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陆作文网:专注于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美文句子等内容!

文章

2023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范例:“老腔”何以令人震撼_高考优秀作文

日期:09-17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5949我来评论

导读:  20xx年的高考在今天上午完美落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京高考优秀范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优秀范文】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华阴老腔,在几年.....

2023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范例:“老腔”何以令人震撼_高考优秀作文

  20xx年的高考在今天上午完美落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京高考优秀范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优秀范文】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华阴老腔,在几年前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曲目。然而,这样一个小众甚至是默默无闻的老腔,却让陈忠实先生情难自禁,沉醉其中,不可自拔。不禁很好奇,“老腔”究竟何以令人震撼?

  也许是那一声声铿锵有力、直击人心的嘶吼,也许是那一段段百转千回、悠扬婉转的曲调,也许是台上台下演员的倾力演唱、人们的激情感染……或者,是藕断丝连的缕缕乡愁,是深结于心的归属与认同。前三者自不消说,确实打动了很多人,却难以让人有更深层次的、发自心灵的震颤和共鸣――这种共鸣,是需要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的。陈忠实生于关中,长于关中,他了解并几十年如一日地热爱着它;而在老腔中,在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的表演中,他不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故乡的面目,听到了自己引以为豪的土地的神灵之歌。

  这才是老腔之所以让人震撼的原因。这种深刻而广阔的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让我们在与西方文明接轨、渐渐西洋化、渐渐遗忘了民间小调的时候,可以被一曲乡音震得泪流满面。这实在是一件可喜又可悲的事情。喜的是,像老腔一样的民间文化依旧可以轻而易举地引起我们的感动和震撼;悲的是,像老腔一样的的民间文化居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引起我们的感动和震撼。难能方为可贵,都是越不容易得到,才越发觉得珍贵,觉得眼前一亮。本应深植于日常生活的风土民俗,什么时候竟到了能涤荡神魂的地步?

  现在的人们,是不是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都要看不见回家的路了呢?

  两年前,坐在课桌前的考生们面对着“北京老规矩”的茫然无措依旧历历在目。家家户户四合院、七折八拐胡同湾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似乎连带着那些陈旧又充满温情的习惯也跟着一同去了。听得别人提起,才会恍然大悟,惊喜非常:就应该是这样的啊!老腔是如此,老规矩是如此,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国粹京剧,也不知道有多少个孩子有过完完整整听一出戏的经历。这片土地记忆的格调,就在我们这一代中逐渐被更改;这片土地文化的精粹,就在我们这一代中逐渐被掩埋。偶然听到、看到、感受到,所带来的震撼终究是短暂的,短暂之后又是长久的遗忘;而我们需要的,从来都不是遗忘。

  在追逐更加多样的未来的时候,有时也需要停下来,多看看来时的路。即使登上顶峰,一个没有自己独有回忆的人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即使快速发展,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国家也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领略到和老腔类似的民间艺术时,不会再如此“肤浅”地被震撼。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又是一年高考时。20xx年全国高考今天正式拉开帷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xx年北京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欢迎阅读。

【作文题目】

  1、说纽带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专家点评

  作文题目设计“为共和国拍照”这样一个情景,请考生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既有利于考生展望共和国辉煌前景,增强“四个自信”,也有利于想象力的发挥。同时,“两个一百年”是党的“xx大”提出的宏伟目标,2049年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时刻。“两个一百年”的内涵也是考生应知的内容。

  20xx年北京卷作文试题秉承一贯的命题立场,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考生深入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人生中的转折点,有无数个。有好友坏,看你如何抉择。小编收集了转折作文,欢迎阅读。

