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陆作文网:专注于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美文句子等内容!

文章

描写式英文段落欣赏

日期:03-27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384我来评论

导读:描写式英文段落欣赏"The Magic Metal Tube"by Maxine Hong Kingston"Once in a long while, four times so far for me, my mother brings out the metal tube that holds her medical diploma. On the tube are gold.....

描写式英文段落欣赏

描写式英文段落欣赏

"The Magic Metal Tube"

by Maxine Hong Kingston

"Once in a long while, four times so far for me, my mother brings out the metal tube that holds her medical diploma. On the tube are gold circles crossed with seven red lines each―"joy" ideographs in abstract. There are also little flowers that look like gears for a gold machine. According to the scraps of labels with Chinese and American addresses, stamps, and postmarks, the family airmailed the can from Hong Kong in 1950. It got crushed in the middle, and whoever tried to peel the labels off stopped because the red and gold paint came off too, leaving silver scratches that rust. Somebody tried to pry the end off before discovering that the tube falls apart. When I open it, the smell of China flies out, a thousand-year-old bat flying heavy-headed out of the Chinese caverns where bats are as white as dust, a smell that comes from long ago, far back in the brain."

"A Friendly Clown"

"On one corner of my dresser sits a smiling toy clown on a tiny unicycle―a gift I received last Christmas from a close friend. The clown's short yellow hair, made of yarn, covers its ears but is parted above the eyes. The blue eyes are outlined in black with thin, dark lashes flowing from the brows. It has cherry-red cheeks, nose, and lips, and its broad grin disappears into the wide, white ruffle around its neck. The clown wears a fluffy, two-tone nylon costume. The left side of the outfit is light blue, and the right side is red. The two colors merge in a dark line that runs down the center of the small outfit. Surrounding its ankles and disguising its long black shoes are big pink bows. The white spokes on the wheels of the unicycle gather in the center and expand to the black tire so that the wheel somewhat resembles the inner half of a grapefruit. The clown and unicycle together stand about a foot high. As a cherished gift from my good friend Tran, this colorful figure greets me with a smile every time I enter my room."

"The Blond Guitar"

by Jeremy Burden

"My most valuable possession is an old, slightly warped blond guitar―the first instrument I taught myself how to play. It's nothing fancy, just a Madeira folk guitar, all scuffed and scratched and fingerprinted. At the top is a bramble of copper-wound strings, each one hooked through the eye of a silver tuning key. The strings are stretched down a long, slim neck, its frets tarnished, the wood worn by years of fingers pressing chords and picking notes. The body of the Madeira is shaped like an enormous yellow pear, one that was slightly damaged in shipping. The blond wood has been chipped and gouged to gray, particularly where the pick guard fell off years ago. No, it's not a beautiful instrument, but it still lets me make music, and for that I will always treasure it."

"Gregory"

by Barbara Carter

"Gregory is my beautiful gray Persian cat. He walks with pride and grace, performing a dance of disdain as he slowly lifts and lowers each paw with the delicacy of a ballet dancer. His pride, however, does not extend to his appearance, for he spends most of his time indoors watching television and growing fat. He enjoys TV commercials, especially those for Meow Mix and 9 Lives. His familiarity with cat food commercials has led him to reject generic brands of cat food in favor of only the most expensive brands. Gregory is as finicky about visitors as he is about what he eats, befriending some and repelling others. He may snuggle up against your ankle, begging to be petted, or he may imitate a skunk and stain your favorite trousers. Gregory does not do this to establish his territory, as many cat experts think, but to humiliate me because he is jealous of my friends. After my guests have fled, I look at the old fleabag snoozing and smiling to himself in front of the television set, and I have to forgive him for his obnoxious, but endearing, habits."

"Inside District School #7, Niagara County, New York"

by Joyce Carol Oates

"Inside, the school smelled smartly of varnish and wood smoke from the potbellied stove. On gloomy days, not unknown in upstate New York in this region south of Lake Ontario and east of Lake Erie, the windows emitted a vague, gauzy light, not much reinforced by ceiling lights. We squinted at the blackboard, that seemed far away since it was on a small platform, where Mrs. Dietz's desk was also positioned, at the front, left of the room. We sat in rows of seats, smallest at the front, largest at the rear, attached at their bases by metal runners, like a toboggan; the wood of these desks seemed beautiful to me, smooth and of the red-burnished hue of horse chestnuts. The floor was bare wooden planks. An American flag hung limply at the far left of the blackboard and above the blackboard, running across the front of the room, designed to draw our eyes to it avidly, worshipfully, were paper squares showing that beautifully shaped script known as Parker Penmanship."

在作文格式(范本)表达方式中,什么是叙述?什么是描写?两者有什么区别?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有同学问:叙述与描写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关系怎样?要认识这个问题,咱们先看一段宗璞在《湖光塔影》里的文字:

月夜在湖上别有一番情调。湖西岸有一座筑有钟亭的小山,山侧有树木、草地和一条小路。月光在这儿,多少有些局促。循小路转过山角,眼前忽然一亮。只见月色照得一片通明,水面似乎比白天宽阔了许多,水波载着月光不知流向何方。但那北岸树丛中的灯火,很快显示了湖岸的线条,透露了未名湖的秀雅风致。行近岸边,长长的柳丝摇曳着月色湖光。水的银光下是挺拔的塔影,天的银光下是挺拔的塔身。湖中心的小岛蓊蓊郁郁,显得既缥缈又实在。这地面上留住的月光和湖面上的不同。湖面上的闪烁跳跃,如同乐曲中轻盈的拨弦;地面上的迷茫空灵,却似水墨画中不十分均匀的笔触。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山坡上树木茂密,水边石草杂置。月光密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照诗魂”的诗句作出图解。

请看,这段文字写得多么细致优美,那叙述和描写,结合得简直天衣无缝!

前边说过,所谓叙述,就是说出或写出事情的前后经过。叙述重在交代。上边一段文字,写的是作者在未明湖畔月光下漫步的经过。作者的行踪,交代得十分清晰,那就是:①循小路转过山角;②行近岸边;③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这样的叙述,让读者看了觉得自己仿佛跟着作者在一起漫步。但是,如果这样写好不好呢:那天月色很好,我循着湖西岸的一条小路漫步前行,转过山角,看到了宽阔的湖面,在月光映照下分外美丽。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又看到了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水显得很深。月光下,这景色真使人流连忘返!——这样写,主要是叙述,作者的行踪是清楚了,但眼前的美景,却无法让人欣赏;要把美景显示出来,就得靠描写。

所谓描写,就是刻画,将要写的人、事、景、物立体感地反映出来,形状、颜色、动态、静态、声音、情感……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察其形,仿佛就走进了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之中。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1812—1880)曾经说过:“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己店门 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时,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和这个看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 样的手腕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本质,使我不至于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后五十来匹是不一样的。”这种高超的艺术靠的就是描写,而描写的成功又绝对离不开精细的观察并抓住其特征。上边一段文字,因为有了动人的描写而使人回味再三,如:“水波载着月光不知流向何方”——既显示了月色下湖面的动态,又暗示了湖面的开阔;“长长的柳丝摇曳着月色湖光”——既写出了柳树与湖水的紧挨,又表现了月色湖光与摇曳的柳丝相映成趣的动态;写月光,“湖面上的闪烁跳跃,如同乐曲中轻盈的拨弦”,“地面上的迷茫空灵,却似水墨画中不十分均匀的笔触”——用音乐与绘画,分别写出了水中的月光与地上的月光的不 同情态;“月光密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通过联想和想象,引用“寒塘渡鹤影,冷月照诗魂”的诗意,开拓人们美丽的想象。

作品中有了生动的描写,就使得作品平添一层魅力。而描写又总离不开叙述。叙述,是为描写画好了一个“轮廓”,是进行描写的“枝干”,描写等于是从枝干上生出的花朵,它紧紧地附丽于叙述。描写如果没有叙述的勾勒,那只能是一堆华丽词灌的堆砌;叙述如果没有描写以附丽,叙述也便成了失去花卉的孤零零的枯枝败条。只有当二者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作品才会有生命,有活力。我们通常所说的记叙文,就是运用叙述和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为主的作文格式(范本)。

写作指导:描写是对老师的深情凝视

写作知识:

描写:用语言文字把人物或景物的具体状态形象地描绘出来,其实就是生活画面的还原,离不开作者细致地观察。

描写原则: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

来源生活要求保证真诚,高于生活要求浓缩,能够集中地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

浓缩生活意味着应该选取人物身上最为独特的形象特征以及能够表现这一形象特征的典型事件。

浓缩生活意味着能够定格生活,因为描写是对具体生活画面的还原,也就是是说,要用特写的方式来表现人物,这个时候叙述节奏应该是放慢的。

语言描写好句

这时,从他的嘴中飞快地蹦出了一句:‘‘老师来了!’’另一个人好不容易反应过来,有些恼羞成怒,‘‘你骗我!’’而他则有些得意地说:‘‘被我耍了吧。’’

  刚刚上课,老师去复印资料了。

       这时,一肚子坏水的他突然一本正经地说道:“老师来了!”

       顿时,大家都往门外看去,那另一个人马上反应过来,显得有些恼羞成怒,“你骗我!”

       他斜着眼看着那个人,扬起了嘴角,显得无比得意,“被耍了吧。”

       班长终于看不下去了,装出一副可怕“给我消停点,小心,我告诉老师!”

