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泪点到来时没纸巾,抓着口罩擦,口罩哭湿了。
10月23日(周五)晚去看了《我和我的家乡》,这电影拍的非常俗气,处处都是中国主旋律电影惯用的诗朗诵般的煽情套路,可它还是打动了我们,哭的可不止我一个。
掉下眼泪的,可能因为少时体验过其中滋味,贫穷和落后的滋味。
影片里这个破烂的小学,让我想起27年前我读的小学了。窗户没有玻璃,冬天冷风夹着雪嗖嗖的往里灌,老师们让大家回家把装化肥的蛇皮袋拿来糊窗户。老师擦黑板也没黑板擦,大家就回家让妈妈用缝纫机做,从破衣服上剪块布下来,再装上棉花缝上,带到学校交关于给老师。农忙的时候,老师既要种地又要教书,忙不过来,我们就去老师家帮忙种菜,早点把菜种好,早点上课。我没有什么书看,可是又太爱看书,凡是有字的东西都找来看,把我爸爸那包香烟的烟壳都撕来看。小学毕业时,语文老师送给我一套书,《上下五千年》。老师说你要把中国的历史好好学,以后才能写好文章。我毕业没多久,小学就没有多少学生,被合并了不存在了。这多像这部电影里的桥段,可是生活本身比电影更沉,更深,更动人。
曾经的我,尤其是青春叛逆期的我,曾经以为贫穷是一种耻辱。可是现在,我多么感激出身于农村,出身于贫穷的农村。因为这样,我有幸亲身经历这个国家由贫穷走向富强,亲身感受着几十年的沧桑巨变,明白什么叫“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外媒天天喷中国,“没有民主没有自由”,“民众天天被洗脑”。可是什么是自由?摆脱贫穷才是自由的第一步,使老百姓,物质不再贫穷,精神不再匮乏。这些,西方媒体是不会懂的。
谢谢锐哥组织大家看电影,祝电影小组越办越好。希望读书小组,也能开始发芽。
最后,最重要,向扶贫干部们致敬。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我的家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没有名胜古迹,也没有繁华热闹的都市,更没有静态海浪的大海。但是我依然深深的爱着我的家乡。因为这里有茂密的树林,有争妍斗艳的野花,有生命力顽强的小草……随处可见的一排排房子高低不齐,像一条条蜿蜒起伏的波浪。
对家乡的美好印象
要说起对家乡的美好印象,脑海里都是童年时期的幸福画面。春天的家乡,院子外的小草从泥土里钻了出来,村子里大树的叶子也都冒出了新芽,可爱的燕子在屋檐下叽叽喳喳,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夏天的家乡,村里的大人们开始在田地里除草干农活,小孩子们在凉快的树荫下欢快地玩耍,大孩子们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来帮忙做家务;秋天的家乡,远远看去,格外美丽,到处都是金色的波浪。这个季节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收麦子、收土豆,虽然很累,但脸上都挂着丰收的喜悦;冬天的家乡,会下很大很厚的雪,大地像是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小伙伴们在雪地里追逐、堆雪人、打雪仗,其乐无穷!
家乡的变化
要说家乡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以前各乡镇大部分都是土路,水泥路少之又少。现在不仅每个镇通了水泥路,还修建了村村通水泥路,车辆在宽阔的水泥路上平稳地行驶,轻松自如。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款式新颖的彩电,天天都可以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随着季节的变换可以任挑喜欢的衣服;每天吃着可口的饭菜,不会饥寒交迫;街道上小汽车多了起来,车型也新颖别致……一切是那么美丽,一切是那么和谐。
今非昔比,我们享受小康时,也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工作,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足安康!
《我和我的家乡》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文/高佳秀
10月27日,项目办党总支第一党支部组织观看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影片由五个小故事来讲述中华大地的变化发展。五段故事的演绎,让人在大笑之后,又感动到泪流满面。
一群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折射了整个家乡和国家巨变的过程。一部《我和我的家乡》,刻画的正是我们的家乡多年巨变的缩影。看懂了我们国家的过去、现在、未来,所做的一切,所付出的努力,就能看懂一个真实的中国。
我很喜欢里面的一句台词,是乔树林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
“您这次回来,为家乡带来什么礼物呢?”