【作文题目】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范文:转折

  “青春幻化如歌的生命,那是你给予我的恩赐。”——写在前面的话

  我喜欢静静地坐在午后的阳光下,看着阳光从玻璃窗倾注进我的小屋,照着我去追念心底的孤独。

  我每次出门,都要戴上十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架。

  我每次回家,都要徒步爬上27层楼。

  我每次理发,都会留一撮长长的头发垂于耳际。

  为什么要戴十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架?为了与众不同。

  为什么不坐电梯?为了与众不同。

  为什么要留一撮头发?为了与众不同。

  我喜欢与众不同,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与外界交流,我,活得很自我,或者说,我以为我活得很自我。

  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他。

  他也是与众不同的。每次看到他,他都是一身红色运动装;每次看他打篮球,他都只用一种优美的姿式三步上篮;每次他出现在校园,他的手里都会拿着一只蓝盈盈的鸢尾花。

  我欣喜的以为,我们是相同的,都是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可是,我读不懂他的眼神,那么柔和,那么安详。而我的眼中,却有着比黑夜更深邃的黯然。

  后来,从别人那里听到了他的故事:他的邻居几乎是个盲人,只对红色有反应;他最好的哥们儿得了绝症,他健康时最喜欢用一种姿式上篮;而鸢尾,是他瘫痪的母亲最喜欢的花。

  我被震撼了,我们果然是不同的,他的生命,为别人而绽放,为别人而生机勃勃,为别人而与众不同。而我呢?我的生命又是为谁?

  我变了,从那以后。

  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那应该是他人给予的。寒夜里的一声问候,温暖别人的心灵;成功时的微笑证明了幸福的意义。

  我每次出门,都要戴上十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架。

  我每次回家,都要徒步爬上27层。

  我每次理发,都要留一撮长长的头发垂于耳际。

  为什么要戴十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架?为了保佑我的朋友平安幸福。

  为什么不坐电梯?为了锻炼身体,健康地面对他人。

  为什么要留一撮头发?为了,为了许愿。

  许愿?

  是的,希望我们的生命,因为周围的人而精彩。

  “青春幻化如歌的生命,那是你给予我的恩赐。”——后记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20xx北京高考作文: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

  1.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2.今天早晨是家长[微博]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3.写一段抒情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应用性

  北京作文聚焦老规矩,本题目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现在的学生讲求个性、自由,对各种规矩多少有些抵触,对传统的规矩已经遗忘。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化积累,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深刻意义。

  高考作文拒绝文艺腔

  怎么看待“老规矩”,其实就是怎么面对传统文化。现在当代社会生活里面大家都感到有点道德滑坡,都渴求从传统文化里面吸收些精华,重新来建构我们的精神生活。从这个方面去发挥是可以的,因为老规矩里面也有做人的道理,古今都是相通的。学生可能有的比较肯定“老规矩”,但是在肯定的同时也可以对“老规矩”应该有一个辩证的思维,当代生活有些“老规矩”要变通,不一定要完全照搬,等等,学生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谈应该怎么面对传统文化,怎么转型,这样一个思考的问题。所以这个题目不错,而且它有规定性,规定性就是说学生不容易跑题,也不用费心思去猜,他很快就可以进入自己考试的状态,尽量来发挥,这样的题目是好的。

  从这次个省出题可以看出,现在因为高考的改革,命题确实是有所改善,虽然浙江的题好像比较绕,但是它也是往理性,大家都往理性,往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作文他最基础的东西还是思维,语言的表达也是思维的表现。现在我觉得改革的迹象是好的。

  首先不要写成类似很全面、面面俱到的,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验;第二,要有一个不变的能力。比如说对待传统的问题,要有一个不变的能力,一个方面来讲,我们对“老规矩”就应该怎么样,如果只是说“传统文化就如何重要”,这样就比较浅了,如果能够表达“老规矩是老的,但其实也有相通的。”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但是有些老规矩可能不太适合现在社会,应该有一个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这样比较好一点,要思辨。

  可贵在提现出“文以载道”

  本次大作文题目考查学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体现了命题人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本题的可贵之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隐含在题目中。学生在思考“老规矩”时,自然会对其间涉及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神有所思考,也对未来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现在的学生讲求个性、自由,对各种规矩多少有些抵触,对传统的规矩已经遗忘。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每个学生都会受到老规矩的约束,但不同的人对老规矩的认识却有高下。因此,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化积累,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深刻意义。

