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陆作文网:专注于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美文句子等内容!

文章

小学作文格式(范本)素材:比喻描写

日期:04-05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774我来评论

导读:小学作文格式(范本)素材:比喻描写
比喻描写
二年级比喻句1.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2.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

小学作文格式(范本)素材:比喻描写

小学作文格式(范本)素材:比喻描写
 

比喻描写


二年级比喻句

1.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2.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3. 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4.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5. 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的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三年级比喻句

1.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2.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3.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4. 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5.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

6.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那扇那,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四年级比喻句

1.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 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3.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4.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5.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象是天空着了火。

6. 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名句名段

1、我送你4句话。其一,这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没成功。其二,改变世界之前,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其三,改变从决定开始,决定在行动之前。其四,是自己的决心,而不是环境在决定你的命运。你不妨先改变自己的习惯,试着用友善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快乐。”(《知识窗》马国福)

2、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耸立?(《感悟春天》朱国良)

3、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感悟春天》朱国良)

4、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繁星·春水》)

5、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6、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8、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9、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10、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朱自清《秦淮河月色》)

万丈高楼平地起,文豪们也不是生来就会写文章,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为自己打了深厚的基础,所以想让孩子作文格式(范本)写得好,现在就开始积累吧!

开头“四法”——帮你玩转语文作文格式(范本)开头之描写方法运用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四种作文格式(范本)开头的方法,大家练习的效果怎么样?

细心的小可爱肯定发现啦,昨天周周只带大家详细讲解了前三种方法,第四种方法只是简单提了一下,所以今天咱们来分享下第四种方法。


咱们复习一下,最后一种是描写方法运用的开头。

第一种是人物描写。

第二种是环境描写。


咱们先回顾一下人物描写的相关内容: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正面描写,一类是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有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是通过他人视角或者环境描写来衬托。


咱们还是以昨天的作文格式(范本)题目《温暖的旅程》作为例子,用人物描写开头可以这样:“哎,有没有人能帮我看看xx站还有多久能到啊!”一位穿着棕灰色外套,头发花白的奶奶在公交车上突然发问。沉默的旅程像是投入石子的湖面,开始泛起了一阵阵温暖的涟漪。”

当然,有小可爱发现,这个片段开头里居然也有修辞,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即便是一段的开头,多种方法的运用也会让作文格式(范本)内容显得既充实又高级哦!


咱们接着回顾环境描写的内容:

环境描写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环境描写,一类是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一般写四季景物变迁、花鸟树草之类居多。

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描写社会大背景,多以街市居多。


如果想要以环境描写作为开头,可以这样写:“五月的香樟树开出细碎的花,清淡的香气攀上枝头、屋角,又越过栅栏,飞到远远的那一头,和香气有关的温暖旅程就此开启。”

周周今天在这里只举了一部分的例子,小可爱们还是要自己去尝试练习,才能熟练运用,把作文格式(范本)写的更好哦!

描写五月的句子(2)

1、哦!美丽的五月来了,夏季到了,虽然树上的许多花儿落了。但是树木却长得越发的茂盛了。鸟儿们躲在树叶里“叽叽喳喳”欢快地唱着歌。

2、五月是一个被鲜血染红的月份;是一个被热情点亮的月份;是一个被爱所渲染的月份。五月的大地,永远明晰,五月的天空,永远缤纷!

3、五月风,越过高山的坎坎坷坷,拂去了岁月的尘埃。五月风,如诗人的笔,如画家的五彩,将绿色覆盖每一片荒凉,让大地换上了新装。

4、那颗颗金黄的油菜荚,饱含着去年播种的汗水;那棵棵嫩绿的玉米苗,扬起了今年丰收的脸庞。大家一起携手,走进这充满希望的五月。

5、五月,正是初夏时节。尽管如此,太阳却不受“初”的限制,在空中盛气凌人,肆无忌惮地烘烤着整个世界。大地张开干裂的嘴唇,呻吟着。

6、五月风,洋溢着笑脸,灿烂着每一朵花儿,用希望的手叩响了沉睡的天空,吹散了糜烂,吹走了腐味,带来了清晰。

7、五月,鹅城小道早已铺满鲜花的色彩,枝桠早已弥漫淡淡幽香。不知不觉中,花朵交响乐已经奏响了。

8、乡村的五月,是恬淡而又舒缓的,就像一个刚刚出落得美丽漂亮的少女,并不会因为自己还不丰满而显出莫名其妙的急躁,也不会因为自己还未成熟而不慢慢地表现。你看那杏树的花朵间,早已吐出芳香的花蕊,你看那清明的眸子里,早已有了对细雨的憧憬。

9、五月风,轻轻地从耳边吹过,柔柔的,软软的,象一朵云彩轻拂着我的脸。她是从春天的阳光中走来,从大山深处穿越而来,带着花草的清香,带着放飞的梦想,一路欢歌,把大地点缀得如诗如画。

10、五月风,将鸟儿的羽毛吹长,将树叶吹绿,将花儿吹红,让生命的情感得到激情燃烧,心灵也在五月的风中变得纯净。

11、五月的花,品种繁多,姿态繁多。请倾听春天吧,这个五月花如海的季节!

12、五月的雨变化多端,忽晴忽阴,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太阳雨,一会儿倾盆大雨,让人感觉到一种千变万化的美。

13、五月风,记载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每一个传说都化做一片云彩,弥漫在整个天空。

14、五月到了,田野里的蔬菜有的绿油油的一片,也有的已经开花了,还有的成熟了。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探索这个奇妙的五月吧!

15、等待在五月的夜晚,是晚风中的迷离。因为一句承诺,因为一种期待。正是栀子花开的时节,晚风从窗外飘来,带着有几缕清香,更有几分清凉。时间像一个精灵,默默地在哪里流淌。陪伴着漫漫长夜,陪伴着一个人的痴望。等待在午夜的窗前,守着那份奢望。惆怅伴寂寞,孤灯照残茶。

16、五月的天真蓝,蓝得看不出远处是大海,还是天。天上的小鸟在吱吱喳喳地唱着歌。小鸟身后的白云形态各异,有的像马儿腾空跃起,有的像猫咪凌空翻转,还有的像大公鸡,在雄赳赳、气昂昂地打鸣呢。

17、五月,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五月,播种希望,翘首金秋;吹拂着春天暖洋洋的风,我们跟随季节的脚步走进五月。

18、五月槐花开!风吹着阵阵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时而还会有几片小小的蕊片安静地掉落。风中飘下的槐花,脆弱而瘦小,有些掉到了我的身上,让我有了一丝被惊动了的快乐。

19、五月的田野真美啊!到处是绿色,各种蔬菜在这里过着幸福的生活,这大片大片的田野可真是一派生机啊!

20、学会生活,学会爱,就是要承担这人生中艰难的一切,然后从中寻觅出美和友爱的存在,从一条狭窄的小径上寻找到通往整个世界的道路。四月再见,五月你好!

21、春风拂柳的四月,已经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五月已经踏着矫健的步伐,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22、我从春天过来,一不小心就遇到了夏,不知不觉,这一年已漏过了三分之一。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新的五月,愿你想要的明天,都如约而至。

23、五月来了,来得那么低调,没有征兆,没有欢呼,无声无息,似乎除了我,从来就没有人期待,也难怪,五月来了,日子也一样是过,五月来了,也只是来了。

24、人生步步是坎坷,笑到最后才是大哥。美好的五月,加油。

25、当你对生活感到不满的时候,与其有时间抱怨,不如学着去改变。生活其实都是这样,不管你抱不抱怨,它都得过。换一个角度来观察世界,世界会比你想象的要精彩。五月你好!

26、五月,天空沉静,草木欣然,温和而不疏淡,热烈而不拘束。请别畏惧孑然独立,爱情就像夏天说下就下的雨,期待已久,说来就来。愿你和你的他,一同栖居在时光温柔的掌心,聊昼夜的情话,溜蠢萌的猫狗。听五月的淅沥,感受一点又一点的小欢喜。

27、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五月你好!

28、五月的花,品种繁多,姿态繁多。请倾听春天吧,这个五月花如海的季节!

29、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学会放下,看开,想开,明天依旧阳光灿烂。五月你好!