       他好像一点也不担心,一副能让人忍无可忍的样子,“我才不怕呢。”

       这时,一脸愤怒的老师突然出现在他身后,“你再说一遍,你刚才说啥来。”

       “我…我…”他顿时语无伦次,“我啥都没说…”

        全班都笑了。

3.     “已经过了两分钟了,你怎么还没来!”电话这头,着急的声音传了出去。

        “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让我怎么出门,你等一下我怎么了。”另一边的人明显没有把这放在心上。

        这的的人顿时生气了,“不打扮又怎么了,难道会犯法,你给我快点过来!”

       “好了,别再说了,再有两分钟我就过来了。”漠不关心的声音再次传来。

       “两分钟还用就!两分钟可是120秒,你可知道等两分钟得有多无聊,多痛苦!”说完,叮的一声,电话挂断了。

     “诶呀,你怎么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啊?”他眉头紧皱。

     “怎么又怨我了?是你妈不赶紧搬到新家去啊”她一脸不耐烦地说。

     “我这两天不是正在搬吗?”她为自己说了句话。

     “你那叫搬?”她话锋转到了她身上,“每天一件两件,都说叫搬家公司来,两天就好了……”

     “行了!”他一声吼,停住了争吵,“我尽快联系搬家公司,让爸妈搬到新房,咱们以后再说吧!”

离上课就剩五分钟了,教室里还是不能平静。

班级里的小话唠拿着阅读资料,假装扶了扶眼镜,一本正经地模仿老师上课时的样子:“同学们早上好啊,今天我们上阅读课,来,大家先看文章,自由勾画一下,之后我们再来说后面的题目。”

 “哈哈哈哈哈哈。”连平时不怎么说话的他也被逗笑了。

      看着他成功逗笑别人的得意样子,他仿佛有些嫉妒,一句话没说,只是下唇翻出,对他做了个白眼鬼脸。

      “你们少说几句话吧,老师马上就来了。”   

     “哎!”她叹气,“我真恨不得把你们的嘴用针线缝住!”

     “别别别,您大人有大量,还是……用拉链吧!”话唠这句话让大家笑得更欢了。

     “我将冷眼观螃蟹,看你们横行到几时!”完了!穆老师不声不响的来到了教室门口,我感到了一股强劲的“杀气”,穆老师怒了!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常考描写技巧总结,建议收藏~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语文里的老大难,古诗词,本文将对其鉴赏方法与答题得分技巧,做全面梳理与讲解,高一到高三的同学都有用。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映衬,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对比——对比手法鉴赏,我们要注意它的特点,这里不多讨论,仅举一例:

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小白长红”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正值青春年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用媒”说得轻松,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

例: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如《采莲曲》,这首诗歌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逻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如陆游诗,“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诗人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的有声,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所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上面七绝,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语中带情。(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亨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词,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         ”,也开启了下句中的“          ”。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 

【析】(1)解行舟;人已远。(2)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 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划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例: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而眼前之景之事为实。对中学生的考试,不会太难,因此,能注意这几点区分就行了。比如: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城的到来,不从草木变衰而从湖水兴波见出,一奇也;湖波能老,二奇也;湖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其实这首诗还有一奇,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其余三句均为虚。“一夜”句是想象中有夸张,“醉后”句哪来实景?“满船”更在梦中。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例1:简析下面诗歌的写作技巧。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手法之一。如《山居秋暝》,对景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既有自然风景图,又有田园生活图。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例2: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对比。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蜀相》一首是杜甫的七律名作,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生事业。其颈联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之所以显得格外厚重,就是因为它所包容的内容异常丰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对》,后一句,抵得两篇《出师表》;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他与先主刘玄德的君臣遇合,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他治蜀的政绩和北伐的功业;“天下计”言其宏图,“老臣心”表其忠贞;……。老杜以外,哪个诗人曾有过这样的笔力?类似这种手法,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如: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再如: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喝叹有情”(纪昀)。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谈资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张佑《咏内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     

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陆游《阿老》

李端的《听筝》,以“时时误拂弦”的细节,传达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态;张佑的《咏内人》,以“剔开红焰救飞蛾”的细节,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的哀怨;刘禹锡的《乌衣巷》,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陆游的两首小诗,运用细节使诗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气息,大有奇趣;特别是张籍的《秋思》,运用细节描写,更是平中见奇,有点铁成金之妙。《秋思》表现的是行客思念故乡的常情,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致使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析】“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在描写紧十八盘时,运用的便是这种手法:远眺“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仰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近看“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俯视“低头望着新整然而长极了的盘道------”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 仰视 ,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低头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如上文两句诗,即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例: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灸人口的名句。它的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它集中地表现了什么内容?怎样表现的? 

这句诗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唐朝刘知己《史通•叙事》:“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王安石“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了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联想到无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同样,竹中观日、镜中映景、水中倒景,同样具有这种艺术效果。

如:“梅花落地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这是小景,风吹初开柳叶,一一联想,东风驰荡,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色。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命运是“小事”,但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大事。

小说写作技巧素材:人物语气口气口吻的描写

语气

口气

语调

语速

言谈

他的声调没有提高,但是口吻却变得严厉了

他不满地说道

他瞪眼说道

他迟疑道

他毫不犹豫地说道

他痛快地答应了

他为难地说道

他断断续续地说道

他补充道

他话锋一转道

他的语气里听不出任何情感

他云淡风轻地说道

他若无其事地说道

他故作轻松地回答

他佯怒道

他嗔怪道

他恶狠狠地说道

他复述着她的话

他娇嗔道

他揶揄道

他吃惊地说道

他严厉地警告道

他略带愧疚地说道

他摇头否认道

他忽然提高声音说道

他委屈地说道

他讥讽道

他反问道

他直言道

他坦言道

他供述道

他嘟囔道

他嘶声道

他耐心地解释道

他小心地斟酌措辞,缓缓开口道

他言辞激烈地说道

他字斟句酌地说道

他一字一顿地说道

他拖着长音说道

他将最后几个字的尾音咬得极重

他再次强调道

他重申道

他反复叮嘱道

他低声吩咐道

他的话虽不多,却充满了挑拨之辞。

他极力怂恿道

他干脆地说道

他严厉地呵斥道

他客气地寒暄道

他意味深长地说道

他用玩味的语气说道

他语气平和地说道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他郑重其事地说道

不容她说完,他抢着说道

他语气沉重地说道

他从旁插嘴道

他语意双关地说道

他忧心忡忡地说道

他打断她说道

他振振有词地说道

他迟疑地说道

他不假思索地说道

他低声说道

他话锋一转,说道

他沉吟道

他词锋一转,语气变得犀利起来

他的语气渐渐缓和下来

他笑嘻嘻地说道

他语气严厉地说道

他颤声道

他高声怒喝道

他低声吩咐道

他毫不客气地说道

他热情地寒暄道

他语气严峻地说道

他诚恳地说道

他冷哼一声,说道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

他拊掌大笑道

他洋洋自得地说道

他故作镇定地说道

他若无其事地说道

他认真地说道

他提高嗓门说道

他装模作样地说道

他关切地问道

他面无表情地说道

他态度恶劣地说道

他故作神秘地说道

他语带挑衅地说道

他嘿嘿冷笑道

他神态自若地说道

众人齐声附和道

他咄咄逼人地说道

他语气嚣张地说道

他语带威胁地说道

他轻声唤道

他故作矜持地说道

他似笑非笑地说道

一二年级看图写话辅导练习:描写动作一句话/修辞方法一句话

描写动作一句话,供家长辅导一年级小朋友看图写话参考。

什么物→怎么做

小燕子飞起来了。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什么物→怎么做

  句子的头:小燕子

  句子的尾巴:飞起来了

  雨下起来了。

  小花猫跳起来了。

  小金鱼游过来了。

  太阳红起来了。

  风刮起来了。

  汽车___________________。

  轮船___________________。

  小猴子___________________。

  大公鸡___________________

  小白兔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看图写话辅导:看图写话是二年级语文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文格式(范本)的基础,以下是二年级看图写话辅导练习:修辞方法一句话,供家长辅导二年级小朋友看图写话参考。

  二年级看图写话辅导练习四:修辞方法一句话

 举例子:春天的风,像棉絮一样轻软、温柔。

 

 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分别写一句话,写出自然景物的特点。

 

 北风呼啸,吹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生疼。

 西北风像狼嚎似的吼叫起来,卷得鹅毛般的雪片满天狂舞。

 暴风来了,粗大的银杏树,像个醉汉一样摇来晃去,还发疯似的甩起了胳膊。

 夜静极了,微风悄悄地从窗外吹进来,带着麦熟的香味儿。庄稼闻着这股香味儿,比含了块糖还甜哩!

 外面下着雨,像是在窗外挂了一层帘子。

 春雨像千万条银丝,从轻悠悠的南风中降落。

 春雨潇潇,像千条万条彩色的丝线,在溪河两岸织起鹅黄、浅绿和碧青的春装。

 

 夏雨落在大地里,卷起了一阵轻烟,土地好像绽开了一个个笑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沉沉的夜雨,发狂般地打击着大地,地上溅起的雨脚就像鞭子似的抽打着世上的一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滴大滴的雨水如子弹一般射来,打得树叶子哗哗地响,落到人身上也有些儿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雨像波浪奔腾似地从天而下,只一瞬间就将四周的一切全给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眼间雨声连成一片轰鸣,天像裂开了无数道口子,暴雨汇成瀑布,朝大地倾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有的时候大,有的时候小,总是在不停不歇地下着。屋顶上,日日夜夜地,嘶嘶地,沙沙地响着,那么整齐,那么均匀,那么单调,好像一种简单的乐曲无限重复地奏鸣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变成了线,既而又像一匹白练似的泻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作文格式(范本)】5个写作技巧,提高细节描写能力 ​

让作文格式(范本)的细节描写,不再是孩子的难题!老师在批改作文格式(范本)的时候,经常会提醒学生:“注意细节描写”,可是细节描写到底要怎么写呢?