“爱吧,我觉得。”
第一次看,觉得搞笑,仔细回味,温情入心。
如果不是因为爱,不会有人像范老师一样扎根贫瘠荒凉的小山村,将自己十几年的青春献给这片广袤的土地,只为了一群孩子们的未来;
如果不是因为爱,不会有人像马亮一样,放弃去艺术殿堂深造的机会,建设家乡,让更多人脱离贫困,过上更好的生活,即使他因此错过了很多陪伴孕妻的机会;
如果不是因为爱,不会有人向乔树林一样,把所有的精力与金钱,都放在家乡治沙事业上,一次次带领乡民尝试植树绿化,只为了让那里的孩子们见到蔚蓝的天。
我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里面每个小人物都有自己真实的喜悲,每个普通人,同样有他的伟大之处。
我们这个民族,对抗过凶狠的敌人,面对过肆虐的天灾。很庆幸,在无数次的打击和困难中,无数个勇敢的中国人,用双手拼出了未来。
坐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动和自豪。这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所创造出来的奇迹。他们就像黑暗中的光,历经艰辛为后来者点灯;像一块块不起眼的基石,却夯实了整个国家建设的基础。
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国家,在岁月的考验中,自信地向前踏步。
前路无止境,吾辈当自强!
《夺冠》《我和我的家乡》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解封后的电影我只看了两场,一场是郎平的《夺冠》,一场是《我和我的家乡》,9月26日,是一个周六,刚好赶上了《夺冠》上映的第二天,定了个晚上的电影,散场的时候将近11点。有那么一点点小私心,带着两个孩子去看,希望他们能直观的感受到夺冠带来的精神冲突,拼搏之后的成功的喜悦感。这也是电影的魅力,不小通吃,不认字的小朋友也能从光影艺术中感知到导演想传达的精神。
果然不出我所料,4岁的儿子,在电影开场的时候也是看的津津有味的,他看懂了,在与日本队的拼打的那场夺冠比赛中,导演渲染比赛紧张气氛,我是带着紧张,期待的心情投入去看,当中国队每得一分,情绪就得到一次宣泄,荧幕上传来的欢呼和掌声,同时也听到儿子啪啪啪的拍手声,hebe转身看了看我,我俩相视一笑,我瞬间感觉两个孩子都长大了,一个是开始能看懂电影了,一个是开始以大人的视角看世界了。
和《夺冠》不同的是,《我和我的家乡》是我一个人看的电影,那是一个工作日,也是我最后一个晚班的早上休息日,我定了一个早上的电影,到中午1点结束,然后下午2点的晚班。
放映厅也是我一个,包场的豪爽感让我突然有点不太适应,习惯了熙熙攘攘的电影院。还好剧情非常紧凑,全程没有一点一滴尴尬的感觉。当屏幕中出现这个片段的时候,大家都在说家乡在哪里?我也想在心里默默的说,我的家乡是离我居住的城市1450公里外的地方。突然觉得有点伤感,内心有点小惆怅。我想如果我的孩子来讲这句话的时候,他们会说我的家乡就在上海。算是移民二代了。刚好,我最近的英语课上,有一个作业是谈谈改革开放40年对生活的影响,我想这个因为打工迁移带了背井离乡,算是改革开放对于我来说影响最大的吧。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或许会在上大学的城市中找工作,结婚生子。
《我和我的家乡》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2023年“十一”国庆档,《我和我的家乡》一举夺冠。趁着假期,蹭着热点,我和家人一起去观看了这部热播剧。
乡恋,是永恒不变的情怀。这部以家乡为主题的热播影片选取东、南、西、北、中5个地方的小故事,一个地方一个代表性人物,故事中有你有我,展现了每个人对于家乡变化的温情,剧情有搞笑、有感动、也有致敬,时而谛笑皆非,时而热泪盈眶,让人笑着笑着就泪了。