30、不要一味地羡慕人家的绝活与绝招,通过恒久的努力,你也完全可以拥有。因为,把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就是绝招;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提醒自己,记住自己的提醒,上进的你,快乐的你,健康的你,善良的你,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五月你好!

小说写作中的视觉、嗅觉和触觉描写

小说写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向读者呈现出人物或事物的外在、声音、气味、感觉和味道,这里的“呈现”非常重要。想要把这些感觉真实地呈现出来,离不开感官描写。

感官描写包括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等五感描写,也包括第六感描写。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感官描写,才使得故事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下面先讨论一下如何进行视觉描写、嗅觉描写和触觉描写。

一、视觉描写
视觉描写是最常用的五感描写之一,在小说中主要用来描写事情、人物及地点。

使用视觉描写,要注意向读者呈现的内容以及呈现的方式。不要简单地写出你想让读者看到的内容,而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优势,用文字和图像充填进小说中,让读者无法提前预料,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视觉描写中,可以使用一些不常见的词组和形容词,让人产生意想不到的意象,在读者脑海中描绘出形象生动的图画。

比如把远山比作水墨画,把电线比作空中通道,用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来描写事物或人物,可以更好地让读者集中注意力记住这种意象,使读者对作者的写作风格印象深刻。

要不断关注周边事物,密切观察它们的颜色、灯光、阴影以及纹理之间的细微之处,并把这些细节在作品中一一呈现出来,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需要注意的是,视觉描写在文章中不能频繁使用,这样反而会减弱或忽视其他感官的描写。

二、嗅觉描写
气味是一种能够唤起人们记忆深处某种回忆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嗅觉描写,充分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记忆,并借此象征某事,或者描述一些难以言表的状况,或者以此来描写某种背景和意象。

小说中,利用气味唤醒人物角色的记忆时,一定要确定:这个气味是令人愉悦的,还是糟糕不堪的;是高兴喜悦的,还是悲伤凄惨的;是令人惊恐的,还是充满希望的。气味的整体基调,将会影响人们对其产生记忆的好坏。

在小说创作中使用感官描写,可以时而高谈阔论,时而轻声细语。高谈阔论或轻声细语,分别代表着显而易见和难以捉摸的意象。在轻声细语时,微妙的暗示是最有效的描写。

使用嗅觉描写,可以感染人们的心情,好的气味让人心情愉悦,差的气味让人内心郁闷,反应在表情和行动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使用嗅觉描写,可以帮助你在小说中创建背景。比如潮湿的地下水沟发出的阵阵气味,让读者对人物所处的恶劣环境心生不满。阵阵花香扑面而来,让读者对身处花海中的人们心生羡慕。

气味的描写,能够把读者带到小说中的人物所处的环境中,能够让读者看到人物在环境中的种种表现。

三、触觉描写
在小说中,“感觉像”是用来描述对一切事物的感受,从感官享受到疼痛与折磨,包罗万象。如果读者过去已经切身体验过其中的某些感受,此时你需要帮助读者回想起这种感受。如果读者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就需要帮助他们营造一种“如果这样做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的体验。

触觉描写给人的感觉比较深刻和形象。比如同样是表达风刮在脸上,你可以说:“凉爽的风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轻轻柔柔,酥酥痒痒。”也可以说:“风刮在脸上,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割在脸上,生疼生疼。”同样是风,但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这就是触觉描写的妙处。

在小说创作中,如果需要描写疼痛感时,你需要着重强调人物对疼痛的反应,而不是对疼痛的实际描述,要将人物的疼痛程度与对其描写的深度联系起来,从而影响人物的活动,以及故事的发展,也许颤动性的疼痛会变成沉重的一击。

在进行触觉描写时,不要描写人物角色的直接感受,而要营造一种你希望读者在阅读时有所体验的感觉。读者会将这种以前从未有过的体验,与过往自身可能有过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神秘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心花怒放。

在小说创作中,我们经常会利用一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东西,或者一些很小的细节,无限放大故事,引起读者对更大故事的关注,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这些细节将有助于故事背景的建立和故事基调的确定。使用感官描写,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点。

小学生描写人物动作5大技巧+例文,非常实用!

作家老舍对学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格式(范本)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当然,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可怎么写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呢?

请我们的同学先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有没有被爸爸或妈妈惩罚过?如果有,你现在就在纸上写上“妈妈惩罚我”或“爸爸打我”,就暂时别动,听我继续说,然后再一起来修改。

好了吗?我们先来看一个动作。

李老师喝茶。

这句话和你们现在在纸上写的那句话差不多。如果扩写,有同学这样写:李老师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这样写,还是很笼统,到底怎么喝的呢?是不是还可以更具体呢?用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说,怎么写才是“慢镜头”呢?

下面就是我们今天要教给同学们的动作描写的技巧。

01

给动作“化功大法”

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他咂吧咂吧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咂吧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格式(范本)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

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学了就要用,刚才同学们在纸上写的“妈妈惩罚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吗?试试?

02

给动作“涂脂抹粉”

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进行修饰,是不是就很美呢?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

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我们对这句话里的动作“涂脂抹粉”,就成了这样一句: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就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来,人物形象就会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思想。这里就叫“涂脂抹粉”。

我们再来看一篇“涂脂抹粉”的。

“ 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张小虎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呢。”

上面的片段中,运用“化功大法”把张小虎爬杆的动作进行了分解,然后给部分动作“涂脂抹粉”,文章就显得活灵活现,就真的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为你面前的动作片段,也来“涂脂抹粉”吧。记住,不能太多,化妆多了,也难看呢。你们说是不是?

03

给动作“配上声音”

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我们看一段动作描写。

“ 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这是一段老师点评试卷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经常看到类似情景,简单的几个动作,经过小作者“化功大法”、“涂脂抹粉”,加上人物的语言描写,就变成了近200个字的小片段,厉害吧?

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要克服“偷懒”心理,勤快一些,这样,我们平时看上去挺简单的几个动作,认为不可能写进作文格式(范本)的“一般内容”,都可以成为你作文格式(范本)的素材。

“配上声音”除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还可以配上适当的象声词。什么是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小猫叫的声音“喵喵”、北风刮的声音“呼呼”、汽车的喇叭声“嘟嘟”、爆竹发出的声响“噼里啪啦”等,这些就是象声词。

我们来看看再次修改后的片段。

“ 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就这么一点高度,还难得倒我爬杆王?大家瞧我的!”。说完,张小虎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他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嗖”的一声,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嘴里还发出“嗨嗨”的声音。他的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我上来啦——我赢啦——”。”

这一段动作描写中,就有了人物的语言与象声词的插入,比上一段“无声的世界”好多了。同学们,还不赶快拿起笔,继续修改你面前的一段话呢?配上声音,让动作行为更生动!

04

给动作“加上表情”

在动作描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动作,还要思考此项动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是怎么做的,这就要让动作与表情、神态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

课文《全神贯注》中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

“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贯注的艺术家形象。

“ 我把自制的贺卡举到妈妈面前:“妈妈,生日快乐!这是给你的礼物!”

妈妈张大了嘴巴,满脸疑惑:“这……这是你做的贺卡?”

“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

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

妈妈抚摸着贺卡的每一个边,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番五次、颠来倒去地看着,仿佛在欣赏她最心爱的宝贝。忽然,妈妈一把把我拉在怀里,紧紧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儿!我的好孩子!妈妈谢谢你!”。我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身体在抖动着。

这一段话写了妈妈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写出了妈妈的幸福与激动,简单的一个“收到礼物”的动作描写,却让我们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来,这样的动作描写技法真是太妙了。

再次修改我们的动作描写片段,给动作描写“加上表情”吧。

05

给动作“融入心理”

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

同样,来看一个例子。

“ 我飞快地从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劲地捏了捏,感觉雪球还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刚才你赵红也太不够哥们儿义气了,竟然敢袭击我?看我这次怎么收拾你!又迅速抓了一把,这样两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赵红,你给我小心啊!