  本题目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题目材料介绍的老规矩体现出的文明、友善、勤俭、节约等生活准则,学生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些准则的影响,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或体验。因此,本题目人人有话可说,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同时,本题又有思考的张力,学生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思考文明习惯养成与传承,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又使本题具有综合性和思辩性,能使有思想、有见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应用性。

  “老规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北京文史馆馆员赵书说,“老”是指历史传统、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精华。“规矩”是指对文化传统的继承,是人们共同的约定,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从当前现实来讲,这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北京老规矩”有三个层面,即国家、社会和个人。而今天北京高考作文所指的主要是对个人范畴的要求。

  在北京,我们的“老规矩”,即好的文化传统很多。首先是要“爱国”,要精忠报国;其次是要“敬业”,要敬业乐群;三是要“诚信”,要诚实守信,童叟无欺,言无二价;四是要“友爱”,要友好善意,邻里和谐。

  这些“北京老规矩”,实际上都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日常的生活、活动,通过人们的学习、考试,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恢复。

  这些“北京老规矩”的恢复、提倡,是社会、家长的责任,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是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规矩作文,希望那个可以帮助大家!

  【作文真题】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

  【范文】

  老规矩

  三代直道而行,匪特循乎绳墨而已然矣。(1破题,三代破“老”,绳墨破“规矩”)

  先王知辨章历象之难,爰制法度之器,以为方圆。圣人则之,所以经世体道矣。(2承题)

  故言此而示之,若曰:道之所系甚大,而人心之变无常,固有行不由径,非公事而不至也;亦有枉尺直寻,权轻重而有为也。吾其有取于规矩乎!是故吾进德以序,亦及七十不勉而中矣。(3起讲,必须用圣人口气,代圣人立言,故称“若曰”)

  夫所谓规者,立形以圜,而体用浑沦,每思有以寅宾日月之大轨;

  所谓矩者,赋材以方,而行藏贞正,必欲有以谨格万物之大节。(4起二股,必须对仗,分析规矩二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的含义)

  是二器者,固皆圣人度量微物,所以垂范,因其所大而大之,乃有制礼作乐,皇建有极者也。(5过接)

  惟此马桶之方作,固有可以迁席求安者矣,而厉然以禁,是恣性者之为,允邻里之所患也;

  蛙鸣之偶兴,固有可以充耳不闻者矣,而肆然以鸩,是悖德者之事,为乡人之所耻也。(6中二股,必须对仗,一般来说不宜用批判之词,尤不能阑入不雅词句,此为了行文趣味性从权)

  是以人心惟危,进退旋步,靡不倾侧险陂于一旦;

  道心惟微,出处用舍,有以中正贞和于千古。(7、后二股,必须对仗)

  人欲之所动,惕惕焉戒之,居安宅而弗旷,遵正路而弗舍,然弗违,苟可以存吾心之仁,将没齿以为之,繇是化俗而淳矣;

  宪章之所立,介介焉持之,当权贵而不屈,直强御而不枉,确然不移,盖可以昭天下之公,乃奕世而守之,其将匡国以正矣。(8、束二股,必须对仗,每股八句,以收汪洋恣肆之效)

  是故祖述尧舜可谓老矣,越世不迁可谓正矣,为大工之赭绳也正其木,为先王之礼乐也正其身,为后王之法令也正其国,为吾之仁义也正其道,然后知天下之道,不在明德之外也夫!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

  试题评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目先给材料,而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联唐诗和对它的五种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根据自己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作文。在作文要求中,题目限制了不能写作的文体,没有给话题,其他跟话题作文要求差不多。