01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例1:记得有一次,爸爸喝醉了,到家很生气,就开始打人、骂人,就在那天,少年无知的我被爸爸打了。

例2: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同样是记叙自己被爸爸打的经历,例1没有细节描写,内容平淡无味,让人读之难有感触。

例2使用大量文字进行细节描写,使得故事情节生动具体,真实可感,细细读来,仿佛读者亲眼可见一般。

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用这四个词概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鲜明生动,感染力强。

再看一个精彩的例子:

例:本区的教士来给葛朗台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动了一动。

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象,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巴尔扎克《守财奴》)

02

如何写细节

总结如下: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交换角度,增加层次;

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上面的方法整齐又简洁,但空有方法,不会使用?下面来看看对细节描写方法的拆分讲解:

要使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如下面一段写花的文字:

例: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花园里。迷蒙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黯淡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正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会不会开呢?我观察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悄悄地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花瓣一片片地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辨像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

作者对昙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写得细腻生动,让人如临其境。

细节是展示文章主旨思想、灵魂的关键处,所以一定要选好。

如《孔乙己》中的肖像描写:

例: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莲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一段抓住的是“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是“又脏又破”,表现了他的穷困潦倒,突出了孔乙己的迂腐、麻木的特点。

细节描写中,要选择恰当的词语,精心锤炼,做到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如下列句中的词语就用得非常恰当:

① 他轻手轻脚地拉开门,眯着眼,透过门缝看我做什么。

② 一阵风扫来。

③ 树上叶子飘了一地,一片叶子在雨中打了个漩涡落在地上。

,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雨的描写:

例: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又如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

例:母亲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色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还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上例是从母亲的眼神这一角度来写的,我们还可以变换角度,从“我”的角度来写,如:

例: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像成为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

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幅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如还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可以联想史铁生、屠格涅夫、毕淑敏等人的作品来写,如:

例: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

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变换不同角度。因为人物活动、情节的展开必然是在一定环境下,必要时的环境描写,也是细节。如:

例:飞飞扬扬的雪飘了一夜,刺骨的寒风丝毫不给人们驻足的机会,折断的枯枝插进雪中咯吱咯吱作响。乡村的早晨,是如此的冷清、静寂。

作文格式(范本)即生活。观察,就是要关注生活细节;思考,就是从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只要学会以敏锐的感受力去观察生活,再借助上述方法,作文格式(范本)的细节描写不再是难题!

细节描写 摇曳多姿 ——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人物的身份地位等,下面我们具体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比如《我的母亲》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的细节“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者义妇含冤的凄惨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写出了“她两人”感情细腻丰富,容易感动;“她两人”为“孤女患难”“义妇含冤”而热泪盈眶,写出了她们的善良。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感情丰富,善良,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同时也表现出她善于教育孩子。又如“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地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这一细节描写,刻画出母亲对儿子的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由此可见,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背影》中“我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中,“我暗笑他的迂”可见“我”对父亲无微不至的悉心的关照并不能理解,“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表现出“我”对父亲的关怀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是多余的,有点反感。“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中的“聪明”是反语,就是“太不懂事了”,是写文章时的心理,这是对当年父亲的爱子之心不能理解的深深的追悔。这种细节描写,将“我”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比如《我的母亲》“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同时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细微复杂的感情。母亲是爱儿子的,她希望儿子上进。看到儿子被打,她的内心是痛苦的,打在儿子身上,疼在母亲心头,所以她“泪如泉涌地哭着”。儿子没有背出来,似乎是不上进,作为母亲,她不能滋长儿子不努力的情绪,所以她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这个细节描写曲尽人意,把母亲的这种复杂矛盾的心理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比如《父母的心》一文中对穷夫妻的神态的描写就属于细节描写。当佣人向那位父亲转述贵妇人想领养他的一个孩子时,他“脸上的表情却十分犹豫”,“犹豫”表明他既舍不得孩子,又有可能把孩子送给贵妇人,引出下文;送长子时“这对父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地走出了舱房”,“难割难舍”预示着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送二儿子时的“无精打采”可以看出这对父母也舍不得把二儿子送人,此行只不过是为了换回长子,故事还会继续;送女孩时的“失魂落魄”暗示着妈妈的于心不忍,痛彻肺腑,也为下文要回孩子打下伏笔。由此可见,贯穿全文的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细腻准确的动作描写能够表现文章的主题。比如《背影》一文中父亲车站送别时翻过月台去为“我”买橘子的细节就很典型。“他的双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姿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句是很典型的动作描写。“攀”是写手的动作,对于父亲而言,月台显得高、陡;“缩”写脚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的年老体衰、动作迟缓:“向左微倾”写身体的动作,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的难度之大。这里连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父亲怕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作者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父亲爱儿子的主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细节描写在暗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揭示某种象征意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里不再赘叙。

分析描写作用常见的考题有:如《家乡的竹林》(山东省临沂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运用准确的动词,结合语境进行赏析。如《如果》(山东省青岛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四川资阳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如《我为白菜狂的日子》(四川乐山卷)中有这样一道题: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又如《快递》(福建福州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文中画线处小伙子内心的懊悔。(60字左右)如《高高的玉米》(浙江丽水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小说多次写到“烈日”“干旱”,有什么作用?

写作的技巧—— 直接陈述与间接描写

情节、结构、节奏

试着想一想,你所看过的小说中对哪些人物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些人物都是如何去描写的?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描写为什么平淡无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仔细思考中我们就会发现,那些优秀的小说中在描写人物时,往往用的是间接描写,而不是直接陈述。

直接陈述就是开诚布公的直接向读者讲述人物形象和特点。作者直接向读者讲述人物,把人物推送到读者的面前,也许可以写的面面俱到,但是会掩盖人物的本质特色,难以突出人物最重要的特点。如果把握不好,还有可能让读者感到人物面孔的凌乱。而间接描写则是具体地、暗示性地向读者展现人物的特点,既可以较为全面的把人物形象展示出来,更可以突出人物最重要的特点,把握人物的本质,也可以让读者进一步体验、感受人物与小说的发展。换句简单点的话来说,就是“要展现,而非讲述”。

我们知道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书中的头号“反派”,被称为“奸雄”。那么几百年前的作者罗贯中是如何将这个头号“反派”的“奸雄”特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呢?

书中第一回,曹操就有了出场,“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这是作者对曹操的直接陈述,只有简单的外貌表述,还有官职、哪里人,以及姓名等。显然这无法说明曹操的“奸雄”特质。

再往下看,作者描写曹操用计,使自己的叔父对其深信不疑。然后又借他人之口说曹操,“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通过一件事和几句话,逐步地佐证曹操的“奸雄”特质。这里面人物行动的直接陈述,也有他人之口的间接描写。但是,这只是建立典型人物形象的第一步。

在第二回、第三回中,何进谋划要杀十常侍,曹操献计,何进不听。曹操说何进“乱天下者,必进也”。简单的一段文字,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体现曹操有谋略会看人。

再往后到第四回,曹操自告奋勇要杀董卓,却不想被董卓发现。其集中生智,把刺杀改成了献刀;又怕董卓回过味儿来杀他,急忙逃跑。在逃跑途中,将救了自己的吕姓一家杀光。同行的陈宫说曹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却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个时候作者才将曹操的形象彻彻底底地打造成一个胸怀大志、有勇有谋,却又生性多疑、残酷好杀、奸诈多诡的“奸雄”形象。在后面的三国故事里,当写到曹操时,作者依然是围绕着“奸雄”这个特质,打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情节,将曹操的形象深深地刻画在读者的脑海里。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曹操这个人物时,只有很少的直接陈述,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他人之口等这些间接描写,将人物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打造出了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回想自己阅读的经典作品,判断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哪些是直接陈述,哪些是间接描写,总结出人物的本质特征。寻找模板进行模仿,尝试多层次的间接描写。

小学生作文格式(范本)动作描写的5大技巧+例句例文赏读,建议收藏!

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动作描写:

作家老舍对学生说: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格式(范本)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当然,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可以加分,可怎么写才能?

请我们的同学先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有没有被爸爸或妈妈惩罚过?如果有,你现在就在纸上写上或,就暂时别动,听我继续说,然后再一起来修改。

好了吗?我们先来看一个动作。

这句话和你们现在在纸上写的那句话差不多。如果扩写,有同学这样写:。

这样写,还是很笼统,到底怎么喝的呢?是不是还可以更具体呢?用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说,怎么写才是“慢镜头”呢?

下面就是我们今天要教给同学们的动作描写的技巧。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他咂吧咂吧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咂吧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格式(范本)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学了就要用,刚才同学们在纸上写的“妈妈惩罚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吗?

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进行修饰,是不是就很美呢?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

我们对这句话里的动作“涂脂抹粉”,就成了这样一句:

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这里就叫“涂脂抹粉”。

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为你面前的动作片段,也来“涂脂抹粉”吧。记住,不能太多,化妆多了,也难看呢。你们说是不是?

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二是配上适当的。

我们看一段动作描写。

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这是一段老师点评试卷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经常看到类似情景,简单的几个动作,经过小作者“化功大法”、“涂脂抹粉”,加上人物的语言描写,就变成了近200个字的小片段,厉害吧?