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概还想再给我一个“炮弹”吧。这正是个机会,趁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嗖”的一声,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雪片。“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这是《雪战》作文格式(范本)中的一个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写得栩栩如生。我们也看得出在“反攻”时小作者内心是怎么想的,就知道这个“雪球”抛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这样的片段描写,就比没有心理活动的强多啦。

想想你面前的作文格式(范本)片段,妈妈惩罚你或爸爸打你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补充上去吧。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几个绝活,当然并不是每次写作文格式(范本)的时候都必须运用到,我们可以选择使用。

相信多次练习后,你就会把这些技巧运用自如,作文格式(范本)越写越好!

小说写作,将感官描写融入故事情节

在呈现与叙述中,利用感官描写至关重要。比如我们说某物闻起来像什么、尝起来像什么,或者感觉像什么,这就是叙述。用叙述的方法通常不太具有说服力。

而如果我们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感官描写,将一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画面呈现到读者面前,效果可能比直接叙述更好,也更有说服力。

对读者而言,他们除了关注故事情节发展之外,更喜欢那种具有画面感,极具冲击力和想象力的场景,也更想体会到人物塑造、场景描写、气氛营造、背景烘托的语言魅力。

想要写好一个事物,最好亲自对这个事物进行体验,去感受、品尝、触摸、听见甚至是闻一闻,这样,你写出来的东西读者看过之后才会感同身受。

一、让读者产生画面感
你看到一幅水果画,画家用他精妙的笔法,把水果的细节真实地呈现出来,精巧的构思,丰满的轮廓,合适的色彩和色调,精雕细琢的笔法,让一幅静态的水果图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

你在想,如果能够真正触摸到这些水果,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如果能够把这些水果放在鼻尖闻一闻,会是什么气味;如果能够咬一口,会是什么味道。

这一切,让你产生一种冲动,想立刻去超市买几个水果尝一尝,而此时你的口水也会不自觉地流出来。

这位画家的作品,让你对这些水果产生了一种心理感知。越优秀的画家,带给你的心理感知就越强烈。

在写作中,我们也需要做类似的事情。我们必须完整地描写时间、地点、事件、人物以及场景,才能将画面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

如果你想吸引读者的注意,就要像画家一样,精心准备,充分利用五种感官,甚至利用第六感,让你的故事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具画面感,让读者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在你的故事中,桌上摆着的饭菜,形神俱备,色香味俱全,美味四溢,香味怡人,飘荡在整个房间中,读者看过之后忍不住想马上把它吃到肚子里。

在你的故事里,一个人物出现,他的音容笑貌、形态举止、举手投足,让人感觉呼之欲出,仿佛一个人真实地站在你的面前。

如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根据你的描写,联想到现实中的地点和人物,说明你已经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到你的作品中。

二、学会使用感官描写
在小说创作中,我们要学会反复使用感官描写,而要使用哪一种感官,则要根据故事情节和背景来决定。

在特定的场景或环境中,根据你最想要传递的形象,以及想让读者有什么样的体验,选择合适的感官描写。

比如,你在故事中描写到一个人收留了一个流浪狗,就可以从它的感觉、嗅觉、听觉或外表去描写。如果你想描写一个人,就可以从他的五官外貌、体态神态、走路的姿势、行事的风格、说话的语气、散发的气味等方面进行描写。

当你需要进行感官描写时,或者想让读者感受到事物或人物某方面的特质时,就可以使用多种感官,交叠起来进行描写。这样就会让读者对你正在描写的人物和事物有一个较为详尽的认识,有个整体的概念。

你想让某物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或者尝起来如何,就可以把它描写出来。出现在你的小说和故事中。

精练简洁的描写,并不仅仅是篇幅简短,而是要在读者的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图画,生动形象,和篇幅更长、细节更多的文字所勾勒的画面一致。所以,我们必须挑选出强而有力、更具说服力的意象。

三、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
写作时一定要首先明确目标,根据读者的需求来确定感官的呈现方式,并用出乎意料的方式向读者传达某种意象。

写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向读者呈现事物的外在、声音、气味、感觉和味道。这样的描写比叙述更具说服力。

使用感官描写,要确定目标读者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是想欣赏文章,还是只想了解故事的进展,对于只想快速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读者,就必须大量缩减细节描写。

在写作中,不要过度地描写事物的外在特征,而要同时使用多种感官描写,创造出细致入微、错综复杂的细节。要让多种感官描写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作用,构建故事的背景,塑造人物的形象,描述生动的场景。

想要让读者喜欢你的故事,就一定要把读者带入到故事中,让读者亲自感受故事带给自己的触动,让读者产生真情实感,这样读者才能喜欢你的故事,并深深地融入到故事中,不能自拔。

作文格式(范本)描写一定要细致

“橙红的天空泛着点深海蓝,再渲染点紫莹莹的云,这是我儿时最常见的情景。”


“满天星斗,似一粒粒碎金,如一颗颗珍珠。”


这样的天空,色彩斑斓,犹如泼洒出了颜色盒,这些色彩,都不再是单一的孤独的色彩,而是复合型的喋喋不休的色彩。


其实,今天大家都喜欢看视频,都在日常生活中进入了短视频时代,想想看,如果是你,你是喜欢看高清视频,还是喜欢看像素特别低,画面模糊不清的视频呢?


同理,阅卷老师是喜欢看描写粗糙的作文格式(范本),还是描写细致清晰的作文格式(范本)呢?

我们一起学习契科夫的一段话吧:

当你坐下来写作的时候,请记住,不是“一杯饮料”而是“一杯马丁尼”;
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长卷毛狗”;
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玫瑰”;
不是”一个滑雪者”而是“一位含苞欲放的年轻少女”;
不“一顶帽子”而是“一只高顶回角帽”;
不是“一只猫”而是“一只阿比西尼亚猫”;
不是“一支枪”,而是“一支0.44口径的新式自动手枪”,
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幅”马奈的《奥林匹亚》‘’。

干货分享 || 动作描写五大技巧

作家老舍先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格式(范本)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

当然,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我们也知道有哪些动作,可怎么写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呢?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你认真阅读本文,配合老师布置的练习,你就不是一般的你啦!一个个就会成为动作描写的大师!


PART 01

给动作“化功大法”

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他砸巴砸巴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砸巴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格式(范本)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学了就要用,刚才同学们在纸上写的“妈妈打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吗?试试?


PART 02

给动作“涂脂抹粉”
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是不是就很美呢?《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我们对这句话里的动作“涂脂抹粉”,就成了这样一句: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就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来,人物形象就会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思想。这里就叫“涂脂抹粉”。

我们再来看一篇“涂脂抹粉”的。

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张小虎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呢。


上面的片段中,运用“化功大法”把张小虎爬杆的动作进行了分解,然后给部分动作“涂脂抹粉”,文章就显得活灵活现,就真的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为你面前的动作片段,也来“涂脂抹粉”吧。记住,不能太多,化妆多了,也难看呢。你们说是不是?
 

PART 03

给动作“配上声音”


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我们看一段动作描写。

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这是一段老师点评试卷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经常看到类似情景,简单的几个动作,经过小作者“化功大法”、“涂脂抹粉”,加上人物的语言描写,就变成了近200个字的小片段,厉害吧?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要克服“偷懒”心理,勤快一些,这样,我们平时看上去挺简单的几个动作,认为不可能写进作文格式(范本)的“一般内容”,都可以成为你作文格式(范本)的素材。

“配上声音”除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还可以配上适当的象声词。什么是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小猫叫的声音“喵喵”、北风刮的声音“呼呼”、汽车的喇叭声“嘟嘟”、爆竹发出的声响“噼里啪啦”等,这些就是象声词。

我们来看看再次修改后的片段。


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就这么一点高度,还难得倒我爬杆王?大家瞧我的!”。说完,张小虎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他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嗖”的一声,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

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嘴里还发出“嗨嗨”的声音。他的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我上来啦——我赢啦——”。


这一段动作描写中,就有了人物的语言与象声词的插入,比上一段“无声的世界”好多了。同学们,还不赶快拿起笔,继续修改你面前的一段话呢?配上声音,动作也好听!


PART 04

给动作“加上表情”


在动作描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动作,还要思考此项动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是怎么做的,这就要让动作与表情、神态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

课文《全神贯注》中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贯注的艺术家形象。


我把自制的贺卡举到妈妈面前:“妈妈,生日快乐!这是给你的礼物!”妈妈张大了嘴巴,满脸疑惑:“这……这是你做的贺卡?”

