画面渲染也极致到位,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爱国主题电影!
《八佰》电影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八佰》这部电影整体拍得还是不错。如若从场景和音效8.0分,但是人文情怀可以9.8分。
加入四行仓库保卫战的除了原88师524团一营的,都是收拢来的逃兵,最初他们都很害怕,都想跑。老算盘说出了心声:我只会算盘,日本人需要有人打,你们是英雄,我佩服你们,但我不行。
苏州河的北岸是四行仓库,南岸是公共租借,北面的中国士兵在浴血奋战,尸横遍野,犹如地狱一般,南面的商人和富太太在喝茶,搓麻将,纸醉金迷,犹如天堂,真是讽刺。谢晋元说:中国病了,需要有人去叫醒。于是,陈树生身绑炸药,一跃跳入日寇的铁板攻城部队,他用自己的鲜血写下:舍身取义,儿所愿也。一个又一个士兵学着陈树生,前赴后继的跳入日军中,这一声声爆炸声,一声声遗言,反复敲击着逃兵们和公共租借内中国人的心。
端午不再害怕,小湖北不再害怕,租借内的中国人终于团结起来,他们醒了,因为他们是中国人。谢晋元说:靠我们四百人无法赢得胜利,要靠四万万人。
山东兵说:我不要当刘备,我要当赵子龙,他可以护着国。小湖北的梦想要当赵子龙,骑着白马,冲进敌阵杀个七进七出。最终,最为朱元璋的子孙,小湖北没有选择逃走,他说:别人打到家门口,我们跑了,没人去守。他和羊拐,老铁,山东兵等留下来阻击日军,为大部队撤退赢得时间。
最艰苦的时候我们挺过来了,今人应当继承前人的精神,负重前行。作为集成电路的从业人员,面对眼前的一切困境,应该迎难而上,破冰逆行。
这不仅仅是一部爱国情怀的电影,更是一部展现中华民族精神意志的一部电影。
母子同看《八佰》有感
妈妈篇
前几天去看电影《八佰》,电影开篇是一位老奶奶的旁白,后来又在电影里听到一个小女孩吃酒酿圆子的声音。当时我有些迷惑,看完电影后我才明白,之所以能吃到酒酿圆子的甜,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拼尽全力去守护。
一支中国的孤军,在日军的重重围困下,以寡敌众、以命相搏,屡屡击退日军的疯狂进攻:在日军企图抵近爆破时,抗日战士身绑手榴弹,毫不犹豫的从5楼窗口一跃而下,跳进敌群之中,以死相拼,与之同归于尽;主动请愿冲向对岸送电话线被当成一个个活靶子的平民;顶楼用尸体树立起只为坚定国人信念的旗帜;还有后来以不同的方式加入抗战行列的年轻学生、街头混混、教授、商人、戏子、记者、赌场老板……让我不止一次擦拭眼角泪水,我知道,这不是单纯的电影情节所感染,而是触动了我们骨血里的那份民族意识,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真情流露。当然,也让我明白,有些东西远远比生命更加重要。
这不是别人的战争,而是所有中国人的战争。战争太残酷了,没有人不怕死,只是那些甘愿赴死的人,都有自己必须要守护的东西。八佰不是一个数字,更是一种民族精神。
此刻,我想到《悟空传》里的一段话:大圣,此去欲何?踏南天,碎凌霄。若一去无回?便一去不回!
在今天,我站在四行仓库的展示馆里,看着一个个杀敌的场景,他们的英勇身姿仿佛就在眼前闪过;看着一份份烈士的遗物,他们的豪言壮语仿佛就在耳边回荡;还有那代写遗书的柔情与豪迈,无比体现了抗日战士的家国情怀。最后,即使被关在孤军营里,他们一样乐观积极的生产、锻炼与学习……还有那堵满目疮痍的墙面,一个个的弹痕,让四行仓库显得更加庄严、凝重,更让人看了有些说不出的疼。
时光荏苒,抗日战士的故事愈来愈浓厚,如今的四行仓库,静静矗立在苏州河畔,在繁华的大上海,显得并不起眼,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被定格被铭记。
站在秋天的暖阳下,做个深呼吸,平复一下自己心绪。只见周围人流如潮,一副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都说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这美好的当下,不就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生活,积极工作呢?