  面对这个作文题目,首先要读懂材料。作文题目中提到的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两句诗,出自其七言律诗《赠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诗中写的是在一个春寒料峭、天气多变的日子里,作者在苏州城外惜别友人的情景,透露出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诗的情调和意蕴都是十分低沉的。其中,题目给出的两句诗的意思是:看不见的细雨把衣服淋湿了,花瓣悄悄落地听不见声音,这是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面上的意思。但我们要读懂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面后面的意思,这才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当然,对这两句诗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正如题目中提到的那样。你可以根据给出的这两句诗的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面意思,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悟,来确立自己的解读,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

  “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重点应该是“品格”,而不应该是毫无顾忌地谈论“春天的美好”;“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重点则不是“境界”,而是“恬淡地做人”,其实就是对“品格”的具体化,假如海阔天空地阐述做人的境界,则又离题万里了;“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你当然可以谈“寂寞”,但准确地讲,这里的寂寞应该是具备恬淡地做人品格的人所必须面对的处境;再看“‘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则是面对寂寞处境时所导致的结果,可简单理解为不在寂寞中平庸,就在寂寞中伟大吧;至于“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谈论同一个问题而已。

  接着再“展开联想”,谈“自己的体会”。你当然可以对提供的五个“有人说”进行体会,也可以另辟蹊径。细读诗的意境,那种独处寂寞的滋味会一点点滋生,烟雨朦胧的江南细雨中,独自黯然感怀,衣衫已浸湿,却全然不觉,心已经完全沉浸在那伤感的惜别中。假如你是多愁善感的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守着一份恬淡的品格,浑然不知世界之外的人对你心生悲哀和怜惜,读这句诗,你会陷进去难以自拔;假如你是体贴细腻的人,能用心把亲情、友情滋润,因而也会得到更多的爱的回报,读这句诗,你会读出一种人间至情;假如你是闲散无求的人,虽然平凡,但懂得生活,你的世界也许并不宽广,但足以让自己舒心开怀,读这句诗,你会顿然领悟那种无欲的境界……可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综上所述,就用这个题目的内容进行立意,至少有以下几种思考:

  1.春天般的品格(和风渐染、润物无声,引申出人间的各种真情);

  2.恬淡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一种境界等;

  3.面对寂寞需要一种超然的心态,需要忍耐与执著等;

  4.大音无声,大爱无言,默默无语并非无所作为,多一些默默奉献,少一些哗众取宠等;

  5.追求功利导致社会的浮躁,缺少淡定做人将会失衡等。(罗胤)

  精选优秀满分佳作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诗,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着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的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其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写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上,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名师点评】

  本文考生直接从材料中选择“寂寞”这一提示语作为自己文章的主旨,省去了审题的麻烦,也避免了偏题,可见该考生考场应变能力确实很高。立意深刻,条理清晰,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文章开篇点题,由诗句感叹寂寞,把“细雨闲花”的“迷蒙”“柔美”拓深为情感的滂沱壮烈,即“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接着以纳兰性德和李煜为典例,来阐释寂寞为何,即“寂寞的意义”。然后列举陆游、王维、元稹,将寂寞升华为“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最后一段内容上又进了一层,由“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拓展为’林则徐、韩愈式的寂寞是奉献,让人仰望”。如果考生只是在谈寂寞,那本文只是一篇一般的高考文而已,但作者把寂寞提升为奉献,让人仰望,主旨就得到了提升。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篇文章看出作者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因此这是一篇颇有韵味的考场作文。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2023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范例:“老腔”何以令人震撼_高考优秀作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柒陆作文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2029 www.7l6.cn 【关于柒陆作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8888888号

声明: 柒陆作文网 所有作文和句子来自互联网 ,和网友个人上传,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柒陆作文网

展开

2023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范例:“老腔”何以令人震撼_高考优秀作文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

导读:  20xx年的高考在今天上午完美落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京高考优秀范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优秀范文】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华阴老腔,在几年

上一篇:精选上海高考精选优秀满分作文赏析:自我约束才能享受真自由_高考优秀作文

下一篇:高考精选优秀满分作文赏析:我想握住你的手_高考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