“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

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

妈妈抚摸着贺卡的每一个边,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番五次、颠来倒去地看着,仿佛在欣赏她最心爱的宝贝。忽然,妈妈一把把我拉在怀里,紧紧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儿!我的好孩子!妈妈谢谢你!”。我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身体在抖动着。


这一段话写了妈妈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写出了妈妈的幸福与激动,简单的一个“收到礼物”的动作描写,却让我们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来,这样的动作描写技法真是太妙了。

再次修改我们的动作描写片段,给动作描写“加上表情”吧。


PART 05

给动作“融入心理”


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


同样,来看一个例子。


我飞快地从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劲地捏了捏,感觉雪球还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刚才你赵红也太不够哥们儿义气了,竟然敢袭击我?看我这次怎么收拾你!又迅速抓了一把,这样两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赵红,你给我小心啊!

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概还想再给我一个“炮弹”吧。这正是个机会,趁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嗖”的一声,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雪片。“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这是《雪战》作文格式(范本)中的一个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写得栩栩如生。我们也看得出在“反攻”时小作者内心是怎么想的,就知道这个“雪球”抛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这样的片段描写,就比没有心理活动的强多啦。

想想你面前的作文格式(范本)片段,妈妈打你或爸爸打你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补充上去吧。

以上就是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几个绝活,当然,并不是每次写作文格式(范本)的时候都必须运用到,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多次练习后,你就会把这些技巧运用自如的。

动作描写示例

幸运与否,看天。   

幸福与否,看心。

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 二、人物的行动 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写人物行动的目的就应十分明确;三、要注意 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 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在写作时,不是机械地按照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三方法进行描写的。在描写人物时,要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 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其次,在研究了正面描写之后,我们来看什么是侧面描写。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三国志演义》,这部小说经常采用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对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具体描写人物时,也应根据主题需要,按照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考虑是用正面描写还是用侧面描写,抑或是兼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动作描写的公式:动作行动+动作对象+动作环境+动作感受,有其中三项,你的文章有了一大亮点,动作感受是必不可少的

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搓揉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眼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忽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

——吴承恩《西游记》

       

萧长贵一听强盗二字,更吓得魂不附体,马上想穿裤子逃命。急忙之中又没有看清,拿裤脚当作裤腰,穿了半天只伸下一只腿去,那一只腿抵死伸不下去。他急了,用力一登,豁拉一声,裤子裂开了一大条缝。至此方才明白穿倒了,重新掉过来穿好。把长衣披在身上,来不及钮扣子,拿扎腰拦腰一捆,拖一双鞋。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孙老者一屈腰已到了院中,把楼鸽都吓飞起去。拉开架子,他打了趟查拳:腿快,手飘洒,一个飞脚起去,小辫儿飘在空中,象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快之中,每个架子都摆得稳、准,利落;来回六趟,把院子满都打到,走得圆,接得紧,身子在一处,而精神贯串到四面八方。抱拳收势,身儿缩紧,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

——老舍《断魂枪》

       

当他确信无问题时,便全身用力地一收缩,然后猛一伸张,双脚向石壁猛劲一蹬,全身一纵,他就像一粒小弹丸从巨石上射出去了,飞在空中,飞向奶头山的树梢。战士们顿时全身一惊,还没来得及呼出一口气,小弹丸似的栾超家已挂在奶头山伸过来的树梢上了。

——曲波《林海雪原》

古斯达夫像一个野蛮人在跳一个战争舞,他张开嘴巴,眼睛炯炯发光,向前瞪着。草地上只有他一个,跳上跳下得象一个球,一忽儿用脚跟踏着跳,两条腿替换着踢飞脚,踢到头那么高,每一踢就发一声尖喊。接着他又腾空跳起,在空中转了一个大身,掉下来的时候,只停在一只脚跟上,随即象一个陀螺似的旋转起来。

——[丹]尼克索《征服者贝来》

       

瑜大笑,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却送与孔明;孔明亦暗写了。两个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罗贯中《三国演义》

       

那胡八乱子想了一想,看看凤四老爹又不是个金刚、巨无霸,怕他怎的?便说道:“凤四哥,果然如此,我就得罪了!”凤四老爹把前襟提起,露出裤子来。他便使尽平生力气,飞起右脚,向他裆里一脚踢去。那知这一脚,并不象踢到肉上,好象踢到一块生铁上,把五个脚指头几乎碰断,那一痛直痛到心里去。顷刻之间,那一只腿,提也提不起了。

——吴敬梓《儒林外史》

       

马之悦喜在心上,稳在脸上:他一只手捏着一把锡酒壶,另一只手撩着拿酒壶那只手的袖子,轻轻慢慢的斟着,清亮的酒,在小小的蓝花瓷盅里溅起微小的泡沫,散着热气和香味儿。

——浩然《艳阳天》

父亲的小狗到他饭碗里抢饭吃,他便和小狗一同吃饭。他咬小狗的耳朵,小狗啃他的鼻子;他吹小狗的屁股,小狗舔他的嘴巴。

——[法]拉伯雷《巨人传》

       

 当她拿叉子的时候,手抖得非常厉害,以致于手中的叉子滑落下来。饥饿折磨得她竟像老人一般颤巍巍地摇着头。她不得不用手指拿起肉吃,当她把一块马铃薯塞进嘴里时,忽然哽咽地哭泣起来。两行大滴的泪珠顺着面颊流了下来,滴在了面包上。

——[法]左拉《小酒店》

       

忽然有一股青烟从嘴唇中央一个小小圆窟窿里直往外跑,随即散开,又向空中疏疏落落慢慢地挥发,变成了许多不整齐的灰色线条,一层透明淡薄的雾气,一些极象蜘蛛丝样的气体。偶然间,她举起一张张开的手,搅散那些清淡而又最静止的余痕;偶然间,她又伸起食指突然一下去划开它,然后十分沉着地望着那两段慢慢消散不可捉摸的气体。

——[法]莫泊桑《俊友》

从谈话开始,他一直是两只手盖住他右边的衣襟的角。当他拿手套作证时,他那两只长时间没离开衣襟角的手掌已是满是汗水。“这是他的致命处!”少剑波心里想,所以从开始谈话,少剑波并没有看这家伙的眼睛,而是不住地用眼瞟着他那僵直不正常的两只手。少剑波越看,这家伙越盖得紧,甚至偶尔有点微微的抖动。

——曲波《林海雪原》

       

陪审员们刚刚坐好,庭长就对他们讲话,说明他们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庭长讲话的时候,不住地变换姿势:一忽儿用左胳膊肘倚在桌上,一忽儿用右胳膊肘倚在桌上,一忽儿靠着他的椅背,一忽儿靠着他的圈椅的扶手,一忽儿把一叠纸的纸边弄齐,一忽儿摩挲一把裁纸刀,一忽儿摸一支铅笔。

——[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一个保姆曾经用她的人格担保,对我发誓说,这种情况已成习惯,只要一听到酒灌酒瓶的响声,他便乐不可支,放佛听到了天上的仙乐一般。保姆们看到他这种怪脾气,每天早晨都用小刀对他敲打酒杯,或用瓶塞敲打酒瓶,或用壶盖敲打酒壶,逗他取乐。一听见这样的声音,他便浑身打战,晃脑袋,摆身子,手指乱抓象弹琴,屁股放屁象放铳。

——[法]拉伯雷《巨人传》

玄德到溪边,见不可渡,勒马再回,遥望城西尘头大起,追兵将至。玄德曰:“今番死矣!”遂回马到溪边。回头看时,追兵已近。玄德着慌,纵马下溪。行不数步,马前蹄忽陷,浸湿衣袍。玄德乃加鞭大呼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言毕,那马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

——罗贯中《三国演义》

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罗贯中《三国演义》 

智深也趁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施耐庵《水浒全传》

      

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到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  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罗贯中《三国演义》

智深大踏步近众人面前来,那张三、李四便道:“小人兄弟们特来参拜师父。”口里说,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智深不等他沾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踢下粪窖里去;张三恰待走,智深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扎。后头那二三十个破落户惊得目瞪口呆。施耐庵 

——罗贯中《水浒全传》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老老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曹雪芹《红楼梦》。

