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妇人》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这样精致细腻的群像电影,各人各色,形象生动。
在南北战争期间经历战乱、家庭、爱情的剧变,在互相理解和支持下,重拾生活的信念,我很喜欢这种现代视角解读经典作品的方式。
落脚于独立和成长,更像是一部娓娓道来的成长语录,非常适合夏日的小清新。何况有我喜欢的青年演员们,有种高级的偶像剧青春片的感觉。
经典就是这样,值得常读常新。
成长也许就是努力活得有想法、有灵魂,成为最令自己骄傲的样子!
另外,西尔莎·罗南的表现印象深刻,非常期待她和凯特·温丝莱特的新片《菊石》
平常分享的非国产影视剧作品更多,所以也许会让人觉得,我可能有倾向性。
其实,我确实是双标的。
每次点评非国产的影视剧的时候,我都更倾向于鸡蛋里挑骨头,优劣点兼提。
而对于有进步的国产,更侧重在那些闪光点上。
没有哪个国家,哪个行业,能在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大逆转,翻身超车。
我作为观众的一员,也很期待更多优秀的国产作品走向世界。
可是不能人为降低观众审美,去迎合亟待改善的行业生产出的不那么优质,甚至劣质的作品。
观众的认可,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简单因为,他们够好看,和产地无关。
想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出去,真的应该想想,
我们如何占据更多市场?我们该如何思索和正视文化的双向交流?
作者:小冒,同名账号“芸淡风倾”,年读11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用爱发电。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电影《小妇人》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 爱是我们死去时唯一能带走的东西。”
—《小妇人》
从2月14日情人节档跳到8月25日七夕节档,并不妨碍《小妇人》成为2023年院线最佳之一。格蕾塔·葛韦格创造性地使用了既不同于原著,也不同于1994年旧版的双线叙事模式,更加紧凑,更加抓人眼球。
这是一个有关爱与被爱的故事。一如《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的观点:我们永远无法成为真正无私的人(“人过去是并将永远是自私的动物。”)唯有首先学会如何爱自己,才能坦然地接纳来自外界的爱,才能真挚地付出自己的爱。懂得爱与被爱,最终使我们成为完整的人。
这是一个有关权利与自由的故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利坚正值南北战争,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观念仍颇有市场。马奇家三姐妹的不同命运实际上是对当时女性无法获得与男性平等参与劳动并致富权利的不同回应:Amy(弗洛伦斯·皮尤)选择顺流而下,接受姑妈的培养试图融入上流社会;Joe(西尔莎·罗南)选择逆流而上,前往伦敦追逐自己的写作梦;Meg(艾玛·沃特森)选择绕道而行,与互相爱慕的家庭教师结婚过上平凡的生活。三条道路,三种选择,其实殊途同归,马奇家的姑娘们纵然成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却实际上没能打破社会偏见筑起的无形藩篱。
Joe 和Laurie(蒂莫西·柴勒梅德)是全片最重要的两个角色。Joe的经历点明了提升女性地位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接受适当的教育,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在社会分工中找到自己的定位。Laurie这一角色的可贵之处则在于,他启发我们女性地位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女性的自觉,也同样需要男性的担当。
《小妇人》五年级小学生写观后感
今天终于看了小妇人的电影版,达成夙愿了!
初中的时候买了一本小妇人,那是我看的第一部外国名著,也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一部。
第一次看完很讨厌艾米,非常非常讨厌,不明白乔为什么不选劳里,然后就一直幻想乔选择劳里后的幸福结局,当时很傻啊,呵呵。后来,很舍不得地翻出来又仔细看了一遍,就没那么讨厌艾米了,发现她还是有可爱的地方,但还是喜欢乔和劳里在一起。再后来,也不记得隔了多久,又看了几遍,真的很喜欢呢,有点明白乔的选择,理解劳里和艾米了。
其实每次看的感觉都不一样。
这应该是我唯一看过好几遍的书吧,当然除了教科书哈。当时一直想找它的电影版都没发现,有了电脑之后又给忘了,如今才想起。
看书和看电影不一样,电影毕竟没有书中描写的细腻,有些场景也删减了,但还是挺喜欢这版的。乔很漂亮,比我想象中要漂亮,其实我希望乔是最漂亮的,可惜作者描写的乔貌似只有头发很美,我的想象也只能忠于作者了,不过导演似乎和我有一样的希望呢。画面色彩很柔和,是淡彩色的,可能跟出品年代有关吧,不过就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温暖的感觉。整部电影对乔表现地最为细致,算是女主角了。梅格的婚后生活、贝思独自在家、艾米在欧洲的经历都没表现在电影中,发现其实拍名著很难的。
建议想看这部电影的同仁可以先去看原著,或者看完电影去看原著也行,目的主要是让大家去看看这部原著。它让我学会很多,让我一直善良地对待每个人。对我而言,它就是心灵鸡汤了。书中最难忘的场景就是四个小孩儿背着行囊从地下室沿着楼梯爬上阁楼的那段朝圣之行,看到那,感觉自己也必须踏上朝圣的旅途,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忽然发现,应该去评论小妇人的书,而不是电影了。呵呵,下次吧,写个长篇大论。
用户评论