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要克服“偷懒”心理,勤快一些,这样,我们平时看上去挺简单的几个动作,认为不可能写进作文格式(范本)的“一般内容”,都可以成为你作文格式(范本)的素材。

什么是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小猫叫的声音“喵喵”、北风刮的声音“呼呼”、汽车的喇叭声“嘟嘟”、爆竹发出的声响“噼里啪啦”等,这些就是象声词。

有了的插入,比上一段“无声的世界”好多了。同学们,还不赶快拿起笔,继续修改你面前的一段话吧!配上声音,让动作行为更生动!

在动作描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动作,

我把自制的贺卡举到妈妈面前:“妈妈,生日快乐!这是给你的礼物!”

妈妈张大了嘴巴,满脸疑惑:“这……这是你做的贺卡?”

“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

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

妈妈抚摸着贺卡的每一个边,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番五次、颠来倒去地看着,仿佛在欣赏她最心爱的宝贝。忽然,妈妈一把把我拉在怀里,紧紧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儿!我的好孩子!妈妈谢谢你!”。我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身体在抖动着。

这一段话写了妈妈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写出了妈妈的幸福与激动,简单的一个“收到礼物”的动作描写,却让我们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来,这样的动作描写技法真是太妙了。

再次修改我们的动作描写片段,给动作描写“加上表情”吧。

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

看一个例子。

我飞快地从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劲地捏了捏,感觉雪球还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刚才你赵红也太不够哥们儿义气了,竟然敢袭击我?看我这次怎么收拾你!又迅速抓了一把,这样两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赵红,你给我小心啊!

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概还想再给我一个吧。这正是个机会,趁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嗖”的一声,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雪片。“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这是《雪战》作文格式(范本)中的一个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写得栩栩如生。我们也看得出在时小作者内心是怎么想的,就知道这个抛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这样的片段描写,就比没有心理活动的强多啦!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几个绝活,当然并不是每次写作文格式(范本)的时候都必须运用到,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相信多次练习后,你就会把这些技巧运用自如,作文格式(范本)越写越好!

在我们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当中,“描写”可能是最难驾驭的一种。学生在日常写作中,也往往将记叙和描写混为一谈,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明明这里需要描写,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十足的记叙,由于缺乏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缺乏生动具体的形象特征,因此,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到底,可能还是因为有一部分学生没搞清“描写”的概念及其具体特点。何为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另外,作为老师,也可能有一部人没有真正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描写进行写作。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实践是“学习描写景物”,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同时,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在进行写作指导时,我们特别强调了描写景物的“六环节”:抓景物特征,变换角度,联想、修辞,描写人的感受,融情于景,按照顺序。但是,总觉得这样的写作指导仍然过于笼统,无法具体地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描写,果然,学生交上来的习作五花八门,作为老师,汗颜不已。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游记时,我们又一次与“描写”这种手法亲密接触。本单元安排了四篇风格、写法各异的游记,所写景物各有特点,或雄浑壮美(《壶口瀑布》),或奇绝险远(《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或威严瑰奇(《登勃朗峰》),或纯净自然(《一滴水经过丽江》)。我们发现,这几篇文章之所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几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使用了非常恰当、准确的描写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善用修辞,生动形象。

《壶口瀑布》一文在描写河水时,大量使用拟人手法,借人写水,非常生动形象。这样的写法,既能展现出水的形态,也有利于表现水的情态,还可以含蓄地体现出作者的心态,可以把景物写活。例如,作者连用“夺路而逃”“乘隙而进”“折返迂回”三个常用于写人的四字词语,描写壶口附近的河水,将河水的流淌方式写成人的动作,使其一下子就有了不同的情感,甚至成为人遭遇困难、阻碍时选择、心态的象征——有的果断放弃,有的伺机而动,有的灰心退却。如果不运用拟人手法,即使精描细刻也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再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枯水季节仍然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水流快、水流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又如:“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一滴水经过丽江》)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丽江古城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高度融合的特点,一气呵成,令人震撼。

二、用词精准,表现力强。

《壶口瀑布》在描写景物,特别是描写河水时的用词非常精准,表现力很强。如写河水奔涌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其中“势如千军万马”是总体描绘波浪,“挤着、撞着”则突出波浪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密度”很大,“推推搡搡”是横向的动态,“前呼后拥”是纵向的动态,这样就把“撞”的情态写得非常细致而生动。又如“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一句,用“跌”字形容河水的急坠,已经相当形象,再加上“还来不及……便一齐”这样的强调,就更显这急坠的突然,后面的“闹”“挤”“急”,仍是拟人写法,分别从声音、横向宽度、纵向速度三方面描绘河水急坠的画面,既全面,又准确。在描写没有“跌入”壶口的河水时,作者用一组比较整齐的短句,描写一般人不易关注到的景物:“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三个短句,分别描写泉、溪、漩涡三种细小的水的形态,非常精准,与前面宏大的“钢板出轧”似的水相映成趣。《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中,作者这样写到:“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的身影。”“蠕动”一词表现了冰谷里行走时身影的渺小,侧面表现了冰谷的宽阔巨大。再如:“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句中的“卖弄”,原指有意显示、炫耀,这里贬词褒用,指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冰塔林奇美景色的赞美之情。从以上这些典型的例子可以看出,精准用词,一定会增加描写的生动性和增强描写的表现力。

三、调动感官,强化细节。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壶口瀑布》)这句话主要调动了听觉、视觉等来写壶口瀑布,写出了其声响、形状、态势等,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震撼。再如:“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句话同样调动了听觉和视觉,把不停呼啸的风夸大,说“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突出表现了风之连续不断;“呼啸”“扫荡”“洒落”等词描绘出了风声之大,风力之猛。又如:“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登勃朗峰》)这段话,从视觉角度描绘水流清急,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的特点,从听觉角度描绘途中瀑布轰鸣的特点,表现了美不胜收的奇景。由此可见,我们在生活中观景时,一定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受,这样,才有可能捕捉到眼前的细节;写作时,才会让自己的描写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可感。

总之,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惟妙惟肖”。希望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挑选并运用合适的描写类别和角度,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有形,使读者能够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小学作文格式(范本)常用素材:描写想象的句子

我是一颗神奇的种子, 出生于2048年,是农业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利用基因转变培育出来的,他们给我取名叫“疯长果树种”。

我是哈利•波特。雨过天晴,一道彩虹出现在天空中,我从彩虹桥上走下来,进了飞船,准备在太空航行,我要在这颗星球上寻找外星生命的踪迹。

2100年,我驾驶时光机,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我们恐龙的时代。那时,树木郁郁葱葱,一棵棵大树下面趴着一只只膘肥体壮的我的同类。

我是一种会移动的房子,我的底部全是用特殊玻璃做的,我的厨房里安装了很多大功率的电器,人们可以像开汽车一样把我移到要到达的任何地点。

我是银河,我的周围有好多东西流过来,我用手一捞,原来是一颗颗闪亮的星星。

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我要研制一种廉价而能调节冷暖的衣服,使人穿了在酷热的天气里也会感到清凉,在严寒的时候也能觉得温暖如春,使贫穷的人们免受寒冻之苦。

咦!怎么我的身子变轻了,飘到天上来了!喔,原来我变成了一朵云。我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高营养的”食物“,使人吃了可以几个月不用进食,使人类不用太忙于寻找食物,世上也不会再有饥民了。

我梦见,自己躺在垃圾堆里睡觉,当我走出垃圾堆来到大街上时,看到那远处高耸入云的烟囱正冒着滚滚黑烟,近处那各色各样的塑料袋在空中飘飘扬扬……

夜晚,我坐在窗台前,想了许多许多……朦胧中,我遇见一位戴着眼镜的少女,她手里拿着几本书,向我缓缓地走来。

我梦见自己化作一片小雪花,飘飘悠悠地来自天国,雪白的衣服,雪白的帽子,雪白的鞋。我跟着小伙伴们穿过云彩,飘向大地。我听到了身边呼呼的风声,看到了脚下雪白的房屋,雪白的道路。我在空中自由自在而又漫无目的地飘浮着。

假如我是“克隆”专家,我要将大地上的树木“克隆”得越来越多。我要让每个小区,每个山村,每座城市都被绿色笼罩。

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能移动的万能房屋,它可以随时移到我们所喜爱的地方居住。它不但可以给我们遮风挡雨,防火灾,也能为我们抵御洪水,防避地震。从此天灾人祸再也不能伤害人类了。

又是一个中秋之夜,圆圆的月亮高挂在树梢。我不禁想起了月宫的嫦娥,她一个人生活在月宫,会寂寞吗?我决定乘坐宇宙飞船去看看她。

 这些双语细节描写素材,必须掌握!