描写和背景中常用的写作技巧

写作和做饭一样,就是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材料,做出我们想要的美味佳肴。但做饭时要注意,并非要把所有的原料都用上,也并非要使用所有的做饭工具,只要使用最合适、最恰当的工具和食材,就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

写作也是一样,要学会选材、取材、用材,学会使用某些写作工具和技巧去创作,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一、修饰语
修饰语通常是指那些专门修饰名词、动词的形容词和副词。

1.巧妙使用形容词。有人喜欢语言简洁凝练的写作风格,认为少使用或不使用形容词才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事实上并非如此。少使用形容词,并非不用形容词,而是要精挑细选每一个形容词,将每个词语用到极致,尽其所用,恰到好处。

形容词和其他修饰语,好比调味品,可以让作品增加味道,增添风趣。但要注意一定要适量,过多或过少地加入这些调味品,不仅不会美味,而且会让人难以下咽。所以,一定要在过多或过少之间找到平衡,也就是恰当地使用这些调味品。

2.慎重使用副词。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及其他副词。比如:他慢慢地吃着手中的香蕉;过分殷勤的人会变得让人讨厌;她跑得很快。

副词的使用频率也非常高,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让你的小说毁于一旦。

大部分副词以“地”结尾,但不要过分滥用,以免同一个句子中出现“急切地”“动人地”“愤怒地”“明智地”等词语。当读者费力地读完之后,你的小说很可能会让人失去阅读的兴趣。

3.客观使用修饰语。写作时,我们要把握描写的力度,是简单概述,还是详细描写,取决于需要描写的程度。

在使用修饰语时,一定要保持理智,不要反客为主。与任何修饰语相比,故事才是小说的主体,才是你最应该重视的东西。

使用任何词语都应该遵循“多余法则”,也就是所有不能够直接推动故事发展的词语或描写,都是多余的,都必须删除掉。所以,要不时地检查文章中用到的形容词和副词,看它们能否真正发挥作用。

要避免使用相同结构的修饰语,比如几个形容词接连不断地出现。这样会让读者过度关注连续出现的修饰语,而忽略了故事本身。这样使得形容词的修饰效果大打折扣,适得其反。

二、标点符号
文章中一定会用到很多的标点符号。叹号、句号、逗号、冒号、分号及破折号等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能够告诉读者,何时暂停、何时继续、何时加速、何时结束、何时强调。所以,在创作和修改故事或小说时,一定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句号和逗号位置相对固定,且使用较多,也没有太多的灵活性,而其他符号如果能够灵活使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叹号。叹号用在人物之间大声说话,但千万不要使用过多,以免影响写作风格。

写小说时,你要确定故事中的人物何时高声喧哗,何时安静沉默,也需要确定讲述故事时,何时慷慨激昂,何时婉转低回。对于一些需要言辞激烈的重要情节,就需要使用叹号,但其他时刻还是少用为妙。

人在生气时会大喊大叫,借此来传达某种激烈的情绪,而如果能够轻声说话,说明他已经明白了此事。不管是大喊大叫,还是轻言细语,只要能够生动地诠释一个人的情感,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就能使场景完美的呈现。

大声喧哗或安静沉默,长篇大论或短小精悍,轻快愉悦或沉重压抑,都能推动故事不断向前发展。

2.冒号。冒号常常用来介绍列举内容,以提醒读者接下来的内容至关重要。这是小说中用来描写人物或场景的最佳方式之一。

小说要向读者传递某种信息和意象,将信息有条不紊地罗列出来,或者对某件事情进行精准地定义,就能确保信息得到清晰地表达。

冒号意味着向读者提供一些信息:可以是描写、阐述、观点或列举,这是小说中最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3.分号。分号不需要借助“和”或者“然后”等连词,就能将两个完整的句子连接起来。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现粘连句式、大量使用简单短句等错误。分号的用途虽然单一,但却非常重要。

写作时,调整句子长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想要写出流畅的长句,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分号将短句连接起来。这也是小说写作中常用的方法。

4.破折号。破折号用于把句子隔开,能够塑造出独特的写作风格。相对于逗号来说,破折号更为自由,灵活性也更强。破折号可以更清楚地突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更容易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后面的细节中。将破折号与逗号搭配使用,或者直接用破折号替代逗号,可以让文章描写增色不少。

5.圆括号。在小说中使用圆括号,是作者与读者进行对话的一种方式,是对小说内容的一种补充和说明,相当于读者在阅读故事或小说,而作者在一旁给予评论和解释。偶尔使用圆括号,可以增加一些信息,使你的作品别有一番风味。

三、拟声词
有些人喜欢在作品中加一些拟声词,比如“砰”“嘭”“乒”等词语,这些词语听起来更像是描写某个动作。如果将拟声词放在句中而不是单独出现,可能会发挥一定的魔力。

“一阵刺耳的铁蹄疾驰的嘚嘚声越走越远,渐渐消失。”马蹄嘚嘚,与句子结合起来呈现给读者,而不是单枪匹马独自出现。在听到马蹄声后,我们接着往下读,就可能会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在使用拟声词时,一定要让它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故事或小说中,就好像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一样。一定要让拟声词在场景描写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不是让它孤立地存在。

比如:“灰蒙蒙的清晨,成群结队的海鸥嘎嘎地鸣叫,海浪一如往常地哗哗地拍打桥墩柱子,灰蒙蒙的清晨如约而至。”

“嘎嘎”和“哗啦啦”都是生动活泼的拟声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想象你所设定的场景,将其与描写相结合,而非独自出现,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说创作是一件耗时费力的工作,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使尽浑身解数才能讲好故事。写作不仅需要精巧的构思、严谨的布局、有趣的人物、可信的背景,生动的情节,而且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写好自己的故事。

《汤姆·索亚历险记》精彩片段赏析: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就是让书中角色用行动来表现自己。动作是书中角色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角色的性格特征。角色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其性格。描写网为您收集整理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动作描写精彩片段,邀您共读!


片段一


老太太以为有危险,急忙撩起裙子,转过身去。汤姆拨腿就逃,顷刻他爬过高高的木栅栏,一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片段二


于是他俩站在那儿,双方都斜着一只脚撑着劲,用尽力气想把对手往后推,两个人都愤恨地瞪着对方。可是谁都没占优势。他们直斗得浑身燥热,满脸通红,然后两人稍稍放松,却都小心谨慎地提防着对方。


片段三


吉姆到底是个凡人,不是神仙──这诱惑对他太大了。他放下水桶,接过白石头子儿,还饶有兴趣地弯着腰看汤姆解开缠在脚上的布带子,看那只肿痛的脚趾。可是,一会儿之后,吉姆的屁股直痛,拎着水桶飞快地沿着街道跑掉了;汤姆继续用劲地刷墙,因为波莉姨妈此时从田地干活回来了。她手里提着一只拖鞋,眼里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片段四


这倒是件新鲜事。于是,本停止了啃苹果。汤姆灵巧地用刷子来回刷着──不时地停下来退后几步看看效果──在这补一刷,在那补一刷──然后再打量一下效果──本仔细地观看着汤姆的一举一动,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被吸引住了。后来他说:“喂,汤姆,让我来刷点儿看看。”


片段五


然后,他就一蹦一跳地跑出来,正好看见希德在爬通向二楼后面房间的楼梯。地上的泥块顺手可得,于是汤姆捡起泥块朝希德扔过去。这些土块像冰雹似的,在希德周围满天飞舞。波莉姨妈还没有来得及静一静她那吃惊的神经,赶紧跑过来解围,这时候,已经有六七块泥土打中了希德,而汤姆早已翻过栅栏逃之夭夭。


片段六


汤姆跑过去停在离花一两英尺的地方,然后用手罩在眼睛上方朝街上看去,仿佛发现那边正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随后他拎起一根草杆放在鼻子上,头尽量往后仰着,极力保持着那草杆的平衡。于是,他吃力地左右移动着身体,慢慢地侧身朝那朵三色紫罗兰挪过去。最后,他的光脚落在花上,用灵巧的脚趾头抓住了它,于是,他拿着他心爱的东西,在转弯处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指导,如何做好细节描写?