5个故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回乡之路》和《神笔马亮》。在《回乡之路》里,乔树林为了植树造林搭进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付了很多汗水和艰辛,带领乡亲们开沙地,种苹果,看似落魄狼狈,却最让人敬佩,一句“四百万的毛乌素沙漠,硬生生叫我们给整绿了”展现出“沙地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在《神笔马亮》里,马亮瞒着怀孕的妻子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回乡做了第一书记,为了家乡建设,不仅把自己的工资和生活费都搭进去了,而且还为家乡发展抛弃了“前途”,实则收获了“大事业”,带领茴香村成功脱贫。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当前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在《我和我的家乡》里,我感受到了农村医保的普及,也看到了城乡之间的差异化正在缩小,领略了一个个特色产业深入山村,而“直播带货”却让农产品走出大山,大批教育者深入乡村支教,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医保、教育、基础建设、环境等方凸显出的扶贫结果,让全国人民坚信,脱贫攻坚的胜利就在眼前。
季羡林说,人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中秋之夜,虽远离家乡,却看到了家乡的圆月亮。
《我和我的家乡》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时隔几个月,再一次坐在影院里,荧幕上放的正是《我和我的家乡》。回忆起上一个国庆节,正值建国七十周年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引无数中华儿女落泪。作为姊妹篇的《我和我的家乡》也在万众期待中上映了。
《最后一课》是影片中最催人泪下的一个故事。范伟老师饰演的老华侨原本在瑞士某大学教授水墨画,但他由于一次突发脑梗塞得了阿尔兹海默症,记忆只停留在多年前在某乡村里做了10年小学老师时的上的最后一课,范老师的儿子请全村村民帮忙还原老人当年教授最后一课。起初我在思考学生们为了帮助老师重拾记忆而大费周章地砸掉厂房、复原一间老教室是否太过于极端。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意识到这并不仅仅只是简简单单的师生感情。
“对了,小花你的鞋底没纳好,下课来找老师,老师帮你纳。”
“二加二等于几啊?错啦 ,你怎么还是不记得,二加二等于掰,记得了吗?”
“你啊,老师下课就不去你那吃饭了,告诉你爸,你好好学习,就是关于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倾盆大雨中范老师用蒲扇给颜料盒挡雨,给小峰送去颜料。但是不幸滑倒,他奋力去捞,却只剩下空空如也的调色盘和被颜料染红的河水。
他不仅仅是一位老师,更是农村孩子的天梯和希望。阿尔兹海默症使他忘记了自己的儿子,但最后中心小学的出现,范老师却一眼认出了长大成人的姜小峰。当年的颜料未能画在纸上,但是却随着河流画在了这片土地上。姜小峰用自己的双手为村子建造了色彩斑斓的新学校,也使得范老师化解了自己内心的执念。
“我们很庆幸,你曾来过,我的家乡。多年岁月,终把这儿,也变成了你的家乡。”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看毕《我和我的家乡》,五个小单元,五个我和家乡的故事。《回乡之路》我深有感触。
先生老家是陕西的关中之地,多次回故里都是在西安,宝鸡活动,一直没有机会去陕北。印象中的陕北在黄土高原之上,那里风沙滚滚,水源缺乏。今年暑假,怀着一颗体验感受黄土高原,缅怀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心情,我带着母亲和儿子参加了秦晋风云路线,深度感受陕北的人文和景观。
陕北几日我们游历延安,榆林等地。对于陕北,我是怀着一颗想感受黄土高坡地貌的心情而来的。令人意外的的是,旅游车从西安出发,走过壶口瀑布,穿越延安,来到榆林靖边,所经之路处处却青山绿水,植被如茵,脑海中黄土高原难道是传说而已吗?如问,领队九妹答疑,陕北多地,国家多年植树造林,现在基本上黄土地已经消失了。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曾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建国以来,经过70年的治沙造林,现在榆林的森林覆盖率已达43%,覆盖面积列陕西省首位,毛乌素沙漠更是93%绿植覆盖,马上就要被沙漠除名了。原来是这样,难怪我们所到多处都有处在江南的感觉。