《考试说明》中评分原则部分规定,读后续写阅卷时按5个档次给分。参考最高档次第五档(21-25分)的描述并考虑写作部分评分的其它因素,可以认为一篇优秀的读后续写具备以下特征:

1. 内容丰富充实,与所给短文融洽连贯;

2. 连接成分应用得当,行文结构紧凑一体,与所提供各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紧密合理;

3. 使用并用下划线标示5个以上短文中标出的关键词语;

4. 词汇丰富高级,语法准确多变(主被动句式、各类从句、特殊句式、非谓语动词等的使用情况灵活恰当、不拘一格、游刃有余);

5. 词数充分,150词左右。评分细则规定少于130词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

6. 拼写准确,英式或美式拼法皆可;

7. 标点合理,使用得当。

读后续写基本是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完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写作,需要选取合适的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素材进行叙述,其中包括六个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五个“W”(what, who, when, where, why)和一个“H”(how)。除此之外,鲜明的主题和生动的语言,也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所不可或缺的。

描写作为记叙文的一种辅助的表达方式对加强文章的表现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我们善于捕捉细节、刻画细节,有时还可以用上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一篇好的作文格式(范本)往往因为一两处细节描写而出彩。同样地,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对记叙文主题的展现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心理描写

在写作中,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常常能使人物的形象显得生动鲜活。人的情感可以分很多种,如喜悦、满意、失望、悲伤、憎恨、愤怒、惊讶、恐惧、赞赏等等。在英语中有很多不同的词和句式来表达这些不同的情感。

喜悦

1. He is very happy and sweet. 他又高兴又甜蜜。

2. They didn’t know what to do with themselves for joy. 他们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办好。

3. He jumped for fun. 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4. Her face brightened up. 她喜形于色。

More examples:

1. The smile on her face shone like a diamond.

2. His eyes twinkled with pleasure.

3. I was wild with joy.

4. I was pleased beyond description.

5. She wore a shining smile on her face.

6. Her smile lit up the whole room.

7. She shed tears of joy.

8. She was overflowing with happiness.

9. Her flushed face was shining with excitement.

10. I was floating on air.

满意

1. The result is satisfactory. 结果令人满意。

2. It is difficult to please everybody. 众口难调。

3. There is always a smile of contentment on her face. 她脸上总是挂着心满意足的微笑。

4. She belongs to those who are very difficult to satisfy. 她属于那种极难讨好的人。

5. Seeing their task finished gives them a sense of satisfaction. 看到任务完成了,他们感到很满意。

惊讶

1. I’m surprised to find you here. 在这里看到你我很奇怪。

2. It’s nothing to be surprised about. 这不值得大惊小怪。

3. To my surprise, he didn’t come yesterday. 令我吃惊的是他昨天没有来。

4. She looked at me in amazement. 她惊奇的看着我。

5. Her appearance fairly took my breath away. 她的美貌令我神魂颠倒。

6. Everyone looked at her in astonishment. 大家都惊讶地看着她。

悲伤

1. He looks so sad. 他看起来很悲伤。

2. He is no stranger to sorrow. 他生活在悲伤中。

3. His sad story makes her feel pity. 他的悲惨经历使她深表同情。

4. His wife’s disease took away his appetite. 妻子的病令他茶饭不思。

5. The news depresses her. 这个消息让她愁苦。

More examples:

1. He stood silently, tears rolling down his cheeks.

2. I feel like I am floating in an ocean of sadness.

3. Hearing the news, so desperate was he that he drowned sadness in wine.

4. She burst into tears and ran out of the room.

5. She sobbed, hiding her face in her hands.

6. I tried to fight back tears.  

7. My eyes were filled with tears.

8. A frown(皱眉)now stood on his face.

9. These days he was in low spirits.

愤怒

1. She was burning with anger. 她怒火中烧。

2. He easily loses his temper. 他很容易发脾气。

3. He was in a rage. 他大发雷霆。

4. She was red with anger. 她因为发怒脸涨得通红。

More examples:

1. I was seized by anger.

2. His anger boiled over.

3. He could hardly/scarcely contain his rage.

4. His voice trembled with anger.

5. He gave me a look of burning anger.

6. He glared at me with burning eyes.

7. His face clouded with anger.

感动

1. Touched deeply/immensely, we…

2. Tears filling her eyes, she offered her heartfelt gratitude.

3. With tears streaming down her face, she...

害怕

①He turned to me, with his eyes full of horror.

③She was struck with horror when...

④She was choked by fear.

⑤Her face turned pale and stood there tongue-tied.

⑥Fear flooded over him.

⑦Her heart beat so violently that she felt nearly suffocated(窒息).

⑧She shook all over, feeling like sitting on pins and needles.

二、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也是描写人的重要一点。利用适当的词语对表达人们的心理和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表达说话的动词:

speak:说,讲,说话,演说。着重开口发音。

say:说,说话。意义非常广泛,是一般用语。着重内容,指连贯的说话。

talk:讲,说话。着重说话的动作,而不着重所说的话。它多指两个人或多个人在一起讲话。

tell:说,告诉,讲。指把一件事情传达给别人或讲述一个故事等。有连续叙述的意思。

chat:闲谈,聊天。多指非正式的,轻松的,愉快的,没有中心地、没有特殊目的地谈话或聊天。含有亲热的意味。

1. gossip:只在后面说人是非,闲谈他人的事情。

2. Can you child speak yet? 你的孩子会说话了吗?

3. He said he wanted to go to town. 他说他想去城里。

4. I want to talk to you about an urgent matter. 我想和你谈一件紧急的事。

5. Tell me what happened. 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6. They dropped in for a chat last night. 他们昨晚顺便来闲聊了一会儿。

7. You shouldn’t listen to gossip. 你不应该听流言蜚语。

表示笑的动词:

smile:“微笑”。通常指好意的微笑,无声的微笑,如表示亲切、愉快等。

laugh:“笑”,“发笑”。指一般的笑。

beam:“笑”。指面露喜色,带有笑容的意思。

1. She smiled when she saw me. 她看见我时露出微笑。

2. We all laughed loudly when she made a joke. 她说了个笑话,我们都大声笑起来。

3. He beamed on his visitors. 他对着客人们微笑。

表示哭我们可以说:

cry:“哭泣”、“流泪”。意义及用法最广泛。多强调声音,指呼号和叫喊地哭,一般由于痛苦,悲哀,恐惧,也可能是欢呼引起的。

weep:“哭泣”、“流泪”。指不出声的哭,着重在由于悲伤而流泪。

sob:“哽咽”,“呜咽”,“啜泣”。指尽力抑制自己的感情时发出抽泣的声音。也可以指哭诉。

1. She started to cry when she heard the sad news. 当她听到这个悲痛的消息时,她开始哭了。

2. She wept the death of the child. 她哀悼孩子的死亡。

3. The child sobbed loudly. 这个孩子大声地哭泣。

表示走的动词:

go:“走”,意义范围较广,是一般用语。表示向一定的地点运动。

walk:“步行”,“走”。表示有目的或无目的的步行、散步、游玩。

pace:“走过”,“踱步”。尤指以普通的步子走。

wander:“徘徊”,“到处走”,“漫游”。侧重无确定路线。

1. We went by plane. 我们是乘飞机去的。

2. I can’t walk about in this heat. 在这种大热天我简直无法走动。

3. The fence is only ten paces from the house. 围墙离屋子只有十步远。4. The children wandered in the woods. 孩子们在森林里漫步。

动作描写美句欣赏

1. The first actor was dragging through the snow when the second began walking towards him trembling with cold.

第一位演员在雪地里拖着脚步艰难移动,这时候第二位演员朝他走去,身子在寒气中不仅颤抖。

2. I still remember the shock that rooted me flat against the wall.

我仍然记得当时惊呆了,靠在墙上,一动不动。

3. The pounding in my ears drowned out the rest of the words, only a word here and there filtered through.

我的耳朵里嗡嗡作响,听不见他们后来讲的话,只是东一点西一点渗入的只言片语。

4. I stared at him in shock and a small sound of dismay escaped my throat.

我惊愕地盯着他,不禁发出轻轻的沮丧声。

5. Standing with all the dignity I could muster, I said nothing.

带着所有的尊严,我站在那里一句话都没说。

6. I clasped my hands behind my back so he wouldn’t see them shaking.

我紧握着双手藏在背后,这样他就看不见我的手在发抖。

7. The last words came out in an eager rush.

最后几个字是急切地蹦出来的。

8. He went back to hoeing the weeds that sprang up between the delicate little bean plants.

他又去锄生在在青嫩的豆苗间的杂草了。

9. The next day, it was a very sad and withdrawn girl who dragged into the principal's office.

第二天,我沉默不语,一副十分伤心的小女孩的模样,拖着脚步走近校长办公室。

10. He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biting his lips, as if thinking.

他一边看着窗外,一边咬着嘴唇,仿佛在思考。

三、练一练

找找下面的励志美文中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If the Dream Is Big Enough, the Facts Don’t Count

I used to watch her from my kitchen window, she seemed so small as she muscled her way through the crowd of boys on the playground. The school was across the street from our home and I would often watch the kids as they played during recess. A sea of children, and yet to me, she stood out from them all.

I remembered the first day I saw her playing basketball. I watched in wonder as she ran circles around the other kids. She managed to shoot jump shots just over their heads and into the net. The boys always tried to stop her but no one could.

I began to notice her at other times, basketball in hand, playing alone. She would practice dribbling and shooting over and over again, sometimes until dark. One day I asked her why she practiced so much. She looked directly in my eyes and without a moment of hesitation. She said, “I want to go to college. The only way I can go is if I get a scholarship. I like basketball. I decided that if I were good enough, I would get a scholarship. I am going to play college basketball. I want to be the best. My Daddy told me if the dream is big enough, the facts don’t count.” I had seen over and over again.

Well, I had to give it to her—she was determined. I watched her through those junior high years and into high school. Every week, she led her varsity team to victory.

One day in her senior year, I saw her sitting in the grass, head cradled in her arms. I walked across the street and sat down in the cool grass beside her. Quietly I asked what was wrong. “Oh, nothing,” came a soft reply. “I am just too short.” The coach told her that at5’5”she would probably never get to play for a top ranked team—much less offered a scholarship—so she should stop dreaming about college.

She was heartbroken and I felt my own throat tighten as I sensed her disappointment. I asked her if she had talked to her dad about it yet. She lifted her head from her hands and told me that her father said those coaches were wrong. They just did not understand the power of a dream. He told her that if she really wanted to play for a good college, if she truly wanted a scholarship, that nothing could stop her except one thing — her own attitude. He told her again, “If the dream is big enough, the facts don’t count.”