一、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例1:记得有一次,爸爸喝醉了,到家很生气,就开始打人、骂人,就在那天,少年无知的我被爸爸打了。

例2: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同样是记叙自己被爸爸打的经历,例1没有细节描写,内容平淡无味,让人读之难有感触。

例2使用大量文字进行细节描写,使得故事情节生动具体,真实可感,细细读来,仿佛读者亲眼可见一般。

由此可见,细节描写在写作中不可或缺。

二、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用这四个词概括:

如闻其声,如见其形,鲜明生动,感染力强。

再看一个精彩的例子:

例:本区的教士来给葛朗台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动了一动。

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象,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巴尔扎克《守财奴》)

三、如何写细节?

那么,重点来了,如何写好细节?总结如下: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交换角度,增加层次;

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四、下面来看看对细节描写方法的拆分讲解:

1.细致观察事物

要使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就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细致的观察。

如下面一段写花的文字:

例: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花园里。迷蒙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黯淡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正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会不会开呢?我观察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悄悄地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花瓣一片片地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辨像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

作者对昙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写得细腻生动,让人如临其境。

2.选用典型细节

细节是展示文章主旨思想、灵魂的关键处,所以一定要选好。

如《孔乙己》中的肖像描写:

例: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莲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一段抓住的是“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是“又脏又破”,表现了他的穷困潦倒,突出了孔乙己的迂腐、麻木的特点。

3.精心锤炼词语

细节描写中,要选择恰当的词语,精心锤炼,做到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如下列句中的词语就用得非常恰当:

① 他轻手轻脚地拉开门,眯着眼,透过门缝看我做什么。

② 一阵风扫来。

③ 树上叶子飘了一地,一片叶子在雨中打了个漩涡落在地上。

4.巧妙运用修辞

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雨的描写:

例: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又如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

例:母亲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色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5.变换不同角度

对同一细节,可以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来考虑。

还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上例是从母亲的眼神这一角度来写的,我们还可以变换角度,从“我”的角度来写,如:

例: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像成为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

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幅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我们还可以运用联想来写细节。如还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可以联想史铁生、屠格涅夫、毕淑敏等人的作品来写,如:

例: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

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变换不同角度还可以通过环境来写细节。因为人物活动、情节的展开必然是在一定环境下,必要时的环境描写,也是细节。如:

例:飞飞扬扬的雪飘了一夜,刺骨的寒风丝毫不给人们驻足的机会,折断的枯枝插进雪中咯吱咯吱作响。乡村的早晨,是如此的冷清、静寂。

作文格式(范本)即生活。观察,就是要关注生活细节;思考,就是从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只要学会以敏锐的感受力去观察生活,再借助上述方法,作文格式(范本)的细节描写不再是难题!

互动描写能擅长,回应主旨须有意 ——以续写《 我的小组很特别》为例

人物之间的“互动”描写在读后续写中大概率地被使用。同学们要善于描写互动。“善于”的体现就在于:能够从“情思言动”等角度进行写作。再具体一点:下面这些内容需要大家非常熟稔:

描写“情绪与感觉”的常用星耀句型(如a mixture of X and Y seized/ surged up inside sb等);

描写思想的星耀句型(A tiny voice whispered in my ears, “X.”);

描写语言的小技巧(在句架:“X,”she said, Y中“Y”这个小尾巴在“内容”与“形式”上可以很丰富);描写动作的常用类别(如“笑哭头脸”的表达能擅长)。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续写能够:“回应主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文章主旨固然需要自己创造,但这种创造不是胡编乱造,而是基于原文的线索。这里的“回应主旨”,意即:要照应这些线索。

这些线索有哪几类?我觉得可以有以下几类。

(一)标题。标题一般暗含了文本的主旨。例如这次要聚焦的续写本文的标题An A for Mrs.Bartlett 其实可以对主旨有提示。这里该标题是不是暗示:我们是不是决定做什么,从而对Mrs.Bartlett做最好的回报呢?

(二)文章头尾。如八省八校《拒绝邀请做自己》文本首句:Be yourself and always follow your heart. 开篇就亮明主旨了,那么我们后面的续写一定要遵循或照应这个主旨。这个续写很多同学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写得偏离了这个主旨。

(三)文章的细节描写处。如人物的情感、思绪、语言、动作等。这些地方都可以是“推断主旨”的有利线索。换句话说,我们的续写也要回应这些地方。

    

基于“互动”与“主旨”两个话题,我来阐述以下读后续写,这是我们“周考二”的一次续写。
   图片
   这个文章其实理解起来不难,也很容易依据给定两段首句,确定思路如下。 这里的“互动”是很自然的思考结果,它们也是必要的。但是本文的“主旨回应”,则有点困难。因为这需要我们注意且思考“标题”,然后进行巧妙回扣。

续段一

我与Mrs.Bartlett 的互动

我的“情思言动”有哪些?

Mrs.Barlett的回应。(她的回应一定要“说服”我愿意与“不合群的三位同学”进行合作。

下一周(week)我开始与“不合群的他们”进行合作

 这一句很关键,因为这一句要与二段首句进行照应。记住:这一句是阅卷老师重点关注的一句。

续段二

顺其自然要说“我为什么享受与他们的合作”


要回应文章的标题:

An A for Mrs. Bartlett。

(这种照应对思维有一定要求。)

我们决定“友谊要长存”,这应该是对老师的最佳回应(A等)。这正如老师对我们的表现结果回馈的A等一样。

 很多同学都有意识进行“互动描写”,但在“回应主旨”上,都失败了。
 

我也写了个下水作:
 Paragraph 1:  I fought back tears as I walked up to Mrs. Bartlett.

(1) But ________ could I contain the tears when I stood in front of her.  (我的“动”)

(2)   “Mrs. Bartlett, I want to keep company _____ Missy. We are similar. ” I said immediately, _______(convey) that I   was treated unfairly.          (我的“言”)


(3) At this, the teacher stroked my head and said, “ Karina, I decided your group ____ purpose, ________ you are so excellent, and they    need your help.”        
                                                                                    (Mrs.Bartlett 的“动”与“言”)


(4) Hearing this, I felt a little _________(relieve).   (我的“情感”)

(5) And ________ her further explanation, I decided to give _____ a try.       (我的“思”)

(6) ____ the next week witnessed that I made efforts to fit in ______ them.  

                                 (我的“动”—— 这句非常重要,照应续断二的首句)

Paragraph 2:  Halfway through the week, I felt myself enjoying the company of these three misfits.

(1) Despite the fact ______ they are a little strange, they were sincere and funny

(2) Mauro, who was a new immigrant and had difficulty ________(speak) English, was pretty warm-hearted.

(3) And Juliette and Rachel, who dressed themselves _____ a different way just for their own customs, liked sharing stories.

(4) All of them believed in me, and saw me ______ a group leader.

(5) We cooperated actively and ___________, no wonder that we got an “A” for our project.

(6) While my teammates — three “misfits”— enjoyed our victory, a tiny voice whispered in my ears, “You should be friends forever, and this is an ‘A’ for Mrs. Bartlett’s fabulous ____________(arrange).”


官方版本:

Paragraph l

I fought back tears as I walked up to Mrs. Bartlett.  Before I opened my mouth, she gently placed a hand on my shoulder, saying with a knowing smile, “I know what you want, but your group needs you.”  So stunned was I that I couldn’t utter a single world for a moment.  She had seen something in me I hadn’t seen. Suddenly, a mixture of guilt as well as pride seized me. The power of being trusted made me stand straighter.  “I’ll help them.” I replied in a firm voice. I couldn’t believe it came out of my mouth, but it did.

Paragraph 2

Halfway through the week, I felt myself enjoying the company of these three misfits. The project was going smoothly with our joint efforts. Besides, I found out Mauro was struggling with English, Juliette wore long skirts because of her religion and Rachel dreamed to be a fashion designer. They weren’t misfits, just people that no one cared enough about to try to understand — except Mrs. Bartlett. I was lucky to be given a chance to see other people in a new light (用新的眼光).  Mrs. Bartlett gave us an A on that assignment, which should be handed back, for she was the one who truly deserved it.