儿子篇
前几天我观看了电影《八佰》后,让我对四行仓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好妈妈与我不谋而合,她也有带我参观四行仓库的想法,于是在提前预约成功后,才有了今天去参观四行仓库的机会。
当我们走到一河之隔的四行仓库对面时,映入我眼帘的是仓库西墙上布满弹眼的残缺而又顽强的墙面,让人触目惊心。那一个个弹孔仿佛在述说着一个个悲壮的抗日故事,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将士们英勇抗日的决心和艰辛,我站在温暖的阳光下,周围的游人络绎不绝,眼前的苏州河缓缓流淌着,曾经的苦难和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这里交汇,我还没有走进四行仓库,我的心灵就已经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走进馆内,我们跟随讲解员阿姨先后参观了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四个部分。场馆里,一幅幅历史照片、一张张旧报纸、一件件烈士遗物、一个个奋勇杀敌的场景及一段段影像资料,让我穿越到了那个战火激烈的抗日时代。我更被爱国将士们的那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感动。
正所谓一寸山河一寸血。我经常听长辈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还听说:旗帜是鲜血染红的等之类的话语。今天,我似乎有点明白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是:当狡猾的敌人用两块大铜板护住身体想用炸药炸毁铁门和墙壁时,年仅21岁的陈树生立刻身捆手榴弹,毫不犹豫的从5楼纵身跳下,引开导火索,和敌人同归于尽。此情此景,使我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在今天,让我知道了战争的残酷,也更明白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不再需要流血牺牲的。作为小小少年的我,今后更要好好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努力学习各种本领,若有一天,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也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观影《八佰》有感
八佰功名尘与土,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话则是《八佰》的真实写照。观影《八佰》时,我胸中一次又一次地激起千层浪潮,奔涌而上从眼中夺眶而出。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部让大家有集体情感共鸣,儿女共沾巾的佳作。
守卫四行仓库的四百二十人的军队为迷惑日军,向外声称自己有八百人,这就是本片名字的由来。四行仓库并不是重要的战略要点,最开始的大多数人并不在意这个仓库能不能守得住,但是它处在历史的关键点上,在三天以后就是九国公约会议,要扛到会议召开的那天,要保证上海还有中国的士兵。这几乎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战斗,这四百二十个中国战士,将生死置之度外。民族信念感和自豪感在他们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看完整部电影的那天,我彻夜难眠,电影中的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在我的脑海中循环播放,心里无法忘记战士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颊。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们不能忘记历史,铭记历史才能思古通今。为什么总有人想要侵略我们的国家,因为我们的土地就像电影里朱胜忠笔下的亭台楼阁一样美丽,充满了希望,这让他们嫉妒,让他们渴望。想想在烽火连城的年代的那一批人,无人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谓是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他们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雄心壮志,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能延续至今的核心力量,将此传承下去,中华民族才有未来。
感谢导演在银幕上为我们呈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和值得缅怀的英灵的故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当忆苦思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不要忘记是谁给我们的这一切,忘记如何才能守住这繁荣昌盛。
观《八佰》有感
9月14日下午,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八佰》,听之前看过的同事说带足纸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被震撼了......
苏州河一侧是四行仓库,一侧是租界。仓库内筑工事、救伤员、枪林弹雨,一时间人间地狱;租界内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好一出美景天堂。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佰壮士浴血奋战,外族在飞艇上冷眼旁观记录着这一战役。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倍受欺辱。在这弱肉强食的战争里,上演着一出孤感无奈又英勇无畏的战役。
抱着“此处即是我们埋骨之处”的决心,众将士死守四天四夜,利用四行仓库的天然优势,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日军的冲锋。他们的奋战也引起了苏州河对岸市民的关注,不仅为他们摇旗呐喊,还秘密为其筹集物资。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为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枪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