The next year, as she and her team went to the Northern California Championship game, she was seen by a college recruiter. She was indeed offered a scholarship, a full ride, to a Division I, NCAA women’s basketball team. She was going to get the college education that she had dreamed of and worked toward for all those years.

It’s true: If the dream is big enough, the facts don’t count.

心中有目标,风雨不折腰

我曾经常常从厨房窗口观察她,她用力挤过操场上的一群男生时显得那么瘦小。学校在我们房子的对面,经常可以看见孩子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玩耍。那里有一大群孩子,但是对于我来说,她在人群中一样突出。

我记得第一次看见她时,她正在打篮球。我惊奇地看着她绕着那些孩子跑。她越过其他孩子的头顶成功投进球。男孩们总是试图拦阻她,但是没人能做到。我开始在其他时候注意她,她总是独自一人,手里拿着篮球练习。她一次次地练习带球,射篮,有时一直持续到天黑。有一天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勤奋地练习。她直视着我的眼睛,毫不犹豫地说:“我想上大学。只有获得奖学金我才能上学。我喜欢篮球。我决定了如果我足够优秀,我就可以获得奖学金。我打算进校队。我想成为最优秀的球员。爸爸告诉我心中有目标,风雨不折腰。”

之后她微微一笑,跑向球场去做一遍遍的练习。是啊,我得承认——她意志很坚定。在初中,高中那些年岁里,我一直看着她。每周,她都会带领校队赢得胜利。她高三那年,我看见她坐在草地上,头埋进臂弯。

我穿过街道,坐在她旁边凉凉的草地上。我小声地问她出什么事了。“哦,没什么,”她柔和地回答。“我就是太矮了。”教练告诉她一米六五的她没法跻身高水平的球队——更不用说得奖学金——所以她不要再奢望上大学了。她很伤心,感觉到她的失望我也觉得喉头发紧。

我问她有没有把这事告诉她父亲。她从臂弯中抬起头,说她父亲说那些教练是错误的。他们不知道梦想的力量。他告诉她如果她真的想进一所好大学打球,如果她真的想得到奖学金,没有事情可以阻挡她,除了一样东西——她自己的态度。他对她说:“心中有目标,风雨不折腰。”第二年,当她和她的队伍进入北加州锦标赛时,她被一位大学招聘人员接见。她真的获得了奖学金,并且成为NCAA女子篮球队一队正式球员。她这么多年梦寐以求和不断拼搏的大学之梦终于圆了。

心中有目标,风雨不折腰。的确如此。

从猪肉价格想到外国文学作品中对贫穷的描写

早晨陪家人到菜场买菜,发现一斤猪肉价格已经涨到了30元以上。往常在菜场唱重头戏的肉摊上虽然还算不上无人问津,但绝对算得上摊前冷落脚步稀,甚至连问一下价格再恋恋不舍离去的人都没有,几乎都是匆匆而过。看来,大多数人已经将吃肉的次数大幅缩减了,对无数普通老人来说,可能很久没有尝过红烧肉的滋味了。

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许多国外文学作品中对贫穷的描写。

现在50岁以上的人一定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又臭又长的墨西哥电视剧——《卞卡》,长达200集。

其中有一集说的是,有一家人已经穷到极致,走投无路,老头穿上旧大衣,准备出门乞讨。作为观众的我们都非常吃惊,因为穷得要乞讨的人还穿着大衣,而我们,除了村干部才穿得起的黄大衣,都不知道大衣是个什么玩意,而且,那件大衣居然没有一块补丁!

挤在一起看电视的人里有人说了一句:“他肯定要不到饭。”有人问为什么,他说:“穿那么好,谁会给他。”

老头穿的那件旧大衣,是他家里最寒酸的衣服,但也没有一个补丁。即使今天的农村,穿有补丁的衣服也不难看到。

美国现代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于193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中,写到大萧条时期,一家人穷得没法过,为了找工作要迁徙到另一个地方,然而他们的早餐还是喝咖啡,吃熏肉、玉米饼。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于1846年的中篇小说《穷人》,主要内容是描绘 “小人物”的悲惨经历和悲剧命运。其中描写最穷苦的底层生活时写道:“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我了个去,看这部小说时,我们的早饭是一碗玉米糊糊,菜——如果可以叫菜的话——是用筷子沾盐。

专门描写美国社会穷人生活的欧.亨利,他在名篇《麦琪的礼物》中写两个穷到极致的人,吃的是肉排!

那部影响了美国近代历史,被列入美国历史教材和大学必读书目的《为奴十二年》,其中写到两百年前黑奴的悲惨生活,一天的标配是半磅熏(猪)肉,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四两半。这不是现代人不了解历史瞎写的,该书作者所罗门·诺瑟普本人曾于1841年至1853年被绑架为黑奴,逃出来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的。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于1811年出版。其中写到需要慈善家帮助的一户乡下人很穷,穷到什么地步?早餐只有面包和牛奶。

当代最牛的小说家肯·福莱特有一部长篇巨著——也是笔者本人最推崇的、写出了整个二十世纪世界历史的长篇小说——《世纪三部曲》,其中写女主人之一,艾瑟儿到威尔士乡下看望自己已经退休的父亲时,贫穷的父母家中的寒酸让她难过——壁毯和地毯都很陈旧并且有了破洞。顺便说一句,她的父亲是一名被资本家剥削的矿工,母亲是家庭妇女,两人现在靠父亲的养老金生活;故事的时间背景嘛,具体年代笔者记不清了,总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也就是1914年之前。

再来说个华语的。作家亦舒70年代的小说里写道,某人去了他的穷同学家:“我原以为在生日时想买平治家里没给买就是穷,没想到他家里连咖啡和茶都没有。”

20年后的我读这部小说时还有点迷糊:咖啡是什么东东?

我们整天在众多的管煤中看到无数个西边锅架有无数个穷人,但我们只能听到穷人这个概念,从没有人坦坦荡荡地告诉过我们人家给“穷“所下的定义和标准。

其实很多时候,别人所说的穷人,也所确实没有我们身边的富人那么有钱,但那些穷人的生活质量,真的比我们所谓的富人的生活质量要高许多。

那些作家没有来看过我们这儿大多数人的生活,所以,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想像,什么才是贫穷。

所幸的是,就在今年,我们所有人就要全部晓糠了。

而且,老大说了,一个也不拉下。

再过三个多月,现在闲得发慌的肉贩们就要忙得浑身大汗了,到那时,猪肉摊位前,一定会是摩肩接踵了吧。

记叙文训练之一 ——学会描写

1.知道描写的基本作用。

2.了解描写的基本方法。

3.学会在作文格式(范本)训练中使用描写。

记叙文基本知识梳理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一般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是事物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述说,重在过程性,所以记叙文要有线索。才能使文章显示出较清晰的思路和结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

(1)人物描写。A肖像描写。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B语言描写。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C行动描写。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黛玉焚稿、范进发疯、大闹天宫和单刀赴会等。行动描写要反映人物心理并显示个性特征。D心理描写。要注意下意识的心理如幻觉。还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间接描写。

(2)环境描写。A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B社会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特点的描写。

(3)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4)。

描写法又可以分为: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围事物来描写)。

是抒发和表现感情。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带有感情的判断句,并有感叹词;间接抒情是指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带有感情色彩。

任何一篇 记叙文 都离不开叙事,写“事”应该求真,但也不是非写真实不可,只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就都属于“真实”,因此,记叙文 往往需要“编故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脸很瘦,穿得也很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传球!传球!好的!” 他大叫着,从沙发上站起来,挥动着双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明天就要开学了,妈妈仔细地帮我打点行装。她把我该带的东西都准备齐全,又再三嘱咐我到学校后要听老师的话,该吃什么就吃什么,别舍不得花钱,还说,有空她会去看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以上方法,改写下面的语段。

(一)奶奶个子中等,身子有些薄弱,头发遮住了脸颊,但额头仍围绕着皱纹,眼睛已凹了下去,在眉毛的衬托下,眼球显得格外明显。奶奶的视力很好,有时远处我看不清的东西在她眼里确认显现的十分清晰。鼻子下还有一张不爱说话的嘴,嘴角边各有一个酒窝,每个灿烂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这次月考,我考了620分,我太高兴了。我一路小跑奔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欣赏的那只鸡

“咯咯咯……”刚进家门,便被一阵嘹亮的鸡鸣吸引。

高考时我可是个国宝,每周杀一只鸡是少不了的。我走进卫生间,准备看一眼这个遇难者。

他是一只不普通的鸡。

浑身乌亮,却又透着光泽,不似那些灰黄的土鸡。他的尾翅长而整齐,黑色的羽毛中点缀着些红,像个神气的黑将军,配着红缨,更显英武。不过任他再有能耐,等待他的还是斩首。想到这里,我有些为他惋惜,这只野鸡本该在森林、草原上过着自由的生活。

他看我进来,安静了会儿,似打量着我,却不同于其它的鸡,只缩着脖子,逆来顺受之样。

他开始挣扎,尽管双腿被绑,他还是尽力迈开步子、扑着双翅,在卫生间里上蹿下跳。奋力一跃,前行一大步,想快跑时又被绳子带倒。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又起来,做好冲刺的姿势,准备新一次失败。

黑将军啊黑将军,认命吧!还是和其它的鸡一般,接受现实,庸庸常常地享受一下生命中最后的安宁吧,何必如此费力不讨好呢?我叹息一声,退出房间。……

正看书的我,听到一声凄切的长鸣。我知道妈妈对它下手了,看来它是逃不过此劫的。却不想传来一句:“儿子,快帮我逮鸡,它溜掉了。”好家伙,有一手啊!从没听说过有鸡能逃过这割喉一刀的。我跑向厨房。