小说写作素材:描写语气


他不无得意地说道

他语气夸张地吹嘘道

他故作高深地说道

他苦笑着摇头道

他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

他漫不经心地说道

他摇头晃脑地说道

他从发紧的喉咙里挤出几个字来

他恨声道

他一字一句地说道

他微微颔首道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

他温和地说道

他恶狠狠地说道

他冷然道

他气喘吁吁地说道

他一拍大腿说道

他大声招呼道

他拍着胸脯保证道

他挠着头说道

他想了想,说道

他咽了口唾沫,刚要说话

他眼睛一亮,说道

他凄然一笑道

他声色俱厉地说道

她娇嗔道

他酸溜溜地说道

他言不由衷地说道

他殷切地说道

他跳着脚大喊大叫道

他淡然一笑道

他随口问道

他干巴巴地说道

他讨好地说道

他连连跺脚道

他连声喊冤叫屈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实质

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侧重理解课文内容,五年级下册的“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则侧重学习表达方法。怎么理解和把握对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内涵有一些困惑。

通过查找资料,听专家解读,才渐渐明晰这两个概念。静态指事物的形状、大小、位置,动态指事物的活动和变化,如在三年级的课文《火烧云》中,对傍晚云彩颜色、形状变化的描写就是动态描写。五下《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第五自然段,对夜晚的威尼斯的描写,就是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前半部分写夜晚人们散开的动态,接着写月光下的威尼斯。

语文要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实质是什么呢?其实质是在中年段学习观察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这种表达能力的发展,体现在由中年段的“写清楚”向高年段的“写具体”转变。学生要想写具体,就要把细节写出来,留心观察、细致观察,还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到事物的变化。这是从不同方面进行的一系列训练,一个整合体,一套组合拳。教师只有让它们互相关联,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对事物进行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目标指向。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让学生练笔的点在仿写第五段,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写一写你心中的夜晚。

三首描写五月的词,愿你淋漓而不失柔美,热烈而不失婉约

  三月的天,春寒料峭略带阴霾,四月的雨,缠绵而不失凄婉,五月的风,像极了婴儿的手,温润柔软。五月的一切都是恰到好处,淋漓而不失柔美,热烈而不失婉约。分享几首描写五月的诗,愿你如五月的天,湛蓝;五月的花,娇艳;五月的水,缠绵;五月的阳光,灿烂;五月的声音,浪漫。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上片首先借榴花和绿杨写仲夏自然景象。五月榴花盛开如燃烧之火的艳丽,充满了热烈的仲夏气息。五月垂杨开得茂盛时沉甸甸下垂。红榴绿柳,交相辉映,为夏季平添几分美丽。家家户户都做粽子了,粽子用五色线缠扎,用美丽的盘子装着送上桌来。天气渐热了,绣着双凤的丝扇又成了人们手头的常用物品了。下片则首先写端午的节日活动。人们用兰汤沐浴,去秽洁身,以除不祥;共饮菖蒲酒,祛邪健体,以佑天年。树梢叶下,黄鹂声声,茜纱窗下,主人公酒后小憩。只见他睡眼蒙咙,因为清脆的黄鹂声惊醒了他的美梦。无嗔怒之意,反而见一片悠闲自适之情。全词写仲夏风光及端午风俗,充满着愉悦欢快的气氛。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宋】叶梦得

新月挂林梢,

暗水鸣枯沼。

时见疏星落画檐,

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

故作连环绕。

欲寄新声问采菱,

水阔烟波渺。

坐在凤凰亭里,四周一片寂静。仰视天空,见一弯新月慢慢升起,正高挂树梢;侧耳细听,即将干涸的弯曲的池塘,还有涓涓的流水声在暗中发出枯竭前的悲鸣。再纵目四望:稀疏的明星不时从画檐前落下;却有几点流萤在暗处闪闪发光,自由自在地随意到处飘动。常见的自然现象,由于是“常见”,便很少有人注意它,更没有人把它集中起来描绘、观察、思考,却饱含着人生哲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五月的希望是崇高的,它奠定了一年开端,春华秋实正是五月的真实写照,那红彤彤的五月惹人醉,让人迷恋,让你想入非非,那成功的面孔洒满人寰,坠落在你的心头。五月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那蓬蓬勃勃崇高愿望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时代进军,而不懈地努力。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必备素材:动作描写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与肢体语言相关的动作描写素材:
(1)head
①Sheturned and headed for the door.
她转身朝门走去。
②He buried/put/held his head in hands, greatly annoyed.
他双手抱头,非常生气。
③Many people in the audiencenodded in agreement.
许多观众点头表示赞同。
④I fell asleep as soon as my head hit the pillow.
头一碰枕头我就睡着了。
⑤He hung/dropped/lowered/bent/bowed his head in shame.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2)face
①Her face paled with fright.
她吓得脸都白了。
②A bright smile appeared on/spread across/crossed his face.
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③Her face lit up/brightened/glowed when I gave her the present.
我给她礼物时,她的脸上焕发出了光彩。
(3)cheek
①Color rushed/flooded/rose to her cheeks when she realized she wasbeing watched.
意识到有人在看她,她顿时涨红了脸。
②He felt his cheeks burning with shame.
他因为羞愧而感到脸颊发烧。
③Her cheeks were wet with tears.
她泪流满面。
(4)eye
①He turned his eyes to the door when he heard the handle turning.
听到门把转动的声音,他向门那边看去。
②Tina squeezed her eyes shut and bit her lip.
蒂娜闭上双眼,咬了咬嘴唇。
③She looked at her father straightin the eye and answered his question truthfully.
她直视父亲的眼睛,诚实地回答了他的问题。
④She tried to sit up, her eyes fixed on Joan's face.
她试图坐起来,双眼紧盯着琼的脸。
⑤I felt tears well up in my eyes.
我感到泪水在眼里涌出来。
(5)mouth
①Our mouths dropped open in surprise.
我们惊奇地张大了嘴。
②My mouth started watering when I smelled the food.
闻到食物的香味,我开始流口水了。
③My heart was in my mouth when I walked into heroffice.
我走进她的办公室时,紧张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6)hand
①She took the child's hand and helped him climb the steps.
她拉住孩子的手牵着他爬上台阶。
②He reached for her hand and held it tightly.
他伸手抓住她的手并紧紧握住。
③She shrugged and spread her hands. “That's all I cantell you.”
她耸耸肩,摊开双手说:“我只能告诉你这么多了。”
④She shivered, rubbing her hands together fiercely.
她一边颤抖,一边使劲搓着双手。
⑤Her hands shook/trembled as she lifted the glass to her lips.
她的手颤抖着把杯子送到唇边。
(7)arm
①He was running forward, waving his arms.
他挥舞着胳膊向前跑着。
②He stood there with crossed arms, looking angry.
他交叉着双臂站在那里,看上去怒气冲冲。
③She folded her arms and stared at him.
她交叉着双臂注视着他。

动作描写五大技巧,非常实用!很多家长都为孩子收藏了!

作家老舍先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格式(范本)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

当然,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我们也知道有哪些动作,可怎么写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呢?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你认真阅读本文,配合布置的练习,你就不是一般的你啦!

一个个就会成为动作描写的大师啦!

01

给动作“化功大发”

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

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

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他砸巴砸巴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砸巴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

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格式(范本)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学了就要用,刚才同学们在纸上写的“妈妈打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吗?试试?

02

给动作“涂脂抹粉”

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是不是就很美呢?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我们对这句话里的动作“涂脂抹粉”,就成了这样一句: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就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来,人物形象就会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思想。这里就叫“涂脂抹粉”。

我们再来看一篇“涂脂抹粉”的。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

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张小虎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

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

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呢。

上面的片段中,运用“化功大法”把张小虎爬杆的动作进行了分解,然后给部分动作“涂脂抹粉”,文章就显得活灵活现,就真的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为你面前的动作片段,也来“涂脂抹粉”吧。

记住,不能太多,化妆多了,也难看呢。你们说是不是?

03

给动作“配上声音”

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

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我们看一段动作描写。

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

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

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这是一段老师点评试卷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经常看到类似情景,简单的几个动作,经过小作者“化功大法”、“涂脂抹粉”,加上人物的语言描写,就变成了近200个字的小片段,厉害吧?