《我和我的家乡》,一部以“变”为主题的反映中国人民和国家的生活变化的喜剧,五个小故事,总有一个或几个能走到你的心里,给你带来一些感动,一些触动。今天先分享了《回乡之路》,歌颂那些热爱家乡植树退沙造林的劳动人民。或许明年计划去贵州看看大山,走一走全世界最高的公路,体验体验一公里造就的异地恋的感觉。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影片是由张艺谋担任总监制,宁浩担任总导演,张一白担任总策划,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和彭大魔、邓超和俞白眉分别执导五个故事的喜剧片。
宁浩执导的《北京好人》单元,由葛优、刘敏涛主演。《北京你好》中曾喊话张艺谋:“能不能给咱扫一镜头?”大概是拿到了预言家的牌,葛优今年二度“牵手”导演宁浩,再演“张北京”,成为全民喜剧《我和我的家乡》之《北京好人》单元主角。
徐峥执导的《最后一课》单元,由范伟、张译、韩昊霖主演。小演员韩昊霖今年也如约出现在《最后一课》的单元海报中,追随着范伟的步伐,奔跑在屋顶上,徜徉于竹林间,张译趴在屋顶注视着这一温暖画面。
长在全国人民笑点上的演员范伟,年纪最长,却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老中青三代究竟是何身份?答案静待揭晓。
陈思诚执导的《天上掉下个UFO》单元,由黄渤、王宝强、刘昊然主演。这个就更有趣了,但是根本猜不出来究竟是讲什么的,不仅有UFO,还有这么多家畜,不过看这话筒,还有摄影机,难道是讲家乡新闻工作者的吗?
闫非&彭大魔执导的《神笔马亮》单元,由沈腾、马丽主演,看这名字,难道主演有一个是叫马亮的?还有这满地的向日葵,是不是讲家乡的发展建设呢?
邓超&俞白眉执导的《回乡之路》单元,由邓超、闫妮主演。这个海报好像跟名字不是很搭,海报像是家乡丰收时的场景,而名字则是《回乡之路》,究竟这个单元想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和家乡的故事呢?
《我和我的家乡》通过五个故事单元,讲述了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乡故事。不知道你在观影时是否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和我的家乡》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全场笑声不断,也有催人泪下的。
1.幸福是大家都在追求的。
无论是“神笔马亮”、“最后一课”、“天上掉下个UFO”等所有故事里的大大小小人物,都在努力追求幸福,追求物心双幸福。
村里小卖部开分店是追求幸福,掩盖UFO是假的是追求幸福,骗人来种果树治理风沙还是追求幸福。
幸福人人向往,关键是如何才能真正幸福!
2.那些充满大 的人,是幸福的。
最后一课里的老师,风沙村的那个老师,那个不出国留学只想当村书记的马亮,都是充满大 的人。
他们内心装了很多人的幸福,因此他们也非常幸福。
当苦难不是为自己吃的时候,吃苦是可以成为幸福的事。
人生最幸福的时候,或许就是最无私、最纯粹、最能 人的时候。那个最幸福的时刻,会深深刻在内心深处。
3.幸福真的取决于物质吗?
《我和我的家乡》确实把我带入了童年的家乡。记得那个时候,小轿车是太难看到了,哪有什么堵车的事,车最多的地方往往是长途车过江的码头,而且还多是货车。小时候读书,确实没有什么高楼,读小学似乎到了最后一年才有四层的教学楼。吃的零食,玩的玩具,确实都非常少,似乎连课间餐都是爸妈因为怕我馋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当物质如此丰富了,我们的幸福感是否远超以前呢?
我们是否会因为追求物质,迷失在物质的欲望里,而产生了一堆烦恼、一堆痛苦?
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反省一下,我们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如果只是随波逐流,却未必能幸福!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