黑将军站在厨台上,威风地看着我,腿上绳子早已挣开。他发出得意的鸣叫,高亢、响亮、清脆,倒有一种虎啸山林之势。但这小小的厨房中,他又能逃向何处呢?我逼近他。

他挑衅地看我一眼,向着窗户纵身一跃,跳了下去。果然,他不是一只平庸的鸡。

我俯在窗边,看他黑色的身影,从容、优雅地滑翔,在林立的高楼中这一抹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麻雀为自己灰白的羽毛而羞愧,燕子因自己柔弱的身躯而脸红。他好似雄鹰,华丽地飞翔、降落,悠闲地离开。

妈妈还在催促我下楼去追。而我脑海中却浮现出他此前的身影:出众的外貌,漂亮的黑羽。他不同于寻常野鸡,临终前,拒绝与同伴一般等待死亡。他选择挣扎,更不同于麻木的家鸡。厨房中响亮的长鸣,绝美的一跃,为他赢得了生的机会。

他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拒绝了平庸,超越了平凡。他属于自然,他本该离去。

对于他,我只能是欣赏。

记叙文写作指导:怎样用好描写

记叙文以表现形象见长,因此,记叙文一般离不开描写,生动传神的描写常常会使普通的文章“蓬荜生辉”。

因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记叙文的一大亮点。

描写从对象上一般分为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从描写的角度上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从描写的态势上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从描写的形体上分整体描写与局部描写;从描写的风格上分白描与细描。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心理、行动、语言的描写。精当的人物描写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形象,从而表现文章的主题。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叫景物描写。环境描写能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强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衬托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正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是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或环境、气氛作直接的描绘,让读者直接感知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和环境的规模、事件的气氛等。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描写手法,即对某一事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或者通过描写它在周围事物中所产生的反响,从侧面间接地表现它的情态和特征。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如《口技》中“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侧面描写有时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正侧面结合,相得益彰,表现力更强。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鲁迅写的《藤野先生》中老师的外貌: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这是用白描的手法刻画藤野先生;三言两语就能体现他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细描,也叫工笔细描,就是讲究文笔工整,注重人物细部的详细刻画和细致描写,是国画方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借用,也是人们在刻画人物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工笔细描的显著特点,是讲究人物微观的具体展示。工笔细描法的具体实施,往往从人物的整体面貌上用墨,既写面部,又及全身,给人以整体的印象。这种描写,多用于比较陌生的人物和主要人物,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了解并熟悉所写的人物,才能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就采用了这种工笔细描的方法,请看其中一段文字:“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段文字,对中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就是工笔细描。它既写了闰土的整体“身材”,又写了五官细部,而又以后者为主,从脸色,到脸上皱纹,从眼睛,到眼睛周围;既写了上端头部“破毡帽”,又写了中端身部“极薄的棉衣”;既写了手里的物件,又写了两手着实“像是松树皮了”;既写了静态,整体形象犹如一个“木偶人”,又写了动态,“浑身瑟缩着”,而又以静态为主;既有现实闰土的精雕细刻,又有他过去外貌的顺带点墨,而又以前者为主,这样,我们看到的中年闰土,就是一个有头脸,有衣装,有细部,有全部的完整形象。工笔细描法是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之一,运用这种方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遵从一定的顺序,根据写作需要和人物特点,按照作者或文中线索人物的观察顺序进行有条不紊的描写。例如,上面对闰土的描写,就是先“身材”,后“脸”部,再衣着,从上到下;写脸部是先“脸”后“眼”,由总到分;写衣着是先“帽”后“衣”,从上到下;写眼部是先“眼睛”后“周围”,先内后外;写手部是先手中的“物件”后手的“实况”,由外到内。这样,主人公的形象就随着作者的笔墨,先后有序逐渐完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二是要有重点,不能从头到脚,不分主次地全面描述,要根据人物思想性格和外在特点,抓住本质特征进行重点描写。例如上面写闰土外貌,身材和衣着是略写,脸部和手部详写;脸部中,眼睛又详写,手部中,手的实情又详写,至于头部的鼻嘴和脸的下部只字未提。这样,就突出了闰土中年穷苦、麻木、近于木偶的个性特征。

静态描写,指像画家画静物写生似地描写景物或人物在静止中的状态,静态描写应注意不要过于细致,以免使读者感到呆板、冗长而影响可读性。描写范围包括景物或人物整体的样子、位置、颜色、形状、细部的变化等。动态描写,指描写景物或人物在运动中的状态。描写范围包括活动中的人们、七彩的阳光、小河中的水流、飘浮的云朵、风中的叶子等。静动态描写相结合,多角度地表现描写对象,相映成趣,让文章内容丰富而富有变化。

精当的描写与清晰的叙述巧妙结合,记叙文自然会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写记叙文,特别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几乎每篇文章都会涉及语言描写。在现实生活中,一件事往往有很多人参与,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会说很多话,我们记述这些件事的时候,是不是要把每个人物的语言像录音一样,一字不落地全部记录下来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写作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原版复制,作品的内容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在语言描写过程中,作者对文中每个人物的语言,都要进行恰当地选择和艺术加工:哪些语言必须写,哪些语言不能写,哪些语言要详写,哪些语言要略写,哪些语言必须做改动,作者需要再三推敲,反复斟酌。

      那么,在叙事过程中,我们如何恰当地选择不同人物的语言呢?

     

 

      事件中的人物无论怎样众多,其扮演的“角色”都不会超出以下四种: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人物)、侧面人物、线索人物。

       ——是叙事的主线,全文讲述的事件都是此人“主动”做的事件,全文以此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核心,镜头始终正面对准他(她),没有此人,该事件就不会发生,他(她)是整个事件的“发起者”、“实施者”也是事件的“终结者”,他以及他所做的事,是整部作品要表现的思想感情的核心载体,其他人都是被他所做的事“裹挟进来”的参与者。在小说中叫主人公。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达,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又叫推动情节发展人物。次要人物往往与主要人物“形影相随”,既是事件发生的动因,又影响、制约和“诱导”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该角色的出现及其态度、心理、情绪、情感、行为的变化,影响着主要人物的行为,决定着情节发展的方向和路线。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镇关西和金老儿父女,在文中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这些人物的有与无,不影响事件的发生和情节的发展方向,没有他们,事件照样发生、发展,他们是事件中的“群众演员”,他们的存在和行为表现,只是为了印证或凸显主要人物的特点,他们的存在,就像绿叶的一样,是为了让鲜花显得更娇艳;就像云雾一样,是为了让高山更傲岸,他们的核心作用是陪衬,让主要人物的性格、能力、人品等呈现得个更明显。侧面人物是作者根据表现效果的需要“随时”添加的。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店小二以及街头上那些观看拳打镇关西的那些人,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

       ——因为某个原因到达事发现场,并留在事发现场,作为一旁的“看客”或者整个事件的“见证者”,他的存在是作者“刻意”添加的,目的是将所写的所有材料通过这个人的眼观、耳听、心感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线索人物在很多文章中一身兼二职——既是线索人物,又是侧面人物。线索人物必须贯穿整个故事,而侧面人物只是在作者需要他们陪衬的时候才出场。

      不同的“角色”在作品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他们说的话发挥的作用,要和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一一对应。这如同一个公司,门卫的作用是负责安全的,他的语言要发挥保障公司安全的作用,经理的作用是组织经营和管理,他的语言必须发挥组织经营管理作用,人物语言和其扮演的“角色”一旦错位,公司就“乱套”了。

     

 

      

 主要人物的语言有两个功能:

    

  ——直接体现主要人物的性格、人品、能力,间接表达文章的主题。作者在写作之前,要把这个人物塑造成一个怎样的形象,这里选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短语、甚至是每个词语和标点都要直接集中体现这一形象 。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出来了,文章的主题就同时表现出来了。

      

——引领次要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

例一:

       “你早晨早点起来能死啊?早起一分钟,就多干一份活,就多一份收获,这个浅显的道理你怎么就不懂呢?”早晨刚过五点,于妈妈就冲进二懒的卧室,不由分说,一把掀开被子,拧着耳朵将酣睡中的儿子拖起来,“我把两亩地的菜园子浇完了,十几头猪也都喂饱了,没想到你一个二十七八岁的汉子还赖在炕上睡大觉,你的脸就不发烧!你瞧瞧邻居家的大强,今年刚刚十五岁,我起床的时候,人家已经把三十多捆喂鱼的青草,全都扛到了鱼塘边,我这样的娘怎么能生出你这么个懒虫?!”