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要克服“偷懒”心理,勤快一些,这样,我们平时看上去挺简单的几个动作,认为不可能写进作文格式(范本)的“一般内容”,都可以成为你作文格式(范本)的素材。

“配上声音”除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还可以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什么是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小猫叫的声音“喵喵”、北风刮的声音“呼呼”、汽车的喇叭声“嘟嘟”、爆竹发出的声响“噼里啪啦”等,这些就是象声词。

我们来看看再次修改后的片段。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就这么一点高度,还难得倒我爬杆王?大家瞧我的!”。

说完,张小虎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

忽然,他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嗖”的一声,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

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嘴里还发出“嗨嗨”的声音。

他的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我上来啦——我赢啦——”。

这一段动作描写中,就有了人物的语言与象声词的插入,比上一段“无声的世界”好多了。

同学们,还不赶快拿起笔,继续修改你面前的一段话呢?配上声音,动作也好听!

04

给动作“加上表情”

在动作描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动作,还要思考此项动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是怎么做的,这就要让动作与表情、神态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

课文《全神贯注》中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贯注的艺术家形象。

我把自制的贺卡举到妈妈面前:“妈妈,生日快乐!这是给你的礼物!”

妈妈张大了嘴巴,满脸疑惑:“这……这是你做的贺卡?”

“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

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

妈妈抚摸着贺卡的每一个边,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番五次、颠来倒去地看着,仿佛在欣赏她最心爱的宝贝。

忽然,妈妈一把把我拉在怀里,紧紧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儿!我的好孩子!妈妈谢谢你!”。我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身体在抖动着。

这一段话写了妈妈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写出了妈妈的幸福与激动,简单的一个“收到礼物”的动作描写,却让我们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来,这样的动作描写技法真是太妙了。

再次修改我们的动作描写片段,给动作描写“加上表情”吧。


05

给动作“融入心理”

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


同样,来看一个例子。我飞快地从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劲地捏了捏,感觉雪球还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刚才你赵红也太不够哥们儿义气了,竟然敢袭击我?看我这次怎么收拾你!

又迅速抓了一把,这样两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赵红,你给我小心啊!

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概还想再给我一个“炮弹”吧。

这正是个机会,趁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嗖”的一声,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雪片。

“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这是《雪战》作文格式(范本)中的一个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写得栩栩如生。我们也看得出在“反攻”时小作者内心是怎么想的,就知道这个“雪球”抛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这样的片段描写,就比没有心理活动的强多啦。

想想你面前的作文格式(范本)片段,妈妈打你或爸爸打你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补充上去吧。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几个绝活,当然,并不是每次写作文格式(范本)的时候都必须运用到,我们可以选择使用。

多次练习后,你就会把这些技巧运用自如的。

描写五月的优美句子 带五月的诗句大全

1、迥出风尘心得地,可怜三五月当阶。——广宣《九月十五日夜宿郑尚书絪东亭,望月寄杜给事》

2、五月新面成,六月甘瓜熟。——陆游《村舍杂书》

3、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白居易《九江北岸遇风雨》

4、吴中五月暑犹微,竟日南堂坐掩扉。——陆游《夏日》

5、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杜甫《壮游》

6、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道潜《临平道中》

7、五月黄梅时,阴气蔽远迩。——储光羲《晚霁中园喜赦作》

8、道潜五月过临平,师又挑云把瘦藤。——艾性夫《赠邻僧游杭》

9、芭蕉急雨三更闹,客子殊方五月寒。——陈与义《寄大光》

10、岂惟炎热可炙手,五月瞿唐谁敢触。——陆游《长安道》

11、丝雨绵云五月寒,淮堧遗老笑儒冠。——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四十七》

12、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题北榭碑》

13、五月到盘洲,照眼红巾蹙。——洪适《生查子》

14、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李白《天马歌》

15、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文天祥《端午即事》

16、临平山下泛归船,何必荷花五月天。——方回《过临平二首·临平山下泛归船》

17、暮涛凝雪长淮水,细雨飞梅五月天。——武元衡《渡淮》

18、五月扁舟过洞庭,鱼龙吹浪水云腥。——胡曾《咏史诗·洞庭》

19、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苏轼《无锡道中赋水车》

20、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齐己《自湘中将入蜀留别诸友》

21、五月燕山木黄落,相逢只作画图看。——王冕《红梅其五》

22、一林绿竹尽可数,五月白莲犹未开。——成廷珪《夏日过万蓬庵》

23、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裴回。——薛涛《十离诗·镜离台》

24、镜湖五月秋萧爽,剩傍滩头把钓竿。——陆游《自笑》

描写时间的成语

时间的成语 :

分秒必争、似水流年、争分夺秒、日日夜夜、

青山不老、日月如梭、稍纵即逝、贵阴贱璧、

年复一年、弹指之间、光阴似箭、光阴荏苒、

斗转星移、白驹过隙、千秋万代、呼吸之间、

随时随地、日积月累、一日三秋、昙花一现、

窗间过马、尺壁寸阴、立谈之间、转眼之间、

喘息未定、久而久之、咄嗟之间、天长地久

片段描写训练,很重要

片段描写训练

片段描写训练,是被很多成年人嗤之以鼻的写作训练内容。

在大多数人的世界观里,作文格式(范本)要足够长才是好,巴掌大的片段能好到哪去?

恰恰是这巴掌大的事,最考能力。它无法像追求字数的篇那样往往以空洞的描述掩盖技术上的不足。

片段描写训练在考察什么——

能不能把刚从课文中学来的写作方法新鲜热辣用上?

能不能用几十个字就表达出意境?

能不能用一段话生动描摹某中感觉?

……

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片段描写训练大量出现在部编版语文园地和课后练习里,很明显,教材编写者觉悟了,与其练习再多长而漏洞百出的作文格式(范本),不如写精准有技巧的片段,一拳一拳把力用到实处。

以前语文教材对以片段为核心的训练是放在三年级,现在从三年级起一直抓,四五六都不放过。

这样的好处很实在,就像一招一式去拆招,让很多写作上摸不着头脑的孩子有迹可循。

何况一说到片段,就降低了字数压力和整体逻辑要求,那些怕作文格式(范本)的毛病就轻了几分。

然后片段的训练往往要求单一,不附带添加多种要求。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看到比一下子做几件事要容易。

语文书最大的优点,也是被无数培训机构抄袭的优点,就是越是写片段越是有足够参考范例。再怎么不会,多看几种不同版本,心里大致有数了。

有这么多片段描写训练够了吧?

不,远远不够。

一种写作方法的巩固从来不是一次就OK,特别是写作能力欠缺的学生,需要用不同内容来熟练某一种技巧。莫泊桑那么厉害,福楼拜硬是摁着他观察马车、观察来往行人,一练再练。仅仅是训练莫泊桑观察人物就花了很久,顶级作家的片段描写尚且如此重视,不厌其烦稳打稳扎,而我们好像一时不会强过这对师徒吧?为什么要瞧不起大作家都要抓的片段描写训练呢?

总有大人急吼吼,考试要字数啊!别急,当这种技巧熟练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写一篇作文格式(范本)来验证。这个时候循序渐进的这篇作文格式(范本)就比突如其来的那种作文格式(范本)轻松容易。

不信你看,身边很多老师是不是有两套不同的作文格式(范本)本?一套小练笔,字数不求多,专门写片段,另一套才是有字数要求的大作文格式(范本)本。就像中医教徒弟针灸,学徒是先戳冬瓜熟能生巧还是第一次拿针就直接上手戳病人试错?

刀枪磨砺好了,才有底气冲锋。片段描写训练就是最方便的打磨方式。

当你觉得身边的孩子作文格式(范本)不好,不用慌,根据最近语文课本学习主题,把那些精彩的描写分解一个一个片段训练,读写结合,保证吃透。

小学作文格式(范本)素材:比喻描写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柒陆作文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2029 www.7l6.cn 【关于柒陆作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8888888号

声明: 柒陆作文网 所有作文和句子来自互联网 ,和网友个人上传,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柒陆作文网

展开

小学作文格式(范本)素材:比喻描写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

导读:小学作文格式(范本)素材:比喻描写
比喻描写
二年级比喻句1.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2.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

上一篇:叙述和描写

下一篇:片段描写训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