      在这段语言描写中(其中穿插着动作描写),作者在动笔之前确定的写作目的是:将于妈妈塑造成一个勤劳、朴实、泼辣、要强的形象,间接表现全文的主题:赞美于妈妈勤劳、朴实、泼辣、要强的精神品质,因而在选取于妈妈的语言时,字字句句都围绕这个核心来选取。同时让这些语言发挥其附属功能,用于妈妈的语言引出了次要人物——二懒的出场。在这个故事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发挥功能和人物扮演的“角色”应该发挥的功能对应得严丝合缝,因此说,这是一个成功的写作案例。

例二:

      “今天下午,咱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完成的工作做一下细致的复查,要做到不留一个死角,不留一丝隐患,每个螺丝钉、每个接线头都要做到上眼、上手、上心,每个部件检查后都要进行开机运行检验,确保运转正常再检查下一个单元。另外,下班的时候,我给秦晋生病的妈妈,准备了两箱大枣和一包红糖,请晓君走的时候帮我顺便带去,替我问候她老人家!”车间主任,站在会议室的前台上,一改私下里的风趣幽默,语气和表情庄严肃穆得让全厂的人几乎都不敢认识他了,“大家今天要做的工作,就是鸡蛋里挑骨头,谁挑得多,我就要表扬谁,大家就要学习谁!司机注意一下,一会儿去工地,把借化纤厂的电焊机还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在这段语言描写中,作者要把车间主任塑造成一个对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人,赞美其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附属功能是推动情节发展。但在选取人物语言时,多了两处:一处是“另外,下班的时候,我给秦晋生病的妈妈,准备了两箱大枣和一包红糖,请晓君走的时候帮我顺便带去,替我问候她老人家!”另一处是“司机注意一下,一会儿去工地,把借化纤厂的电焊机还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两部分语言,前者表现车间主任关爱、体贴下属;后者表现车间主任讲究诚信,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无关,因此,这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人物的语言)

       次要人物的语言有两个功能: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抛砖引玉,自然引出主要人物那些能集中表现主题的行为、状态。

     

  ——添加侧面描写内容,通过侧面描写内容,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例如,下面这段记者专访情节:

       记者:当时气温零下二十几度,风大浪高,周围的人都袖手旁观,您是怎样做的呢?

       林俊:当时看到落水的游客拼命挣扎,再不入水搭救,一个鲜活的生命将从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潜意识告诉我,自己没有理由也不能做看客,当时啥也没想,直接就跳进了大海里。

       在这个故事情节中,记者是次要人物,他的语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最后一句话——您是怎样做的呢?这部分发挥的是次要人物语言的核心功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自然引出见义勇为永雄林俊的话。一部分是前面的三句话——当时气温零下二十几度,风大浪高,周围的人都袖手旁观,这是侧面描写,借助侧面环境和侧面人物,来突出林俊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

     

 

        侧面人物的语言,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突出主题。

例如:

     “大娘,你慢点走,把菜给我,我帮你提上五楼!”一天下班回家,妈妈发现邻居王奶奶提着重重的菜篮准备上楼,一路小跑,追了上去。

     “不用,不用,你上了一天的班,也够累的,怎么好意思再让你受累!”王奶奶回头见是妈妈,脸上顿时挂满了笑容,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你这孩子,帮大娘忙太多了,大娘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我退休在家,一天也没什么事做,提这点菜累不坏,你赶紧上楼吧,家里还有晚饭等着你做呢!”

    “那怎么行,你都快七十了,菜篮子这么重,又要爬五楼,怎么能吃得消,我年级轻轻的,你放心,累不着的!”妈妈笑着,不由分说,抢过菜篮就进了楼门。

“嗨,这孩子真好,谁摊上这样的邻居,真幸运!”李奶奶望着楼门,不住地赞叹。

    “谁家要是取了这样的媳妇,更是烧了高香,她对左邻右舍都这样好,对自己的公婆、丈夫还能差了?!”张大爷附和着感叹。

     “可不是,她和我儿子是一个单位的,工作认真,人缘更好,年年被评为先进!”坐在门口的门卫也忙不迭地插话,“听说今年要被提拔当公司经理了,大家都盼着呢!”

      在上面这个故事情节中,末尾部分出现的李奶奶、张大爷和门卫都是侧面人物,他们说的话,起的作用都是侧面衬托,突出主题。 

      

      线索人物作为旁观者,正常情况下,不参与核心事件。我们在作品中遇到线索人物说话时,此时的线索人物是临时“兼职”,“客串”推动情节发展人物或侧面人物。其“客串”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时,其语言就要发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人物的语言的作用(同上),同样当其“兼职”侧面人物时,其语言就要发挥突出主题的作用。

      

      。主要人物语言一般要详写(即多写他说的话),因为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是叙事的核心,他的语言能集中表现主题,是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当文章的主题在于表现主要人物默默奉献时,要多写人物行为,少写人物语言,否则就和主题中的“默默”相矛盾。

      次要人物语言分为两部分,起推动情节发展作用的语言,要略写,能自然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即可;而侧面描写部分一般要多写,因为它能突出主题——但这里所说的“多写”(即详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推动情节发展的语言要多写,相对主要人物的语言,又要少写——比主要人物的语言还多,就会喧宾夺主,导致“主角”和“配角”颠倒。

      侧面人物的语言,一般要比单纯推动情节发展人物的语言要多,但比主要人物的语言要少——我们既要发挥侧面人物语言突出主题的作用,又要避免喧宾夺主,主次颠倒。

       线索人物的语言,一般不写,即使兼职其他“角色”,人物语言也要略写,点到即止。因为线索人物的核心作用在于发挥结构作用——贯穿全文,前呼后应,脉络清晰,确保文章结构完整严谨,其他作用都是次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物的语言具有生活化、口语化、随意化特点。我们写作时,笔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不是照搬照抄生活的原貌,我们写出的每一句话、每个短语、每个词语甚至每个标点都要为我们的写作目的服务,因此我们从生活中选取的语言一定要进行艺术加工。

      

       例如,要塑造父亲严格教子的正面形象,有人是这样写的:

    “他妈的,你写完作业就不能仔细检查检查,这错个标点,那落个笔划,净犯这些王八犊子错误!”爸爸看了几眼作业本,登时大发雷霆。

      这里要塑造的父亲是个正面人物,在生活中他的话可能就是这样说的,但语言中的“他妈的”和“王八犊子”,过于粗鲁,会损害人物形象,这样的词语要删除或修改。

      

       

有时候,在某个情节中,人物说得话过少,表现力不够,这时候就需要根据主题表达需要,结合人物身份、所处场合,添加语言的数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

      “我当时什么也没想,就跳下水去救人了!”王俊说。

      人物的语言过少,表现力不够,适当添加,就能增强表现力:

“当一个生命面临瞬间生死的一刻,我没有时间去想得太多,我只是觉得我应该去救他,不救他我这一辈子都会良心不安,因此,什么都没想,就跳下水去救人了!”王俊说。

      写作是个精细的艺术创作过程,任何一个部分,要想做到恰到好处,无懈可击,都需要反复研究学习,认真推敲完善,不断实践提升,只有拥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那种精益求精、锦上添花的精神,笔下的文章才能不断获得提升。

十首描写闲人的古诗词,花前独占春风早,寻香已落闲人后

  山并不忙,却能蕴藏万叶千声;水似悠闲,回眸时已一泻千里。思想需要经验积累,灵感需要感情沉淀,体验需要透彻观照,这些只有在闲暇时才能产生。闲人就是在闲暇之余去做人,去享受普通人的安详生活。朱敦儒懂生活,“眼里数闲人,只有钓翁潇洒”;元好问好闲散,“满酌九霞香酝,共为云水闲人。”下面推荐优选范文十首描写闲人的古诗词,一起做个闲人,携一壶老酒,钓一溪风月。

  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赏析: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行香子·述怀   宋代: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赏析:虽有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无所施展。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早冬  唐代: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赏析: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一样。这时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不知不觉走入酒家。

  蝶恋花  宋代:陆游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赏析:时光飞逝,美好年华难以留住,镜里的年轻容颜,很快就老去了。只有一句话要记住:“只有闲人才能当神仙。”

  新晴野望    唐代: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赏析: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河湟    唐代:杜牧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赏析: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

  减字木兰花  宋代:朱敦儒

  闲人行李。羽扇芒鞋尘世外。

  一叠溪山。也解分风送客帆。

  时平易醉。无复惊心并溅泪。

  长揖忘言。回棹桃花插满船。

  赏析:好个朱敦儒,羽扇芒鞋尘世外,一幅闲人的装扮,让那位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好不羡慕。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    唐代  高适

  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

  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

  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

  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赏析:淇水两岸桑树成行,蚕农们都在忙着采摘桑叶。诗人在水边与打鱼、砍柴的聊天,怀念先前的隐居生活。

  酬乐天频梦微之  唐代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赏析:元稹的这首酬答小诗构思相当奇巧,感情极其诚挚。虽然全诗只有四句,却把诗人对好友的无限感念之情和内心世界的凄苦心境描写得漓淋尽致。

她用一种八卦而戏谑的腔调说道

他笃定而自豪地宣布着自己的丰功伟绩

她情不自禁地赞叹着

他十分客气地表达了欢迎之意,语气里包含着虚假的真诚

她认命地说道

他镇定自若,对答如流

她的语气殷勤而热忱,让人顿生亲近之意

她媚眼如丝,语气轻俏地调侃道

他不假思索地说道

她愤愤不平地嘟囔着,絮絮叨叨个没完

他的语气庄严沉重,仿佛在说什么很严重的事情

他自信而又不失礼貌地说道

她嘴唇颤抖着低声说道

她用一种尖锐的、令人厌恶的声音抱怨道

她满腔怨恨地诅咒着

她腻着声音撒娇道

他一翻眼珠,冷冷说道

他立刻打蛇随棍上地说道

他尖锐地反驳道

他含糊其辞地敷衍道

写作素材:人物的动作描写(说话)

她轻描淡写地说着自己的过往

他不屑地嗤声笑道

他语气沉痛地缓缓说道

他心悦诚服地感慨道

她语气刻薄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灵活掌握这些描写手法,才是写好作文格式(范本)的捷径

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爱默生

描写是作文格式(范本)里避不开的一个词儿。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

那么小学语文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呢?

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记忆口诀:

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衬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诚恳地说:“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

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可以买车了!

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

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

也可分为风景描写、静态物体与动态物体的描写。

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

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描写式英文段落欣赏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柒陆作文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2029 www.7l6.cn 【关于柒陆作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8888888号

声明: 柒陆作文网 所有作文和句子来自互联网 ,和网友个人上传,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柒陆作文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